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性侵風暴延燒校園》牛津大學伊斯蘭研究泰斗遭控性侵 請假打官司捍衛名譽

2017-11-13 11:00

? 人氣

牛津大學教授、當代知名伊斯蘭學者拉瑪丹(Tariq Ramadan)(AP)

牛津大學教授、當代知名伊斯蘭學者拉瑪丹(Tariq Ramadan)(AP)

好萊塢性侵、性騷擾風波不僅蔓延美國演藝圈,英國政壇和法國社會也掀起勇敢指證性侵犯的浪潮,牛津大學當代伊斯蘭研究權威拉瑪丹10月也被多名女性控告,說他曾藉著討論宗教名義性侵、毆打她們,但拉瑪丹本人強烈否認所有指控。牛津大學近日聲明表示,允許拉瑪丹休假「暫離」學校,強調一切是為了學生與教職員權益著想,仍尊重司法程序,不會逕自認定拉瑪丹犯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著名伊斯蘭學者塔力格.拉瑪丹(Tariq Ramadan)今年10月被一名法國女作家控訴,曾在2012年誘騙她到飯店房間性侵;隨後又有一名女性指控,拉瑪丹也在2009年性侵並毆打她,在歐洲學界掀起軒然大波。

牛津大學7日聲明宣布,拉瑪丹請長假已經獲准,校方強調,休假是校方和拉瑪丹的「共同決定」,牛津大學聲明表示:「拉瑪丹教授將不會出現在學校,所有教學、論文指導等任務會分派給其他教授。」

牛津校方強調,這不代表他們已認定拉瑪丹教授犯下性侵罪名,僅說「我們始終認知到這些指控的嚴重性,我們會謹守公正原則,遵守司法程序正義。」拉瑪丹則表示,請假期間他會極力在法庭上捍衛自己的名聲。

牛津大學教授、當代知名伊斯蘭學者拉瑪丹。(圖/Tariq Ramadan臉書)
牛津大學教授、當代知名伊斯蘭學者拉瑪丹。(圖/Tariq Ramadan臉書)

拉瑪丹,當代最具影響力的伊斯蘭學者

拉瑪丹是牛津大學聖安東尼學院(St Antony's College)當代伊斯蘭研究教授,現年55歲,出生於瑞士日內瓦(Geneva)。他的外祖父是埃及穆斯林兄弟會(Muslim Brotherhood)創辦人哈桑.班納(Hassan al-Banna),他的父親賽伊德(Said Ramadan)也是知名伊斯蘭學者,1960年代便成立日內瓦第一個伊斯蘭中心。

拉瑪丹在歐洲學術界和穆斯林社群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從小在虔誠家庭氣氛中耳濡目染成為伊斯蘭學者,但在學期間又研究法國文學、哲學和德國哲學家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學貫東西的拉瑪丹不願和外祖父的激進路線有所牽扯,相反地,他致力於重新詮釋伊斯蘭文本,出過多本著作闡述他所理解的伊斯蘭教,《時代》雜誌和《外交政策》期刊多次將他列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百大知識分子之一。

拉瑪丹關注的議題多元,論述往往奠基於伊斯蘭教教義,延伸到反對戰爭、殖民主義、資本主義和死刑等,但儘管對伊斯蘭教持改革派觀點,拉瑪丹也經常反對西方社會對穆斯林的標籤與汙名化,他總是強調,唯有基於理解和尊重的「對話模式」,才能開啟與穆斯林社會的真正交流,外界認為伊斯蘭教不合理的教條才有改變的可能。

拉瑪丹被視為西方與伊斯蘭世界的對話代表,但他也經常被雙方的極端主義者攻擊,惹來不少爭議。拉瑪丹在法國家喻戶曉,因為他曾在2003年與時任內政部長的法國前總統薩科齊(Nicolas Sarkozy)在電視上激烈辯論,薩科齊問他是否譴責以「石刑」(lapidation)處死婦女,拉瑪丹主張「暫停石刑、由穆斯林社群進行辯論」,引發極大爭議。

但拉瑪丹多次向媒體解釋,《古蘭經》內確實紀載了古代石刑(以及許多被認為不合時代的性別歧視規範),拉瑪丹表示,直白譴責這類刑罰等於直接否認《古蘭經》,那不是他所希望的,他認為若真的想促進改變,應先嘗試理解經文的歷史背景,激發穆斯林社會的討論和不同詮釋,而非強硬地除之而後快。

此外,2004年拉瑪丹曾應邀前往美國天主教聖母大學(Notre Dame University)演講,華府卻以他曾贊助2個巴勒斯坦組織為由禁止他入境,他提出告訴,2009年才重獲出入境資格。2015年法國爆發《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事件等多起恐攻,拉瑪丹不畏當時公眾對穆斯林移民的憤怒情緒,毅然站出來呼籲法國團結,譴責極端分子以伊斯蘭之名行使暴力。但他也明白表示,《查理周刊》的嘲諷或法國社會對伊斯蘭的歧視,都是加深西方國家與穆斯林衝突的根本原因。

