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工業革命—帶頭向前衝vs.從旁推一把:《打造創業型國家》選摘(3)

2021-04-27 04:30

? 人氣

作者指出,我們會需要綠色工業革命,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氣候變遷。氣候變遷是全球性的環境危機,其影響所及會危害到我們每一個人,而其核心的成因便是現行主要工業國家的經濟活動。(取自Barni1@pixabay)

作者指出,我們會需要綠色工業革命,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氣候變遷。氣候變遷是全球性的環境危機,其影響所及會危害到我們每一個人,而其核心的成因便是現行主要工業國家的經濟活動。(取自Barni1@pixabay)

關於資助綠色工業革命

首先,我們要問的是何謂「綠色工業革命」?我們有很多辦法可以將「綠色工業革命」概念化,但其基本的前提是現行的全球工業體系必須經此一役而徹底轉型為一個符合環境永性續的新體系。而談到永續性,我們就必須要進行能源轉型,由非汙染性的潔淨能源科技走在第一線。這場革命得讓我們遠離對非再生化石燃料與核能的依賴,並進而讓源自太陽所以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獲得青睞。建立永續性的工業體系,還需要材料重複利用、先進廢棄物管理、農業技法改良、跨產業能源效率提升,以及海水淡化(來因應資源與用水匱乏等問題)等技術與基礎建設來配合。毫無疑問地,任何綠色工業革命都必須一面改造現有的產業,一面創造出新的產業。這是一個看不到終點的努力,而地球能免於毀滅卻是個會不斷成長而由全人類共享的公益。這個論點可以與卡洛塔.裴瑞茲的論點(Carlota Perez; 2002, 2012)互補,因為培瑞茲主張所謂的「綠色」本身並無革命之意,綠色的意思是要讓IT革命徹底地在各產業中獲得完整的部署──讓含「產品之計畫性報廢」(product obsolescence)在內等領域獲得轉型,也讓平日被視為邊緣低科技的維修工作晉身為一種高科技(Mazzucato and Perez 2014)。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們會需要綠色工業革命,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氣候變遷。氣候變遷是全球性的環境危機,其影響所及會危害到我們每一個人,而其核心的成因便是現行主要工業國家的經濟活動。氣候變遷的主因是溫室氣體的排放,而溫室氣體又是主流能源生產技術造成的副產品(燃煤、燃氣與少量燃油的火力發電)。但話說回來,我們又不能不靠發電來維繫經濟的運行。由此,若人類真心想避免氣候變遷導致最不為人所樂見的後果,那我們就必須得認真在能源產業中獲致創新與改變。主政者擁有的選項範圍很廣,他們可以用來管理或避免溫室氣體排放的工具或手段有科技、有民主的授權,或是他們也可以利用複雜的經濟監理來誘使或勸阻企業或個人,使其朝符合排放管理的角色方向前進。

由於化石燃料技術與基礎建設都已經深植於現代社會當中,造成了所謂「碳鎖定」(carbon lock-in)效應(見葛雷格里.安魯[Gregory C. Unruh],2010),因此本章會視潔淨科技為一技術的典範案例,並認為此技術必須廣泛予以部署,以便讓綠色工業革命可以成功。都可以零汙染運作的太陽能與風電是兩種最具代表性的潔淨能源技術,且都具有實績供我們在下一章仔細檢視。風力與太陽能技術的另外一項特色,是都為創新的資訊科技提供額外的發揮空間。IT可受益於由潔淨科技計畫所提供的額外方向。由於其本質上屬於間歇性與分散性的能源,因此風力與太陽能方得以受益於亞歷西斯.馬德里加爾(Alexis Madrigal; 2011, 263)形容的「拿軟體朝問題丟過去」,亦即用電腦模型、發電管理與遠端監控來設法提升這兩種能源的生產力與穩定性。拿錢投資「智慧電網」,其目的在於將現代能源體系數位化,藉此來最適化潔淨科技的彈性、表現與效率,並同時提供先進的管理選項給電網的操作者與終端使用者。這樣的彈性與可控性,其實與數位化通訊網路的特性頗為相似。催生出數位化通訊的IT革命不僅(透過網際網路)創造新的商機,也同時提供了價值非凡的平台來遂行各類知識的創造、蒐集、讀取與傳遞。假以時日並透過推廣普及,智慧電網將可以改變我們思考能源的方式,可以創造出新的商機,並可以透過為最適化的能源供應管理與需求回應創造出新的工具,而得以改進再生能源的經濟效益。

