風評:台海被帶向危險邊緣,美、台如何因應?

2021-04-21 07:20

? 人氣

美國氣候特使凱瑞訪問中國時,拜登私人代表前參議員陶德等3人訪台。圖為總統蔡英文15日晚間宴請特使團。(取自總統府網站)

美國氣候特使凱瑞訪問中國時,拜登私人代表前參議員陶德等3人訪台。圖為總統蔡英文15日晚間宴請特使團。(取自總統府網站)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外交部署愈見積極,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應對中國這個「唯一有潛在綜合實力挑戰國際體制的主要競爭者」──這是宮國家安全委員會3月初公佈的《國家安全戰略中期指導方針》之用詞,也等於是拜登政府對中國的定性定位。美國在因應中國挑戰的布局中,台灣都被推到交鋒的前沿,許多人疑惑:這到底會不會讓台灣陷入險境?要看清這一點,得先搞清楚美、中兩國是怎麼部署這場賽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最近美國在亞太地區兩個與台灣相關的大動作是:美日峰會聯合聲明半世紀以來首度提到台灣,二是拜登派私人特使訪台拜會總統蔡英文。

4月16日拜登與日本首相菅義偉在華府會談,美日雙方會後發表的聯合聲明中談及維持東海現況、南海自由航行,並對香港和新疆人權問題表達關切。最重要的是聲明指出「在強調臺灣海峽和平及安定重要性同時,推動和平解決兩岸問題。」這是半個多世紀以來美日共同聲明中首次提及台灣,而這個重點也成為日本各媒體的頭版新聞。

美日峰會前兩天,4月14日拜登的三個「老朋友」,前參議員陶德(Christopher Dodd)與兩位前副國務卿阿米塔吉(Richard Armitage)、史坦柏格(James Steinberg),代表拜登私人訪台;同一時間,美國氣候特使凱瑞(John Kerry)訪問中國。他只到了上海與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會面,並沒到北京;除了解振華這位原本已退休的部級官員,凱瑞只與中國副總理韓正進行視訊會議。

美國這兩步棋之目的為何?而中國又如何解讀與回應?

美國白宮氣候事務總統特使(Special Presidential Envoy for Climate)凱瑞(John Kerry)(AP)
美國氣候事務總統特使凱瑞(John Kerry)訪中,中國刻意低調度處理(AP)

同時派遺代表赴兩岸目的何在

先看拜登一方面派私人代表訪台,同時遣氣候特使訪中這件事。依路透社引述白宮官員說法,陶德等人來台與凱瑞訪中無關,「美國與台灣的非官方接觸……應該獨立存在。」亦即拜登政府把美台/美中關係視為兩組獨立的平行關係。不過,美方以《台灣關係法》42周年做為三人代表團訪台名義(雖然抵台時已過了4月12日周年紀念日),也說明了美國強調美台關係的非官方性質,但兩國元首透過「非官方」代表為渠道能否建立常態性互動模式?還待時間檢驗。

中國怎麼看待美方同時派代表到兩岸?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時殷弘接受台灣《旺報》訪問時說,陶德雖是「非官方」代表團,卻是拜登指派的,官方意味不言可喻;凱瑞的「官方團」則相形失色。他說:「這幾乎是拜登在向外界宣示,美國將一面倒力挺台灣,展現堅定抗中立場。」

時殷強是著名外交學者,但其發言不必然代表中南海的判斷。中國外交部官式表態則是「反對任何形式的美台官方往來」,敦促美方「不要在台灣問題上玩火」,也就陶德等人訪台對美方提出「嚴正交涉」。而在具體動作上,則在陶德等人訪台期間解放軍再度於南海、渤海演習。

美日伸長手,關切台海、新疆與香港

日本各媒體把美日峰會聲明提及台灣做為頭版新聞標題 。(取自日本政治學者小笠原欣幸臉書)
日本各媒體把美日峰會聲明提及台灣做為頭版新聞標題 。(取自日本政治學者小笠原欣幸臉書)

