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如何墮落成性侵犯樂園?警察拖延吃案、醫療人員二度傷害......這份報告道盡受害者心酸

2017-11-18 07:10

? 人氣

「蔓希」2012年13歲時在馬哈拉施特拉邦的火車站遭一名男子性侵。她向鐵路警察舉報,但嫌犯是來自地主社群的富裕人士。警察不但沒有代表蔓希採取行動,反而把她扣留12天,企圖強迫她撤告。 © 2014 Smita Sharma

「蔓希」2012年13歲時在馬哈拉施特拉邦的火車站遭一名男子性侵。她向鐵路警察舉報,但嫌犯是來自地主社群的富裕人士。警察不但沒有代表蔓希採取行動,反而把她扣留12天,企圖強迫她撤告。 © 2014 Smita Sharma

2012年12月,印度女學生潘迪(Jyoti Singh Pandey)在首都新德里遭到一群歹徒以極為殘暴性侵、殺害,震驚國際社會、重創印度形象。5年過去了,國際組織「人權觀察」日前發布報告指出,印度性侵受害者在尋求正義伸張與取得必要的支援時面臨嚴重阻礙,甚至會遭受羞辱,被醫療人員二度傷害。換言之,印度政府推行的各項法律及其他改革措施,並未充分落實。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延伸閱讀】揭露性侵大國真相 紀錄片《印度的女兒》在印遭禁

【延伸閱讀】印度公車性侵案未成年犯將獲釋 民眾怒吼:「印度有任何改變嗎?」

遭性侵女性經常在警局、醫院遭受羞辱、二度傷害

這份82頁的報告《『每個人都責怪我』:印度性侵被害人尋求正義與支援受阻》("Everyone Blames Me" Barriers to Justice and Support Services for Sexual Assault Survivors in India)發現,曾遭性侵的女性經常在警局和醫院遭受羞辱。警察多數不願受理她們的舉報,被害人和目擊者得到的保護微乎其微,而且醫療專業人員也強迫進行有辱人格的「兩指」測試。這些在伸張正義和維持尊嚴時面臨的阻礙,更因為案件偵辦過程中受害者無法得到適當的醫療、輔導和法律協助而雪上加霜。

人權觀察(HRW)南亞區主任甘古利(Meenakshi Ganguly)說:「5年前,因德里集體性侵案感到震驚的印度民眾,呼籲對性暴力問題打破沉默,並要求改革刑事司法制度,現在已有更強有力的法律和政策,但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才能讓警察、醫師和法院維護被害人的尊嚴。」

人權觀察進行了實地調查訪談,涵蓋印度性侵案舉報數量較高的四個邦──哈里亞納邦、北方邦、中央邦、拉賈斯坦邦──以及新德里和孟買兩大城市。報告詳述21起案例,其中10例涉及未滿18歲少女。

社經弱勢群體受害人報案,最容易被警方拒不受理

依照印度法律,警察拒不受理性侵案舉報,將面臨最高兩年徒刑。然而,人權觀察發現,警方有時不送出受案登記表(First Information Report),即啟動警方偵辦的第一步,尤其是在被害人屬於社經弱勢群體的時候。有數起案例遭警員拒絕登記受理,或施壓被害人家屬接受「和解」或「讓步」,尤其是當被控加害人來自權貴家庭或強勢群體時。

2013年《刑事法》修正案擴大了性侵犯的定義,納入性騷擾、偷窺和跟蹤纏擾。在人權觀察記錄的4起性騷擾女童案例中,都有警方拖延犯罪調查和報案記錄的情形。她們的父母表示在報案後擔心女兒的人身安全,因為被告輕易取保脫身後,又對被害人發出威脅。

印度社會、政府對於女性權益的尊重與保障,仍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AP)
印度社會、政府對於女性權益的尊重與保障,仍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AP)

證人缺乏保護,高等種姓施壓「賤民」

人權觀察指出,印度法律缺少證人保護制度,造成性侵被害人和目擊者很容易遭受壓力而放棄追訴。舉例而言,如果被告屬於高等種姓,非官方的村紳自治組織「宗族長老會」(Khap Panchayats)通常會施壓賤民(Dalit)和其他所謂「低等種姓」的家族,要求他們不得提出刑事控告或作偽證。

印度法律規定,凡是登門求診並表明遭性侵的婦女和女童,醫師有義務提供急救和治療,且費用全免。醫學檢驗不僅是為了療愈,而且有助收集鑑識證據。

醫療人員沿用落伍的「兩指檢測」不願提供醫療和心理諮詢

2014年,衛生和家庭福利部頒布關於性暴力被害人醫療─法律照護的指導原則,對醫療人員為性侵被害人進行檢驗和治療設立標準。該指導原則反對所謂「兩指檢測」,要求陰道內診僅限於「醫師指示」進行,同時也反對濫用醫療檢驗結果,以不科學且有辱人格的方式指述被害人是否「慣於從事性交」。

然而,由於印度實施聯邦體制,而醫療照護屬於各邦管轄事務,前述2014年指導原則對於各邦政府並無法律拘束力。人權觀察發現,即使在採納前述指導原則的各邦,醫療人員也經常不予遵行。其他各邦的規定則更為落伍,缺少2014年指導原則的具體詳盡和敏感度。

即便有關當局已開始按標準收集鑑識證據,各邦醫療體系大都不願為性侵被害人提供醫療和心理諮詢,包括如何安全實施人工流產和檢測性病。

印度社會、政府對於女性權益的尊重與保障,仍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AP)
印度社會、政府對於女性權益的尊重與保障,仍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AP)