要想啟動綠色工業革命來處理氣候變遷的問題,我們還是需要國家積極肩負起其早期階段的高度不確定性,主要是企業界往往對這個階段心存恐懼。但即便「潔淨科技」是「經濟新邊疆」的口號喊得響亮,也即便老有人把「綠色革命」是眼下第三波「工業革命」的說法掛在嘴上,但實際上不少所謂的潔淨科技一點都不新。比方說風力發電與太陽能就動輒百年以上的歷史可循(尤其要是把非發電用途的部分算進去的話)。雖然工業革命常常被說成是由蒸汽與石化燃料交織出的故事(Barca 2011),但其實人類從過去就開始倚賴今天所謂的生質能、風力與水力。雖然關於各種「潔淨」的能源科技,我們兼具有過去的經驗與現在的知識,但由政府提供支援來尋求讓潔淨能源成為能源組合中的要角,在歷史上要麼前所未見,要麼有一搭沒一搭。潔淨科技的未來既吸引不到關注的眼神,也得不到財務上的承諾,而這便是現行石化燃料基礎建設無法更快速轉型為潔淨能源版本的兩大原因。

但我們不是看不到幾縷希望之光。在21世紀尚屬初期的此時,各國政府已經又重新開始領導對風力與太陽能等眾多潔淨能源的技術研發工作,同時建立現代化電網的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展開。不論是在其國內或國際市場中競逐龍頭地位的相關廠商,也都領有各國政府想助其成長一臂之力的補貼與贊助。最後,各國政府利用政策面與財務面雙管齊下,鼓勵競爭性再生能源市場的穩定發展。就像生技與IT等其他產業的發展沿革一樣,民間企業都是要先看到政府成功吸收掉大部分不確定性,並把不只一點的新科技發展風險給處理掉之後,才會願意加入戰局。

「綠色」產業仍處於襁褓期,因此包括市場面貌與技術發展都仍充滿了不確定性。如此處於嬰兒期的產業,是無法透過市場力量而「自然」成長的,這一方面是因為現有的能源基礎建設根深柢固,一方面是因為市場沒有能力去正確地評價永續性或懲戒浪費與汙染。面對這樣的不確定性,業界自然不會輕易涉險,一切都等最危險與最耗費資金的投資都已經告一段落再說,否則也得等政府方面長期有系統性的政策支持到位再說。就像IT、生技與奈米科技等產業發展的初期一樣,沒有人能確定它們能不能憑一己之力躋身嶄新「綠色」產業之列,也沒有人知道他們能不能在沒有強大政府政策的主動支持下奮力向前。由此,從側面去推一把,或許可以讓少數企業萌生一搏的動機,但更多的企業還是需要強大的訊號去肯定自己投身潔淨科技創新的決定。唯有看到官方長期的政策決定,企業才能減輕以潔淨科技取代傳統業務作為核心營運項目的焦慮。事實上,從來沒有一種高科技產業的崛起是因為政府在一旁敲邊鼓或推一把。大多數的狀況下,政府帶頭衝才會是我們需要的正確解答。

歐盟未來將全力發展綠能。(AP)
作者強調,「綠色」產業仍處於襁褓期,因此包括市場面貌與技術發展都仍充滿了不確定性。(資料照,AP)

靠能源部與APRA–E來採取主動

創投在提供長期支持給尖端創新發展上的無能為力,幾十年來都獲得了政府計畫的補足。美國能源部成立於1978年,目的是為了統整數個政府機關與17間國家級實驗室的力量,藉此將能源創新納入政府成為長期性的工作目標,以因應愈發頻繁的全球性能源危機。在這個整合架構下,年度預算可高達數十億美元的能源部一路以來在需求與供應端資助了一定數目的潔淨科技計畫。這當中包括在1992到2012年之間以34億美元與12億美元(以2011年幣值計算)資助太陽能與風能的研發。雖然有人大可以說美國長年資助化石燃料與核能的手筆要遠大於此,但以本書所關心的方向而言,我們更該在意的是在美國多數大型風電與太陽能企業的歷史中,都可以看到能源部出手發揮影響力的身影。政府與產業合作在美國是家常便飯,而由能源部提供的支持範圍包括補助金、合約注資、貸款注資、研發經費、財務槓桿等形式,並藉此提供資金給全美範圍內各大學之研究與公私部門的合作來建構廣大的知識基礎。