歷經十多年的積極發聲,拉瑪丹被視為當代伊斯蘭學者中最具聲望、最可能促成東西對話的人物,但也因為如此,拉瑪丹面臨性侵指控也格外令各界震驚。

脫離家暴丈夫和激進家庭 法國女作家勇敢指控

10月19日,法國作家和運動人士阿葉莉(Henda Ayari)公開承認,她曾在自傳作品透露性侵她的宗教學者「朱貝爾」(Zubair),本尊就是塔力格‧拉瑪丹。

阿葉莉在法國小有名氣,來自北非家庭的她,自幼跟著父母信奉伊斯蘭教最保守的薩拉菲派(Salafists),是不折不扣的激進分子,21歲在父母安排下放棄大學學業嫁給前夫,生下3個孩子後卻生活在丈夫的箝制和暴力下,還天天受到丈夫灌輸思想,認為法國就是一個「充滿了憎恨穆斯林的異教徒之國」。

在2015年巴黎恐攻,見到死傷慘重的情景之後,阿葉莉終於下定決心掙脫束縛,脫離薩拉菲派信仰並和丈夫離婚。她在2016年出版自傳作品《我選擇自由》(I Chose to Be Free),講述自己如何從一名激進主義者轉變的心路歷程。但她也在書中描述,自己四處尋找心靈嚮導的徬徨時期,曾被一名大師「朱貝爾」性侵。

阿葉莉在書中寫道,她長期在網路上追蹤伊斯蘭學者「朱貝爾」,研讀他的各種演講和著作,朱貝爾也在網路上熱心回答她的疑問,為阿葉莉的悲慘生活開了一扇窗。2012年,朱貝爾前往巴黎參加研討會,他邀請阿葉莉前去他的飯店房間見面。

阿葉莉在書中描述,朱貝爾趁機擁抱、親吻了她,當她從驚嚇中清醒過來,斷然拒絕之後,朱貝爾卻抓狂打了她。「當我抵抗、叫他住手的時候,他反過來侮辱和嘲笑我,」她寫道,「他搧了我一巴掌,看起來極為憤怒,我覺得他好像已經無法控制自己,我很害怕他會殺了我。」

阿葉莉沉痛寫下:「我開始哭,結果他卻告訴我『寶貝,你在哭啊?別假裝妳不喜歡這樣了,妳以前沒看過真正的男人,現在妳看到了』」。

法國作家阿葉莉自傳作品《我選擇自由》,講述脫離激進主義的心路歷程,也控訴遭牛津教授拉瑪丹性侵。(圖/Henda Ayari臉書)
法國作家阿葉莉自傳作品《我選擇自由》,講述脫離激進主義的心路歷程,也控訴遭牛津教授拉瑪丹性侵。(圖/Henda Ayari臉書)

阿葉莉在10月19日貼文表示,她在書中以化名呈現的可怕性侵者,其實就是拉瑪丹教授,但拉瑪丹曾經威脅她和她的家人,因此不敢張揚。阿葉莉表示,她看見性侵受害者近日在社群網站發起的「#我也是」(#MeToo)網路運動,英美法等國都有許多女性響應、勇敢說出被性侵的遭遇,她因此受到鼓勵,選擇公之於世。

阿葉莉公布之後,立刻帶著證據向法國警察報案,控告拉瑪丹強暴、性侵、騷擾和恐嚇。她報警之後幾天,另一名女子也提出告訴,表示拉瑪丹2009年也在里昂(Lyon)的飯店性侵她,這名女子拒絕揭露姓名。

近日法國與瑞士新聞也持續報導,另有兩名女子表示,她們在達到法定「性行為同意年齡」(法國為15歲)之前就與拉瑪丹發生過關係;另有一名女子表示,曾自願與拉瑪丹談戀愛,拉瑪丹卻以暴力相待。不過她們全都拒絕透露身分,也不確定是否提起訴訟。

否認所有指控 不忘呼籲冷靜對話

目前,拉瑪丹已透過律師聲明,極力否認所有指控,表示這些指控「毫無根據」,認為一切都是「敵人」策畫的陰謀,拉瑪丹也表示,接下來的請假期間他會極力在法庭上捍衛自己的名聲。他已對阿葉莉提出誹謗告訴。

基於拉瑪丹的特殊地位,這場控訴已經遠遠超出了性醜聞層面,拉瑪丹的追隨者力挺他,在社群網站上宣稱「我們都是拉瑪丹」(Je Suis Tariq Ramadan),認為這是穆斯林極端分子和極權伊斯蘭國家的刻意打壓;而厭惡伊斯蘭教的法國和以色列極右派媒體,也透過報導嘲諷拉瑪丹,還批評其他媒體「重砲轟炸」涉入性侵的好萊塢製作人,卻刻意壓低批判拉瑪丹的聲量。

真相如何,目前外界無人知曉,拉瑪丹11日倒是在推特上呼籲,支持或反對他的雙方都已經出現各種暴力、種族歧視、反猶太、歧視女性等可怕言論,呼籲各界停止謾罵攻訐。「我會保持冷靜,我也對司法有十足信心,」拉瑪丹表示:「過去30年來,我一直呼籲理性對話、用心傾聽和開明批判的智慧,這也是當前我們極為需要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穎芝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