在凱瑞訪中同一時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德國首相梅克爾(Angela Merkel)舉行視訊會議,也討論到氣候議題,習近平指出,氣候變遷不該成為地緣政治籌碼。中國刻意低調度處理凱瑞到訪,而高調與德、法領袖談氣候議題,似乎是要給美國難堪。不過中國未完全對美國關上大門,凱瑞與振華會談後的聯合聲明提及拜登將在22日邀請包括習近平在內的40國領袖參加氣候變遷視訊峰會,雖未明言習近平將與會,但表示「兩國均期待這次氣候峰會」,顯然參加的機會很高。

至於美日峰會聲明,菅義偉訪華府前,中國外長王毅先與日本外相茂木敏充通電話。王毅在電話中希望日本不要「被一些對中國持有偏見的國家帶節奏」。之後中國外交部在當天深夜在官方網站公布兩人通話的新聞稿,其中王毅警告日本「手不要伸太長」。顯然王毅的警告沒有生效,美日共同聲明還是把手長長地伸入台海、香港與新疆。

對拜登而言,他要因應中國這位主要競爭者的挑戰,就必須正面因應台海問題、東海問題與南海問題。尤其在台海問題上,美國認定台海穩定遭破壞的可能性明顯上升──3月間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Philip Davidson)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作證時擔心中國可能在未來6年內會侵台。

「危險邊緣」策略看似瘋狂實為理性

因為中國軍力快速上升、地緣政治情勢改變。台海議題也出現美國是否該從「戰略模糊」轉變成「戰略清晰」的爭論,亦即美國是否應透過國會立法、總統行政命令或聲明清楚表達:若中國武力犯台,美國將做出重大反擊。這個議題的重點是:美國要如何讓中國明確地認知到,武力犯台會承受嚴重後果。4月11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接受NBC電視台訪問,談到台灣安全議題時他就說:「如有任何人試圖用武力改變現狀,這都將是一個嚴重錯誤。」這就是企圖對中國提出更明確的警告。

但至今,美方對台海戰略都未明確到宣示中國動武美國會武力反擊、協防;相對的,中方則透過常態化軍演、各式文攻武嚇,形塑中國為了統一絕定會對台灣動武的形象。

台海真的面臨一觸及發的危機危嗎?政治學者林澤民引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謝林(Thomas Schelling)的「危險邊緣」理論形容中國對台灣的策略:不斷表現出不在乎擦槍走火、不惜與對方同歸於盡的行徑(例如向台灣、美方機艦挑釁),讓對方認定他會採取不計後果的瘋狂行為,藉此逼著對方讓步。其實這種瘋狂舉舉是經過理性計算的,謝林說:「瘋狂可以是惡意地合乎理性。」中國是在製造「危險邊緣」的恐懼感,而不是真正要陷入險境;他可能小打、發動小衝擊,讓你更相信他真的開幹。若兩人對向開車,若一方判斷對方真會開車直撞而先轉彎,那就輸了,這就是所謂「膽小鬼賽局」。

解放軍在東海進行操演。(中國軍網)
解放軍不斷挑釁,表現出不在乎擦槍走火、不惜與對方同歸於盡的瘋狂行徑。(中國軍網)

美國與台灣怎麼破中國設的局

美國怎麼因應中國這種「危險邊緣」策略?

謝林曾以美俄對抗為例指出:「假如我們不願意就必定回擊做出行動上的部署,甚至於不願意口頭說出我們必定回擊,那我們等於是確認了他們對我們要給自己留餘地的認知了。因此,如果我們怕對威脅做出絕對承諾可能無法達到目的、怕那樣會把自己囿限於本來不願採取的行動,那即使試著去說服敵人我們可能還是會抵抗,這局面也就已經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了。」反之,若讓對方清楚認知自己已有充分介入的準備,乃至即使有機會退讓也可能不退,那情況就不同了。

美國是否願意為回擊中國做出行動部署?是否會口頭清楚說出必定回擊?拜登政府看似往這個方向在發展,但戰略還未完全清晰化。至於台灣,如何破中國的膽小鬼賽局?林澤民的分析是「只要台灣民意認為讓中國統治是最壞的結果,『危險邊緣』策略便不會奏效。」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