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爾德VS.夏珍:兩岸不復談,難道真想打?

2021-04-13 06:50

? 人氣

筆者認為,兩岸沒有九二共識,仍然能談「和」。(資料照,顏麟宇攝)

筆者認為,兩岸沒有九二共識,仍然能談「和」。(資料照,顏麟宇攝)

兩岸關係除了受美中關係大局影響,也決定於兩岸主政者的政治目標。而拜登對中國的態度也影響到台北與北京兩個政權決定如何在兩岸博弈中出招。

毫無疑問,此時此刻討論兩岸復談天時地利人和俱缺,國際形勢擺在眼前,中美「鬥局」不解,兩岸「和局」難開,但為什麼「兩岸對話」始終是一個繞不開的結?從現實上看,兩岸交流之門已經打開35年,不論是從低點到高點,從熱點到冰點,民間交流之勢幾無可逆;就歷史源流而言,兩岸一衣帶水,也有極難切斷一脈相承的絲連,但國際兩岸皆不利,復談除了「紙上談兵」,還有什麼可能?

顧爾德:九二共識不再具備建設性模糊的條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先就台北而言,拜登上台之初,蔡英文政府也預期美國新政府不會像川普那麼反中挺台;蔡政府調整國安兩岸人事,顯然也是為美中台關係可能的轉變而預做布局。

不過,拜登政府持續釋放挺台訊號,包括最近國務院放寬美國政府與台灣官方交往的規範,讓台北不急著與北京改善關係,反而是保握機會與美國深化關係。先是台美簽署海巡合作備忘錄,而外交部長吳釗燮也示,今年一定會重啟《美台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相關會談。另一方面,美方要在印太地區抗衡中國武力崛起,除了增加美軍在印太地區的武力,對台軍售也不會減少。這些台美關係的強化,讓台灣持續向美國傾斜,也拉開兩岸的距離。

美國明年有期中選舉,台灣明年也有九合一選舉,這是蔡英文第二任的期中考。目前看來,內政議題比兩岸更受民眾關切。雖然2022不會像2020一樣,「芒果乾」發威大力加持蔡英文連任,但依政大選研中心的調查,到去年底台灣人認同還是持續升高,從2019年的58.5%升高到64.3%,而中國人認同(2.6%)與「兩者都是」(29.9%)都來到史上最低。民眾「傾向獨立」(25.8%)的比例還首度超過「永遠維持現狀」(25.5%),僅次於「維持現狀再決定」(28.8%)。

飄揚的中華民國國旗,與彭佳嶼島上「海疆屏障」的碑石相互輝映。(顏麟宇攝)
近年來台灣人認同感持續升高。(資料照,顏麟宇攝)

上述這些數據都顯示,除了國內外大局發生重大改變,否則蔡政府不急著要向北京示好、爭取對話。

而北京是否有與台北走上談判桌的動機?先從大局來看,2022年中國一樣有一場重要「選舉」──至少形式上──二十大習近平連任總書記,為隔年習連任國家主席奠基。這對習近平是重中之重,對美、對台政策也都必須以有助於習近平連任做優先考量。

在美中阿拉斯加會談上,楊潔篪對美方高調開罵,在台灣、香港與新疆問題強硬畫紅線,都是在做「大內宣」講給中國民眾聽的。藉民族主義、愛國意識來「鞏固領導中心」,這個作法也將持續適用在北京對台、港問題上。習近平為求順利連任,不會冒進涉險,但也不可能軟化立場。冒進出亂子,會引起黨內批判;軟化刻會引起鷹派與愛國民眾的不滿。

陸委會主委邱太三拋出「建設性模糊」概念,希望在談判中對雙方對敏感和爭議的議題以模糊字眼滿足雙方需求與立場。這種主張其實就是想回到過去兩岸談判時「各自表述」的作法,藉此繞開「九二共識」這個綠營不可能接受的麻煩名詞。問題是,北京已認定「九二共識」是國民黨執政時與共產黨的共識,換成民進黨執政也不會改變這點。

習近平已拍板「九二共識」是兩岸「定海神針」,他在2019年《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說:「我們秉持求同存異精神,推動兩岸雙方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達成『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九二共識』」開啟兩岸協商談判……。」這段話雖然有「求同存異」四個字,但也有「一個中國原則」大前提。當前中國民族主義高漲,習近平更不可能把自己說出的「定海神針」收回;而邱太三也稱九二共識在台灣引發非常大爭議,已無法做為建設性模糊。這也代表著雙方不可能找到對話的共識基礎。

20210223-陸委會23日舉行新卸任主委交接典禮,新任主委邱太三在典禮後回答媒體問題。(柯承惠攝)
陸委會主委邱太三提出「建設性模糊」概念,希望兩岸在任何一方不強加政治框架,利用軍事威脅的前提下,務實地處理問題與交流。(資料照,柯承惠攝)

