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是抗日英雄還是水旱黃湯─榮民心中的湯恩伯

2021-04-18 07:20

? 人氣

照片中蹲下的兩名國軍當中,右邊的便是年輕時的魏祖志爺爺,他是傅作義叛變後少數從北平逃出的第13軍基層幹部。(魏祖志爺爺提供)

照片中蹲下的兩名國軍當中,右邊的便是年輕時的魏祖志爺爺,他是傅作義叛變後少數從北平逃出的第13軍基層幹部。(魏祖志爺爺提供)

提到抗戰中最具爭議的國軍將領,當非第31集團軍司令湯恩伯將軍莫屬。一方面,他被支那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大將視為蔣中正手下最能打仗的「支那第一猛將」,也確實在南口戰役還有台兒莊戰役中扮演了關鍵性角色,令日軍吃盡苦頭。湯恩伯部隊固然抗日英勇,軍紀上的表現卻很讓人失望,在河南一直被與洪水、旱災還有蝗蟲等天然災害相提並論,即所謂「水旱黃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更重要的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湯恩伯部隊逐漸由一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中央軍嫡系部隊變成了一支只會魚肉鄉民又意志消沉的烏合之眾。似乎進入抗戰末期以後,第31集團軍所最在乎的不是對日作戰而是搞走私做生意。甚至還有傳聞指出,美軍空襲淪陷區的行為曾經遭到湯恩伯部隊的抗議,因為第31集團軍憂慮美軍空襲會惹來日軍報復。

而在1944年「一號作戰」爆發後,陸軍第31集團軍不只無法抵擋日軍的攻勢,就連武裝暴民都能夠輕而易舉將這支中央系嫡系部隊予以繳械。儘管在大陸還是有不少人替湯恩伯將軍講話,比如1949年隨傅作義將軍投共成為解放軍的第13軍第299師團長韓聲濤就是他們的代表人物,不過湯恩伯將軍在對岸的地位還是沒有辦法徹底翻身,原因就是因為他堅決反共。

顯見沒有第二號抗日將領,地位是比湯恩伯將軍還更爭議的,尤其是抗戰末期的湯恩伯將軍。然而關於湯恩伯將軍的論述,如今幾乎清一色的來自於海峽對岸,台灣這邊完全放棄了話語權。人無完人,湯恩伯將軍確實犯過許多不可原諒的錯誤,不過他身為中華民國陸軍的重要將領,總不能夠一切關於他的歷史論述通通都由對岸來掌握。

幸運的是,台灣還有不少抗戰或者戡亂期間服役於湯恩伯部隊的榮民先進在世。家住台中清水的魏祖志爺爺,就是1942年加入第31集團軍第13軍第89師第266團特務排的抗戰先進。他加入湯恩伯部隊的時候,恰好就是湯恩伯爭議性最高的抗戰末期,所以對於上述來自大陸的各種指控有第一手的看法,在此透過筆者來與各位分享。

湯恩伯將軍在大陸爭議性一直很高,不是因為他不抗日或者暴虐無道,更無關腐敗與否,而是因為他堅決反共。(國防部公報)
湯恩伯將軍在大陸爭議性一直很高,不是因為他不抗日或者暴虐無道,更無關腐敗與否,而是因為他堅決反共。(國防部公報)

以監控共軍為己任

魏祖志1926年農曆2月1日出生,為河南省遂平縣石寨鋪鄉魏莊人,小時候曾在地方上讀過兩年私塾。1942年春節,他在湯恩伯部隊服務的表哥信學章回到老家,建議已經符合從軍年齡的魏祖志跟自己一起回陸軍第31集團軍報到。此刻太平洋戰爭剛剛爆發,國軍在地方上到處徵兵,如果魏祖志留在老家勢必也逃不過被拉壯丁的命運。

於是魏祖志便跟著到河南登封,也就是少林寺的所在地投效陸軍第13軍第89師,在第266團特務營擔任二等兵。特務營的任務不是上前線參戰,而是保護團長的安全。魏祖志還記得,他們第266團先後有兩任團長,分別為張樹瑜及方耀。雖然任務是保護團長,但是因為團長有時候也會親自上前線參戰,魏祖志的工作其實並不輕鬆。

