鮪魚和地中海的財富:《漁的大歷史》選摘(1)

2021-04-18 05:10

? 人氣

漁夫不需要乘船追捕鮪魚,因為他們可以直接從岸上捕撈獵物,甚至在淺水中刺獵牠們。每年捕獲的數百條大魚可以乾燥或鹽漬供日後使用。這一切都有賴於漁民運用許多世代累積得來、關於獵物的技術性知識。許多技巧都必須憑藉獵人在陸地上進行的那種細微觀察:發現跟隨洄游鮪魚的海鳥,熟悉會讓魚靠近岸邊的天氣條件或海流。他們甚至留意到海豚有時會把魚趕進漁網;老普林尼曾在羅馬時期提及這種合作行為,亦曾見於巴西和南太平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古代的地中海漁民不僅了解他們的獵物,更發展出非常有效的簡易用具,去捕捉各式各樣的魚類。他們的素材選得極好,於是同樣的基本用具和方法幾乎維持不變,沿用至西元二十世紀。比方說,在西元十一世紀的拜占庭船骸中找到的幾枚捕魚鉛墜,於土耳其南部的波德倫沿岸外海出土。其中一只沉錘帶有有機纖維,後來經證實是山羊毛。考古學家訪問一位波德倫的老漁夫時,得知山羊毛是製作釣魚繩的好材料,因為它耐用、纖維長又不吸水。據說女人的頭髮甚至更好用。在波德倫的博物館,有一張鄂圖曼帝國時期漁網,上頭有一條山羊毛製成的網墜繩,證實了山羊毛確實是長達數百年為人喜愛的材料,可能從古代開始便是如此。同樣巧妙的原料選用能力也出現在從用於潟湖的柳條籠網到鰻魚陷阱等所有工具上。唯有等到平價的合成纖維用具出現,茅草或麻類植物製成的漁網才遭到淘汰。

在古代地中海,最先出現的捕魚用具是魚鉤和釣繩,但大規模作業則需要使用陷阱和漁網。投網、刺網和圍網在海灘展開的景象不足為奇,在河流捕魚時使用的錐形漁網亦然。為家庭捕魚的個人通常擁有投網,可以去捕撈小魚和幼魚;這種漁網在尼羅河沿岸和義大利潟湖的多沼環境中十分常見。較大型的網子則是被垂直懸吊著,浮子使上緣漂浮,網墜使下緣下沉。有些漁網是定置的,其他則是從船上設置,而後再拖曳上岸。刺網可說是一道網牆,垂直懸掛在水中,期望魚會因鰓部被卡住而自行落網,而這也是這種網具的英文名(gill net)的由來,其網眼大小因獵物而異。

製網工匠使用植物纖維,包括麻類植物和亞麻,以及各式各樣的搓捻成線樹皮。麻類植物在沼澤數量頗為豐富,尤其是魚多之處。到了羅馬時期,長釣繩和掛在支繩上的多枚魚鉤已被廣泛使用,且普及的時間可能更早。在赫庫蘭尼姆,火山灰掩埋了一條放在籃子裡的長繩,而龐貝附近的一座鄉間莊園也出土四十枚小銅鉤,可能也是這種釣繩的一部分。此外還有更多奇特的捕魚方法,像是綁住一隻公魚的鰓部,再讓牠於在近岸游水,藉此吸引母魚。希臘和突尼西亞漁民一直到十九世紀仍在使用這項捕魚手法。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