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動作頻頻,台灣人為何依舊保持樂觀?最新民調:6成3受訪者不認為中國會動武,近8成希望恢復兩岸交流

2021-04-07 10:00

? 人氣

兩岸分析人士表示,除了多數人相信「美國會保護台灣」的因素之外,絕大多數台灣民眾希望兩岸加強交流,並接受「兩岸融合」的觀念,甚至默默等待中共政體會有改變的一天,這也凸顯了美、中、台三方在對台灣民眾的認知作戰上其實存在著誤差,值得警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過,台灣燎原出版主編區肇威則認為,台灣人的樂觀反映出民眾對蔡英文政府的信心,但「料敵從寬、禦敵從嚴」,應對單位一定要事先做好準備,才能從容應對威脅。

「美國會保衛台灣」的安全心理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王崑義表示,台灣人認為中共不會武力攻台,是出於「美國會保護台灣」的安全心理,以及對台灣海峽的天險加重共軍攻台的難度的考量。在他們看來,即使中共使用飛彈將台灣炸毀,對它自己也沒有意義。另一個原因是,在中國人的戰爭觀裡,把「不戰而屈人之兵」視為上策,因此不使用武力就能達成統一是中共的最高目標。相同的,台灣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很深,認為只要台灣不進行法理台獨,中國不至於會使用武力來達到統一的目的。

王崑義認為,台灣人在認知上相信中共的促融、和統是真的,才會有美國將領示警也影響不了台灣人民的認知,「可能是說美式宣傳沒有像中式宣傳來得那麼有效」 。他說:「中共多年來不斷地在宣傳和平統一的概念深入台灣人的人心跟認知裡面,中共希望以和平來統一,而不是用武力來統一。認知戰所花費的錢是很省的,相對於軍事武力的準備差太大了,所以(中共)用最便宜的方式達到和戰的目的。以避戰來講,中共不必打仗就能達到和平或和平統一的目的,認知戰是最便宜簡單的一個方式,認知戰基本上就是一種大內宣、大外宣的做法。」

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王海良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表示,美國人看問題的方法跟台灣人在觀察方法和結論上並不相同,美國軍方的憂慮可能只是純粹軍事上的估計,而台灣民眾的樂觀則出於綜合性因素。

台海情勢樂觀評估的綜合性因素

王海良提出3項觀察:「比如主觀上,台灣社會對於大陸的了解和認識,多年來的政策,他們知道大陸並沒有改變和平發展的主題,也沒有放棄跟台灣融合發展的方針。譬如最近習近平主席到福建去講要以情促融、以惠促融,都是在講融合發展,至少官方沒有經常講非和平統一,還是在講和平統一,我覺得台灣同胞、社會對這個是有感觸的,所以他們認為大陸主觀上不會短時間內就改變或放棄基本方針。」

王海良表示,第二點是台灣人對中國的客觀認知上,認為中國本身就有很多經濟與社會問題要先解決,不見得會把台灣放到最優先處理的位置,因此在中共現有的能力與條件下,不一定要在5、6年內完成統一的追求。第三點則是台灣民眾對於美國的態度仍存指望,認為美國可以牽制中國,而中國會顧及美國而不敢輕舉妄動。以上三種主客觀因素綜合起來才會讓台灣民眾覺得美軍的「6年攻台說」並沒有那麼嚴重和危險,「這一點可能跟美國軍方的想法跟判斷有一段距離吧」。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