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陽神鳥」如何成為外交工具?巴基斯坦、海灣王室與「鷹獵」文化

2021-04-19 09:00

? 人氣

保育類易危物種波斑鴇,是巴基斯坦用來鞏固與海灣國家邦誼的工具。(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保育類易危物種波斑鴇,是巴基斯坦用來鞏固與海灣國家邦誼的工具。(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巴基斯坦俾路支省,旁吉古爾縣(Panjgur)——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沙漠中駛來幾輛高級SUV,停入營地。幾位來自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聯)的男子走進營帳。他們是為了「鷹獵」(falconry)而來,這種獵捕文化在中東、中亞與南亞廣受歡迎,男子身著白衫、騎著駿馬,臂上還棲著英姿煥發的老鷹,相當有男子氣概,特別受到海灣石油國的王公貴族喜愛。

不過,正式上場的畫面遠遠沒有這麼帥氣,阿聯男子抵達獵場時,已有許多巴基斯坦人等候。他們熱情招呼貴賓,帶出事先訓練有素的獵鷹;就連最重要的獵物——波斑鴇——都是由服務人員先抓起來,最後一刻才釋放出籠,豪氣的鷹獵變成一場安排好的追逐遊戲。

鷹獵文化已經存在至少千年之久,但這種「一條龍」服務發展不到半世紀。BBC報導,在官方鼓勵下,當地建立好幾個「鷹獵營地」,專門接待海灣來的王室成員。近70歲的營地主漢尼夫(Haji Hanif)指出,單一營地至少讓35名當地人維持冬季收入。

漢尼夫整個家族都在營地工作,服務項目很完善,年輕男子負責照顧獵鷹以及訓練用的鴿子,其他人負責種植阿聯王室喜愛的檸檬樹、維護阿拉伯式的奢華帳篷,甚至長年幫忙照顧多達20輛高級SUV車,一切都是為了讓王室成員在狩獵季「賓至如歸」。

巴基斯坦這麼殷勤的理由,當然不止因為海灣王室的貴族身份。身為擁有2億人口的開發中國家,大量巴裔移工在海灣產油國工作,光在阿聯就有150萬人;若將沙烏地阿拉伯與阿聯合併計算,巴裔移工每年匯回家鄉的薪水高達90億美元(約台幣2550億元),是該國第二大外匯來源。

對巴基斯坦而言,沙烏地與阿聯是重要的能源進口國,也是最慷慨的鄰居,每年都捐贈大筆金援,建起無數的學校、醫院與基礎建設。巴基斯坦自然必須好好鞏固邦誼,鷹獵就是打好關係的方式之一。

早在1973年,巴基斯坦開始以官方名義邀請兩國的王公貴族進行「鷹獵之旅」,那年也是俾路支省分離主義衝突暴增的年代,因為在荒漠紮營的風險增加,政府就鼓勵民間經營高級營地,滿足富鄰居的愛好,也讓鄉村地區獲得更多經濟來源。獵場所在地區有不少學校和醫院都是海灣王室所興建,雖然招不到教師也沒有醫生,但漢尼夫豁達表示,這樣已經很好了:「酋長只能蓋房子,不能保證招得到人,那是地方政府的工作。」

有需求又有供應,鷹獵行程看似皆大歡喜,但故事總有缺憾:讓阿聯男子趨之若鶩的波斑鴇(Asian houbara bustard),其實是列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Red List)的易危物種,現有成鳥數量不超過7萬隻。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世界走走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