從蔡英文第一任至今,北京對她一直關閉溝通大門,對蔡政無所期待。而在台灣反中民意持續在高檔的情況下,蔡政府若為爭取兩岸談判而接受九二共識,可能反傷其政權的民意基礎。此外,北京還在制定「台獨頑固分子清單」,對綠營展開獵巫,行政院長蘇貞昌也被《人民日報》、《環球時報》點名是頭號台獨份子。在這種氛圍下,要北京與台灣走上談判桌不大可能。

2022年習近平要連任,所以對台不會軟化,民進黨要贏得九合一選舉,也沒有理由對中共示好,中國與台灣內部各自的選舉都不利於海峽兩岸復談。

夏珍:沒有九二共識的年代,就曾共同打擊犯罪

兩岸開放之初,台灣嚴拒一國兩制,但從聯邦、邦聯、大屋頂…各種安排方案,基本朝向維持台灣自主的「和而統」想像,這才有國統會的成立,即使當初的「國統綱領」被視為「不統綱領」,因為統的前提除了「富裕」,更重要的是「民主」,僅此一點,只要中國一黨專政的體制不變,就給予台灣相對充足的空間繼續討論如何促成中國「民主」。

三十五年過去,中國經濟崛起,但政治相形緊縮,新生世代對「中國」的想像,從「一家人」趨向「兩家人」,維持台灣自主的「和而不統」成為主旋律,即使對兩岸關係別有情懷的前總統馬英九任內,標舉的還是「不統不獨不武」,競選總統時甚至為了西藏問題,直接點名駡時任國家主席的胡錦濤「野蠻、粗暴」,簡單講,習慣民主空氣的台灣人,不可能忍受生活在沒有結社(政黨)自由、缺乏言論自由、國家權力至上的國度,這個死結打不開,台灣的統獨之爭就有充分滋養的土壤。

但不論「和而統」或「和而不統」,關鍵前提在「和」不在「統」,若「獨」而不能「和」,其代價不是台灣所能承擔,也未必是中國所能負荷;畢竟台灣的戰略地位,兩岸和戰就算不是世界和戰的樞紐,也是一個重要的按紐。這也是為什麼兩岸對話如此重要,美中談判再激烈交鋒,也不可能真希望台海有事;台北市長柯文哲被民進黨硬打五年,還是一往無悔行禮如儀舉辦「雙城論壇」,某種程度也是在維持兩岸「和」的想像與絲連,只要絲連不斷,就能延展中共「解決台灣問題」的耐性,「九二共識」同樣也有這樣的效果。

問題在於,民進黨不接受九二共識,北京不信任民進黨,也不信任國民黨能站穩九二共識,並以此立場再次執政,現實是台灣多數民意也對九二共識無感,就算國民黨有機會再執政,政黨不斷輪替就是台灣的政治生態,即使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聲言九二共識是兩岸的「定海神針」,國民黨也得想盡辦法找出「九二共識升級版」,才能在民意市場取勝,北京若無法適應其「對口」每四年或八年一換,兩岸關係就依舊會在順流與逆流間擺盪。

20200722-台北上海雙城論壇於22日舉行,台北市長柯文哲致詞。(盧逸峰攝)
在台北市長柯文哲任內舉行的「雙城論壇」,台北、上海的多型式交流合作。(資料照,盧逸峰攝)

值得叩問的是,這枚習近平口中的定海神針,還是不是當初李登輝執政時期兩岸兩會電文往返所稱,「在相互諒解的前提下,各自口頭聲明的方式,表述『一個中國』」?少了「九二共識」,兩岸是否真無對話基礎?

首先,在九二香港會談之前,一九八七年開放老兵赴大陸探親,一九九0年兩岸簽署《金門協議》(兩岸打擊犯罪與司法互助協議的前身),都是在兩岸紅十字會主導下完成,換言之,沒有兩岸兩會和「九二共識」,兩岸還是能談,而且,談得出「協議」;第二,陳水扁執政八年,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兩會「斷線」,但仍在二00一年由我片面開放試行「小三通」,二00四年、0五年對岸先後宣布開放補選民眾金馬旅遊、閩台旅遊方案,意味兩岸兩會不運作,兩岸還是可以推動交流;第三,柯文哲同樣對九二共識持保留態度,靠全無政治意涵的「兩岸一家親」,維持雙城論壇運作如常,甚至成為五年來唯一的「官方」交流,簡單講,兩岸關係的通關密語可以不只一把鑰匙;第四,蔡政府不承認九二共識,對岸片面推出各種「惠台措施」,陸委會口頭批評,駡戰固然增加兩岸關係的不確定性,但並未實質阻絕民間交流。

由是觀之,九二共識可以開門,沒有九二共識也未必就關門,重點在「官方復談」,或者無法復談的情況下留一線生機,扁政府的生機是小三通,是放手「連胡會」、「宋胡會」;蔡政府自斷復談契機,封鎖不了兩岸交流,斷的是始終困頓民進黨、即使執政都達不到的「最後一哩路」─台獨做不到,而兩岸政策依舊是罩門。重要的是,國際與兩岸形勢固然不利於復談,但「和」是領導人的責任,「戰」是萬不得已,台海壓力不斷升高,不談難道真要打嗎?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夏珍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