不過此刻第13軍的任務,並不是與日軍作戰,而是對太行山上活動的中共8路軍予以監控。此刻中央政府兩面作戰,除了部署陳誠將軍的第6戰區與薛岳將軍的第9戰區抵禦日軍對湖北、湖南兩省的攻勢外,還必須組織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配合盟軍作戰。然而中共卻一心想發國難財,迫使國民政府必須保留胡宗南與湯恩伯的兩支中央軍嫡系部隊用於對共產黨的監控。

8路軍太行軍區兩個團的兵力開入密縣與登封山區,在地方上推行共產主義革命,甚至以清除「封建惡霸」的名義對少林寺開展清算鬥爭。所以對魏祖志而言,當年他們對中共的監控完全是在捍衛中華文化,防止蘇聯赤化中國。畢竟隨著美國參戰,日本失敗已經是時間上的問題,第31集團軍對共產黨的監控是為了要打造一個更有利於中央政府的戰後政治環境。

所以站在中國共產黨的角度來看,魏祖志所效力的第13軍為不折不扣的「頑軍」,就如同筆者上星期介紹的第89軍一樣。「頑軍」在蘇聯與中共的政治術語中,意旨那些表面上打著反納粹或者抗日旗號,實際上卻把共產黨視為頭號大敵的反動軍隊。魏祖志在訪談時毫不掩藏他對共產黨的痛恨,並表示自己已被中共稱呼為「頑軍」而驕傲。

河南平原上的日軍戰車,魏祖志爺爺對日軍的印象,就是他們擅長機動作戰。

與日軍爆發激戰

由於駐紮河南的湯恩伯軍隊,無法經由駝峰航線取得美援物資,他們並不把與日軍決戰視為自己的首要目標。相反的,第31集團軍司令湯恩伯與第13軍軍長石覺都認為日本與中國一樣是反共國家,必須要提防共產主義勢力在戰後的崛起。所以第13軍的盤算,是希望河南的日軍能夠識時務為俊傑,把大軍開入太行山替國軍剿滅共產黨,以爭取戰後獲得蔣委員長的寬恕。

汪精衛政權的和平建國軍第4方面軍司令張嵐峰,暗中與湯恩伯將軍也保持親善關係,是第13軍爭取共同打擊中共的目標。魏祖志表示,汪精衛的部隊私底下其實也是國軍,大家暗中都一起行動。種種現象,讓第31集團軍高層長官相信中國在單獨抗戰四年後,終於迎來了靠日本人幫自己消滅共產黨,靠美國人幫自己打敗日本人的天賜良機。

可事後的歷史發展,卻證明湯恩伯將軍與石覺將軍過於天真,因為日軍始終把湯恩伯視為「支那第一猛將」,所以他們發動「一號作戰」時的首要進攻目標也是第31集團軍。魏祖志所服務的第266團,在1944年4月20日於密縣南關與日本陸軍第110師團爆發激戰,那次他們抵抗了足足四天之久,卻還是因為不敵日軍第3戰車師團派出的戰車只能放棄密縣。

不過在撤退的過程中,他們很幸運的遭遇到一輛拋錨的日本軍車,還有七名日軍官兵。他們以優勢兵力包圍了日軍,迫使日軍長官當眾自殺,剩下六人則向國軍舉手投降。根據魏祖志的回憶,這也是他個人在抗戰時唯一一次與日軍的正式交鋒。由於缺乏武器與彈藥的補給,過去相當長的時間他們盡可能迴避與日軍戰鬥以保存實力,卻還是躲不過日軍的追殺。

反倒是共產黨,趁日軍追擊第13軍的時候成功滲透到魏祖志先前駐紮的登封,並以此為據點發展出所謂「8路軍河南軍區」。日軍雖口口聲聲反共,卻對中共的發展採取置之不理甚至放任態度,顯見日軍與共軍在打擊重慶國民政府這個共同目標下,早已發展出實質的盟友關係。湯恩伯與石覺期許日軍進攻共軍以將功贖罪的構想,根本就是天方夜譚。

