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台鐵民營化個鬼

2021-04-10 05:40

? 人氣

台鐵「太魯閣號」列車事故,花蓮縣消防局、各地特搜義消及國軍前往救助。(取自花蓮縣消防局)

台鐵「太魯閣號」列車事故,花蓮縣消防局、各地特搜義消及國軍前往救助。(取自花蓮縣消防局)

台鐵太魯閣號事故造成重大傷亡,距離上一次的普悠瑪號事故,不過約2年半,兩次都是人禍。負債高達4079億(台幣)的台鐵,弊端叢生,尾大不掉,因此湧現民營化的聲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然而,民營化並不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弄不好,只會更糟。遺憾的是,在台灣,一定弄不好。

鐵路事業,不能只用市場與盈虧角度來看,因為大眾運輸有一定的公益性,屬於政府服務人民的重要一環,不宜也不該用民間企業的思維經營。道理很簡單,若純以自由化市場機制看待,賠錢的偏鄉路線肯定會被取消,社會弱勢將更形弱勢,而這只是複雜問題裡的冰山一角。

根據網路民調,有高達七成網民贊成台鐵民營化,這很正常,因為一般人直覺認為公營事業績效差,管理差,沒競爭就沒進步。但如上述,矯正之方寄希望於民營化,那是對公營事業民營化的弊端缺乏認識,也未考慮大眾運輸的公益性質。

這並不是說,背負龐大負債是應該的,更不是說,效能不彰也是正常的。正確地說,我們要對問題的根源,也就是政府效能,做深切的檢討,不該將問題包袱丟到另一方就以為萬事大吉。

就現實來看,政府從龐大負債的事業完全抽身是不可能的,因為沒有民間企業想承擔債務,因此「政民共管」才有實現性。只是,權責如何劃分?經營到底聽誰的?這可是廣大的,更容易讓有心者上下其手的灰色地帶。

有台灣輿論談日本經驗指出,其實民營化以後的JR,效能與服務品質都提升了,但還是處於虧損狀態,而且至關重要的安全性問題,民營業者只保障車體安全,鐵道安全系統不包含在內。

再者,61%的負債仍是由日本政府承擔,另外還給了民間業者經營補貼,才勉強撐著民營化的顏面。

由此可見民營化問題的複雜性,與其「療效」的有限性。

以下列舉幾個較為基本的問題:民營化是全民營化,還是半民營化?這是問題一。民營化能否斬斷政商關係?這是問題二。民營化是否就是財團化?這是問題三。民營化的犧牲者與得益者是誰?這是問題四。

關於問題一,蔡英文說要考慮台鐵「公司化」,什麼是公司化?簡言之,公司化是民營化的過渡階段,概念是「政民共管」,但主導權仍在政府,傳承經驗,以降低民營公司的「入門」成本。

而民營化意味者將權限讓渡給民間企業,也就是釋出股權,交出經營權。完全賣出才是全民營化,只釋出部分股權,分享經營權,均屬半民營化。

以台鐵的狀況,毫無可能全民營化,只有可能半民營化。只要是半民營化,就不會是民眾認知的「民營化」,初衷立即打對折。如果股權結構是讓政府決定高層人士,其結果說不定就是,台鐵解除了公營事業的法規束縛,治理更不透明,弊端更多,出事則由民間企業背鍋。

以中鋼為例,1995年完成民營化,但與民眾所認知的「民間企業」仍有很大差距,董事長與總經理,皆由黨政系統指定。在新聞版面,中鋼高層人事屬於政治類,稍作查詢即可看到政黨的派系角力。換言之,披上民營化的外衣,中鋼高層仍是塊政治酬庸大餅。

這種「有公營性質的民營企業」,或稱為「泛公營」,由公營事業轉為民營的公司,只要是還在「政治酬庸簿」裡的,都不是一般人認知的民營化,因為黨政的手還在裡面攪和,在各種經營環節裡讓「自己人」套利。

關於問題二,如上述,民營化無法斬斷政商關係,而政治生態與利益結構不變,問題只會更形惡化,更加複雜。

台鐵出事後,第一時間就跳出來喊民營化的有兩人,其中一人,是立委選舉輸掉後就任「台灣車輛」公司董事長的蔡煌瑯,這家公司的主要客戶就是台鐵,四個股東中有兩個是「泛公營」。

另外一人是現任民進黨立委許智傑,其所屬新潮流系,正是在爭搶公家資源上,最為人詬病的派系。因賤賣台糖資產遭判刑的新潮流大老吳乃仁,記得嗎?許智傑,有種就低調點,你談「宇宙大爆炸」比較合適。

再者,太魯閣號事故的肇事工程公司負責人,有多項違規紀錄甚至相關前科,該公司還能在5年內拿下19個標案,總金額近2億。看這位負責人的背景,赫然就是2018年-2020年的民進黨花蓮黨代表。

那麼,這一切的背後是什麼利益結構,就不難想像。

關於問題三,許多國營事業是有龐大資產的,能夠承接大量股份的也只有財團,而財團買國營事業股份的目的,不一定志在經營,而是覬覦龐大資產與現金。透過變賣土地,資本炒作等手法獲利,利潤不是來自經營改革,而是來自於資產的轉移。

會搞這些暗盤的財團,自然政治關係良好,政商共享大餅是必然。因此馬上就有輿論指出,台鐵擁有大筆土地資產,各方政客會在民營化過程裡,搶食瓜分這些土地。

至於績效,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精簡人事,降低成本就等於擴大獲利,這便牽涉到勞工權益,基本上公營事業工會,大都反對民營化,因為這代表基層員工被犧牲,這就牽涉到問題四。

關於問題四,台鐵票價的九成要支應人事成本,在民營化的大旗下,按民間企業邏輯,第一個被開刀的,當然是基層員工。

一般而言,工會的力量在公營事業裡較強,在民營企業裡較弱。這股力量有時看似在給利潤導向的企業扯後腿,但不能否認的是,它們也在維護企業裡的弱勢權益,並間接地在對抗資本主義社會裡,財富高度向富人傾斜的趨勢。

因此,民營化風向一吹,台鐵工會就跳出來高調反對,而也只有利益切身相關的工會,才能直指問題核心:該帶頭改革的是官員與立委,畢竟上樑不正下樑歪。須知,太魯閣號出事時,台鐵局長職位已懸缺了三個月。

那麼,民營化的犧牲者已經清楚了,獲益者,當然就是在躲在「資產活化救績效」遮羞布後頭,爭搶資源的各方利益團體。

總結以上,「民營化」往往是場騙局,政府將包袱甩出,將利益留下給黨人分食。真正的問題根源,其實是政府效能不彰,缺乏改革決心,又監督失職。解決不了根源問題,就無法有效管理虧損。

而除了台鐵的龐大資產,這賠錢生意還能有什麼誘因能讓民間接手?在沿線廣設大型購物中心嗎?那免不了又是一堆炒地皮作業,收入不夠的中下階層,只會被迫遷徙到離鐵路更遠的地方,大損鐵路事業的公益性質。

公營事業的弊病,全世界都一樣,重點還是在於政府整頓的決心與執行力。日本鐵路民營化後,一樣出過重大事故,台灣將客運民營化後,偏遠路線消失,事故也並沒有變少。

民營化不代表自由化,市場機制不完全適用於有公益性質的事業,品質優劣取決於主事者。打破公營事業的政治利益結構,回歸專業治理,只是最基本的藥方,但在台灣,這卻是遙不可及的高標。

太魯閣號事故是「政治人禍」,搞民營化,是醞釀另一場影響更為深遠的「政治人禍」。

*作者為自由作家。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雁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