申請律援助?貧窮邊緣社群不用奢望

人權觀察指出,性侵被害人,尤其來自貧窮邊緣社群者,也缺乏有效的法律援助。1994年,最高法院曾在一件判決中表示,警方應為性侵被害人提供法律援助,並保持法律援助選擇名單──但警方極少照做。在人權觀察記錄的21起案例中,沒有任何被害人得到警方告知有權申請法律援助或提供法律援助選項。

有些辯護律師和法官在開庭時,仍對性侵被害人使用帶偏見和侮辱性的詞語。德里資深刑辯律師約翰(Rebecca Mammen John)說,「在法庭上企圖羞辱被害人的情形仍十分常見。」

人權觀察表示,由於缺少監測和評鑑架構,聯邦和各邦政府雖已推動多項支持性侵被害人措施,但多數措施並不適當或不具實效。例如,為加速審理涉及侵害女性和兒童的犯罪案件,全國設置了524個簡易法庭。然而,若缺乏其他必要配套,例如協助被害人善用司法體系的法律援助制度,這些法庭的成果將微乎其微。

犯罪被害人補償基金、單一窗口制度形同虛設

2015年成立的全國犯罪被害人補償基金,規定應發給性侵被害人至少30萬盧比(新台幣15萬元),但各邦實際發放金額不一。整個機制缺乏效率,被害人必須等候很長時間,或根本無法提出申請。在人權觀察記錄的21起案例中,只有3位被害人得到補償。

「單一窗口制度」,即提供整合服務之處──警務協助、法律援助和醫療及心理諮詢服務──實際上也沒有效率。據政府報導,全國已設置151個服務中心,但人權觀察和其他組織得到的消息指出,各相關部門和部委之間的協調不良。此外,社會大眾很少知道這些服務中心的存在和功能。

「性侵案的報案不該對被害人造成二度傷害,」甘古利說。「改變思維需要時間,但印度政府應確保被害人及其家屬得到醫療、心理諮詢和法律支持,同時加強警員、司法人員和醫護人員對於正確處置性暴力案件的敏感度。

印度社會、政府對於女性權益的尊重與保障,仍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AP)
印度社會、政府對於女性權益的尊重與保障,仍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AP)

報告案例摘錄(被害人均使用假名)

芭爾卡,北方邦

北方邦拉利特浦(Lalitpur)區警方拒絕受理22歲的芭爾卡報案。她控告三名男子於2016年1月30日在她家攻擊她和丈夫時,綁架她並性侵。芭爾卡說,其中兩名男子毆打她丈夫並將他拉走,第三名男子,具有高等種姓身分,對她性侵、以種姓話語羞辱,並威脅她不得報案,否則要殺她。她說,警方猶豫不採取行動,因為被告是執政黨的地方領袖。即使在法院判決後,警方仍拖了八個月才送出受案登記表。同時,芭爾卡和丈夫被迫逃離村莊到幾百里外,因為被告和同村居民不斷威脅、騷擾他們。

卡佳爾,中央邦

卡佳爾(23歲)說,在通報她於2015年9月14日在中央邦尼馬赤(Neemuch)區遭到集體性侵後,她和父親遭到拘押、威脅和毆打。她說警察拘押她父親,叫她向法官說她是被父親強迫虛報案件。警方還要求她在幾張白紙上籤名,打她耳光,並用棍子打她。她說,警方威脅父親簽名承認女兒虛報案件,否則要羅織罪名逮捕他。卡佳爾說,她因為恐懼而在法庭上作偽證。警方於2015年12月作出結案報告,指卡佳爾及其父因與被告之間的土地糾紛而虛報假案。她向法院上訴,說明遭到恐嚇的情形。然而,首席法官駁回了結案報告,並命令辦案警員出庭。

卡佳爾舉報性侵案後,遭丈夫及夫家遺棄,回家與父母同住。又因被告威脅,她們被迫搬家。她被性侵後幾個月急需醫療和心理諮詢支持,但為她檢查的醫師並未協助轉介心理諮詢服務。

卡佳爾告訴人權觀察:「我失去了一切,每個人都責怪我。我甚至在事件後整整一個月足不出門。我受夠了鄰居閒言閒語。我曾拒絕吃飯,像瘋女人似的躲在家裡。我當時感覺自己發瘋了。」

凱爾芭娜,哈里亞納邦

凱爾芭娜(30歲)是哈里亞納邦開塔(Kaithal)區的賤民種姓人士,因為受到「宗族長老會」(非官方的種姓制村委會)的威脅與騷擾,在法庭上翻供成為敵意證人。她原本舉報2015年3月10日在金德(Jind)區被6名男子集體性侵,加害人皆來自高等種姓「賈特」(Jat)社群。案發當時,凱爾芭娜的姊夫和她同行,但遭到痛毆。警方調查後,於3月28日根據賤民保護法對6名男子發出控告書,罪名包括集體性侵、綁架和虐待。

然而,庭審因等候警方鑑識報告而延擱期間,她們一家人開始受到宗族長老會的騷擾和威脅。凱爾芭娜的律師也說自己遭到壓力,甚至包括賄賂,但被他拒絕。然而,凱爾芭娜後來在庭上翻供,所有被告因而無罪獲釋。她和家人則從村中遷出。

凱爾芭娜的姊夫說:「若你想在村裡住下去,你就得聽族長會的。他們[凱爾芭娜一家人]別無選擇。沒有人能反抗而且贏得了族長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

國際中心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