魏祖志爺爺的抗日事蹟,深受當今中華民國政府的肯定。(許劍虹提供)
魏祖志爺爺的抗日事蹟,深受當今中華民國政府的肯定。(許劍虹提供)

投入對日反攻

至於大陸方面所謂地方民兵武裝繳械第31集團軍的說法,魏祖志表示他本人沒有經歷過,認為純屬中共胡說八道。如果真有的話,也必定是中共成立的豫西抗日先遣支隊所為。許多被打散的地方或雜牌部隊,還在日軍安排下被改編為由共產黨人領導的「紅色偽軍」,配合豫西抗日分遣支隊搶地盤,給人老百姓打劫國軍的印象。

1944年12月,日軍攻勢一路推進貴州獨山。中央政府緊急命令第13軍開往前線,支援孫元良將軍的第29軍作戰。一如筆者在《委員長最後的「天之驕子」─隱居基隆的「八佰」傳人》一文中訪談的李卓才先生,魏祖志是獨山保衛戰的親身經歷者,雖然當第13軍開赴戰場時,絕大多數的日軍已經撤離,沒有打到什麼大仗。

不過到了1945年農曆春節,卻發生了第266團方耀團長槍決手下第3營第7連連長的不幸事件,原因是該連長在年初三團拜時遲到,引方起團長不悅。石覺軍長介入了此一重大軍紀事件,下令整頓第266團並逮捕了方耀團長。魏祖志或許因為與方團長走得比較近,也被調離第266團,轉往軍需處擔任勤務兵,從此無緣參與第一線作戰。

恰巧就在這一時刻,第31集團軍依據魏德邁(Albert C. Wedemeyer)將軍的「阿爾發計劃」(Operation Alpha),被改編為中國陸軍總司令部轄下的第3方面軍,換裝美式裝備以投入華南地區對日反攻。提起第3方面軍對日軍的最後一場戰役,魏祖志表示其實雙方沒有打到什麼像樣的仗,因為日本人有裝備機動車輛,往往會在他們抵達戰場前率先撤離,讓只靠雙腳行軍的他們根本追不上。

日軍之所以主要放棄華南陣地,主要是憂慮美軍在廣州灣一帶登陸,決定收縮兵力往海岸線撤退,迴避與國軍爆發大規模衝突以保存實力。原本第3方面軍事計劃與美軍一起南北夾擊,消滅以廣州為基地的日本陸軍第23軍。沒想到魏祖志他們剛打到廣西省與廣東省邊境的梧州,就傳來了日本裕仁天皇接受《波茨坦宣言》,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的消息,第二次世界大戰也就此宣告結束。

爺爺一身忠黨愛國,連中國國民黨的黨政都保留下來。(許劍虹提供)
爺爺一身忠黨愛國,連中國國民黨的黨政都保留下來。(許劍虹提供)

險些成為「解放戰士」

二戰結束後,第13軍從廣州出發經由廣九鐵路進入香港,搭乘美國海軍第7艦隊的運輸艦前往東北宣誓主權。魏祖志表示,他們剛抵達秦皇島三天,就被長官召集起來訓話,表示第13軍將投入清剿土匪的任務。起初大家以為就是清剿一般的土匪或山賊而已,可沒想到這些所謂的土匪其實就是共軍。所幸這些共軍手上沒有什麼武器,輕而易舉就被全副美式裝備的第13軍殲滅。

魏祖志表示,當時東北已進入冬天,白色的雪地被共軍官兵的鮮血給染成了紅色。本來第13軍沒有停下腳步的打算,卻因為蘇聯紅軍的介入而不得不停止北上進入東北,而是留在承德維持熱河省的治安。熱河地區的共軍,不像東三省的共軍那般得到蘇軍提供的日軍裝備,遇到第13軍等中央軍嫡系部隊的時候也只有被動挨打的份。

再加上滿洲國軍與蒙疆聯合自治政府的蒙古騎兵部隊,在日本投降後也被改編為國軍的騎兵支援第13軍作戰,所以魏祖志接下來有長達整整三年的時間其實是沒有遇到過什麼危機的。這段時間他還進入第13軍的軍士隊受訓,成為了一名稱職的軍需下士。直到1948年11月,隨著國軍在東北全面潰敗,第13軍才從承德撤退到北平,