能源部對於潔淨能源研究的支持,在歐巴馬政府執政的其間大幅擴張。隨著《美國復甦與再投資計畫》的通過,能源部配置了130億餘美元來發展潔淨能源科技,推動能源基礎建設的現代化,減少廢棄物,並促進美國朝更高的永續性轉型。在2009年,能源部撥款3億7千700萬美元以資助46個分別位於各大學、國立實驗室、非營利機構與民間企業的全新百萬美元級「先進能源研究中心」(Energy Frontier Research Centers,EFRC)。自此在為期5年的過程中,能源部一共投入了7億7千700萬的資金到此一計畫裡。這樣的注資規模,顯示出能源部是真心想要讓技術發明可以成長茁壯到生產與普及的階段。經由條件相符的資金與融資計畫,能源部將數以億計的資金被置放到企業手中來支持太陽能面板、電動車電池與生物燃料計畫的生產設施發展,另外還有些融資計畫專門把焦點放在家用與企業用太陽能光伏技術的發展上。林林總總的這些計畫,代表著政府不斷擴大支出在民間經濟裡推動創新。

帶著綠色革命向前衝吧──別再拖了

美國政府的創新投資史,從網際網路到奈米科技,顯示出不論對基礎與應用研究而言,政府參與都有著同等的關鍵性與重要性。美國衛生研究院的實驗室在負責全美百分之75最尖端的新藥研究之餘,也從事應用性的研究。而不論是基礎研究還是應用型的研究,政府所做的事情都是私部門不願意做的,由此國家資金代表了事情能有所進展的契機。ARRA挹注到美國衛生研究院裡的100億美元,按照麥可.葛朗瓦德所說,「促成了令人振奮的突破發生在癌症、阿茲海默症、基因學等各大研究領域中」(Andersen 2012)。所以若還有人以為我們可以把應用研究放給民間企業去做,且這麼做能夠激發出創新,那這想法還真的就叫做「空穴來風」(甚至這種想法還會讓某些國家的重要突破遭到剝奪)。真正的問題在於哪些應用研究必須要做,而誰又能受此所託。

想從旁「推一把」來啟動真正的「綠色革命」,可說是緣木求魚。有些國家若還繼續緊抓著政府投資得與民間投資在某個點上達成平衡的過時看法不放,那在他們前方等待的就是錯失能源轉型之歷史機遇的懊悔,最終只能淪落為能源轉型的進口國。事實上,政府與企業活動經常交疊。潔淨能源企業就如同多數的企業,都很熱中於呼籲政府對他們所屬的產業提供補貼,或希望政府跳進來主導研發工作。我之前提過創投家與「創業者」會對政府在選擇科技來進行投資並提供支持時,產生一定的反應,但他們鮮少能持之以恆下去。

橫在我們與人類亟需的綠色革命之間,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由於企業排斥風險,政府必須要對有助於綠色工業革命的尖端科技發想維持長期的資金挹注。政府必須以主導者的角色去帶領潔淨科技發展,使其突破原型的階段,進入可以商用化的成熟期。而要達成潔淨技術上的成熟,我們必須投注更多的心力籌備、組織、穩固出一個健全的市場,使該市場中的投資風險可以合理降低,而獲利也可以達成。想做到這一點的許多工具,都已經在世界中獲得普及。惟相對於策略、工具與稅金都已經充分到位,政治力量願意這麼做的意願卻相對稀缺。富國政府在身為全球最大汙染源的同時若拿不出充分的勇氣與決心,甚至反過來在世界經濟困頓的節骨眼上抽腿不支持關鍵的科技發展,那感覺就是帶著人走向災難一場。

使用公家資源去帶著潔淨科技向前衝的國家,展現出的是真正的勇氣,因為這些政府應許了目標,承諾了以資金去挹注看似不可能的任務。中國政府計畫要以2050年為限,為其風電產業建立起歐美等級的電網市場,並打算在短短3年內使其太陽能光伏市場規模成長7倍,這不叫勇敢什麼才叫勇敢。同樣可以勇氣名之的,還有發展型銀行一腳跨進商業銀行心存芥蒂領域,在其中推動產業發展與企業成長,並為納稅人追求一目了然的投資報酬。投入科技發展的稅金可以在流向與報酬上一目了然,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因為初步的投資一旦有所成,下一輪的風險投資就更高的機率可以成真,而政府能在培育創新上扮演的建設性角色,也將能在更多雙眼睛之前展露無遺。

《打造創業型國家》立體書封。(時報出版提供)
《打造創業型國家》立體書封。(時報出版提供)

本文選自時報出版《打造創業型國家》一書,作者瑪里亞娜‧馬祖卡托(Mariana Mazzucato)是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創新經濟學與公共價值教授,並於該校身兼創新與公益學院(Institute for Innovation & Public Purpose)的創院院長。她先後取得美國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的文學士學位,以及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的碩士與博士學位。她曾於英國薩塞克斯大學(Sussex University)的科學政策研究中心(Science Policy Research Unit)擔任過雷金納德‧摩西‧菲利浦斯講座教授(R. M. Phillips Professorial Chair),也是英國社會科學院(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與義大利國家科學院(Italian National Science Academy;Lincei)的特選院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