第13軍進入北平後,由華北剿匪總司令傅作義指揮,並晉升軍長石覺為第9兵團的兵團司令。可沒想到徐蚌會戰的失敗,讓傅作義失去了對戡亂戰爭的信心,他在女兒傅冬菊的慫恿下接受中共的「和談」條件,於1949年1月打開北平城門歡迎解放軍進入。傅作義允許石覺等反共的第9兵團高級將領搭乘飛機離開北平,卻強迫魏祖志等13軍基層官兵留在北平接受改編。

所以魏祖志也險些成為所謂的「解放戰士」,幸運的是中共對國軍軍需士官不感興趣,且老人家本身也沒有當共軍的意願,最後才依據共軍「優待俘虜」的政策獲得釋放。中共除了開路條給魏祖志外,還發給他2,000塊人民幣,讓他能回到山東青島重歸國軍懷抱。後來他又被編入戰鬥第2團,於1949年4月份從上海撤退到台灣。

魏祖志老爺爺唯一一次返鄉之行,碰巧遇到六四天安門事件,嗅到危險的他第一時間返回台灣,就此之後再也沒有回到過大陸,台中清水已經是他永遠的家。(許劍虹提供)
魏祖志老爺爺唯一一次返鄉之行,碰巧遇到六四天安門事件,嗅到危險的他第一時間返回台灣,就此之後再也沒有回到過大陸,台中清水已經是他永遠的家。(許劍虹提供)

戡亂失敗乃「非戰之罪」

雖然留在北平的第13軍主力,最後落得了一個被「和平改編」的下場,如前面提到的韓聲濤老先生般變成解放軍,不過魏祖志仍認為他們的失敗乃「非戰之罪」。事實上,第13軍不曾在戰場上為共軍擊敗過,如果不是因為傅作義開城門投降,他們還是具備與中共東北野戰軍一戰的實力。即便最後的結果仍是失敗,至少也可以與共軍來個玉石俱焚,不讓中共如此輕而易舉入主北平。

第13軍將士對中央政府忠誠度極高,如果真的與中共大打出手,確實能給林彪製造更多麻煩,但是從政治決定軍事的角度出發,恐怕依舊無法改變大陸淪陷的結局。魏祖志回顧內戰的失敗,認為主因除了美國放棄了對中華民國政府的支持外,最大的原因還是來自於陳誠將軍拒絕接收滿洲國的軍隊,還將效忠政府的游擊隊裁撤掉所導致。

魏祖志雖然沒見過湯恩伯將軍,卻還是從第13軍老兵的「本位主義」角度出發替老長官辯護,認為湯恩伯與老軍長石覺都是盡忠職守的好軍人。雖然提到第13軍的軍紀問題時,他也坦承部隊在任何一個地方待久了都會遭到老百姓討厭。軍隊打仗不只要向民眾徵收糧食,還要把民宅的大門拆下來當床使用,自然是走到哪裡都會引起民怨。

不過他仍堅持第13軍是一支抗日愛國的隊伍,並以親身經歷強調第13軍對日軍的態度是絲毫沒有妥協的,因為即便他們想要妥協,日軍也不曾放過他們。戰後行軍進入香港,親眼目睹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與英國米字旗在東方之珠共同飄揚的畫面,更讓他相信自己參戰是為了維護中華民族的尊嚴。對待今天的中國共產黨,他的想法則更為複雜。

中共成為當今全球唯一能與美國分庭抗禮的強權,讓身為「頑軍」的魏祖志從民族主義的角度出發,不得不發出「或許中國人注定要給共產黨統治」的感嘆。然而中共對湯恩伯將軍的醜化仍在持續,外加受到個人過去參加反共戡亂的經驗影響,也讓魏祖志至今還是相當敵視中國共產黨。自1987年政府開放兩岸探親以來,老人家也只回對岸探親過一次,如今已完全以台中清水為家。

*作者為中美關係研究,軍事寫作者。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2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