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觀點:國術上乘功夫是養出的?還是練出的?

2021-04-04 07:00

? 人氣

中華國術的上乘養生功夫,本源於道功氣功和拳術的結合,是既養生既武功的二合一的高端功夫。(示意圖/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中華國術的上乘養生功夫,本源於道功氣功和拳術的結合,是既養生既武功的二合一的高端功夫。(示意圖/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前言

中華養生功夫可分成三種,第一是儒釋道的道功氣功,修禪修道和養氣,以修心為宗,衍生出養生功夫。第二是國術的養生功夫,國術尊崇儒釋道,尊崇修道修禪,以本門派拳種溯源到至武當(道家)少林(佛家)為榮耀,在功夫上也以道功氣功為最高端的功夫,並且與拳術結合,形成修心養氣煉內勁的內修養生及武功的上乘功夫體系。第三是醫家和民間習俗的各類養生功夫。(本文主要講中華國術的上乘養生功夫)。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華國術的上乘養生功夫,本源於道功氣功和拳術的結合,是既養生既武功的二合一的高端功夫。具體而言就是修心養氣煉意配合拳術的修煉,氣與身融合,以內勁和肉體筋化為修養功法,使肉身脫胎換骨,內外兼修,身心俱佳,祛病強身,延年益壽,這是國術養生功夫的本真。其中最高端的修心養氣功夫可溯源到道家佛家的修道修禪,這是國術諸派以溯源到佛道的少林武當為榮耀的原因之一。國術上乘功夫的養生功效以李存義為例,他七十歲左右時還能一一擊敗眾多的挑戰者,可謂超級的「長青樹」,這也說明了上乘功夫的養生使人身心俱佳且功效驚人。在上乘功夫裡,意氣功法養得好,內勁和體能才有無盡的「源頭活水」,武技才能練好和打好,也就是說內修與內養是一回事,只有修養得好,武功才能練得好和打得好。進而言之,道氣功和內勁的修養既可以成就一流武功,也可以去掉武技成為上乘養生功夫。道氣功和內勁的修養是本源,武功或者養生是分流或者說分途的發用。

道功氣功和拳術結合,修心養氣煉內勁使肉體脫胎換骨、身心俱佳且祛病延年。這是遠勝外練為主的各種現代運動、健身的高明高端之處。除了中華文明,世界上無論現代的還是古代的各種競技和運動,都沒有道功氣功內勁等高端綜合的養生法。因此說中華國術上乘的養生功夫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優性和特性,這是一點沒有過分的。

壹、上乘功夫是養出來的?還是練出來的?

那麼中華武術的上乘功夫是修心養氣修內勁養出來的呢?還是練拳練勁苦練出來的呢?這是首要的、根本的問題。傳統武術的多數人在此問題的誤區是不小的,一般人強調盤拳架子、單操、站樁、對練等等,認為練得越多越好,主張功夫是苦練出來。其實不然,因為無論怎麽練,如果煉氣不足,鬆法不足,肌肉筋化必然不足,內勁(筋勁)就會成為乏源之水,這是練不出上乘功夫的。然後練得越多,肌肉就會緊硬或者疲勞,心神損耗也較多,在這樣狀態下,心法難修,氣難煉,修鬆法也難有成效。也就是說不是練得越多越好,而是應該適可而止,以適中以及身心不可過於疲勞為宜。練拳架子畢竟是外練為主的,修心煉氣煉意然後修內勁才是內修,內修是本。內修與外練要平衡不可偏重,宜取中道,因此練拳絕對不是練得越多越好。打一個比方來說,內修是源,外練是流,流多而源不足,功夫難成,而且身體易受損然後年老必顯現。所以說上乘功夫是內修為「源」為本的,外練為「流」為用,是這樣的內外兼修,內修越高,外練越高效,如果內修不足外練就會過多,功夫必難成,也就是說養不能低於練,練不能高於養,這是上乘功夫的內外兼修的深意。內修與外練的關系不是並列的,而是源流和體用的關係。認為「功夫主要是練出來」的觀點,是混淆了外力功法與內修的上乘功法的根本差異,功夫難入上乘水平。以修心養氣煉內勁的內修內養為本,兼用外練,這樣的內外兼修才是正確的上乘功夫的練法和功法。

從養生及健身而言,如果沒有以內修內養功夫為本源,這樣的拳術就會淪為「體操」水平,實質變成一種新型的運動,這就不是上乘的養生功夫,甚至於遠離傳統國術了。比如當代流行的太極拳有不少就是這樣的,這種運動型太極拳或者說「太極操」(「現代太極拳」),首先發源於中共統治下的大陸,中共嚴禁「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所以「改造」和「洗腦」知識份子,且掃蕩武林再強制以「體操化」改造傳統武術,大陸的「現代太極拳」就是一個典型。這種「現代太極拳」的風氣還影響到中華民國的台灣地區,造成養生水平不高而且技擊功夫失落的弊病,傳統太極拳有失真之憂。

再談站樁和推手。原本的推手是散手的準備功夫,但是現代太極拳的推手競技完全不是這樣,完全不同於古法推手培養柔勁和粘纏術的目的和要求。在現代太極拳裡,為了在現代推手競技中求勝,推崇練站樁和拉筋,這樣練出來的功夫可以讓人推不動且有利於發長勁推動對手。這種練功「捷徑」弊病很大。這裡先以站樁為典型來分析,現在很多拳家認為站樁越久越好,其實不然。站樁所求者主要是內氣修煉和修鬆沈功法等,如全身鬆通與足功鬆沈一體,襠功的鬆腰鬆骻的沈而合一,最後拳架整一,內勁整一,這是站樁功夫的述真。但是現代太極拳為了「推手」取勝而推崇站樁,然而卻不推崇道氣功,這樣站樁的內修程度不足,有很多人做成外練為主的站樁,站之久也,就會沈重吸地而失掉行拳的靈快,內勁不入上乘,變成讓人難以推動的「木樁」,雖然便於發長勁,也能成為符合現代推手遊戲規則的「高手」,但是實質是歧途。這樣的功夫在養生上不入上乘,又妨礙散手功夫的形成,得不償失。

大陸的推手競技還淪為用力競技的遊戲,不少冠軍出身於摔跤等,推手與摔跤柔道等項目在善用長勁和部分技術上有相似性已經成為業內的共識。但是傳統太極拳講究剛柔兩種內勁,首先「以柔克剛」講的就是柔勁以及柔勁的技藝,這是太極拳克敵的最大法寶,柔勁功夫修成後1可破敵方快攻和防守,剛勁制敵,而長勁卻用處不大。但是現代推手和摔跤卻是長勁用處最大,柔勁用處不大,禁用剛勁。回顧冷兵器時代,清朝時皇帝王公貴族喜好摔跤,所以這行待遇優厚又比拳術要安全,但是從歷史紀錄看沒有太極拳等一流拳術的高手投入摔跤這行的,只有摔跤手為了變得靈活而有「紀氏太極拳」,但與太極拳迴然不同,這只能說明拳術與摔跤是兩回事,不僅勁道根本不同,而且技戰術上完全不同。現代推手與摔跤的「親近性」只能說明現代推手是變質的,遠離傳統的。推手原本是散手的必備的功夫,是主要練柔勁及其長拳之術、粘纏之法的,推手變成獨立的競技運動為了推手而推手,必然失去原來目的而變質,失去太極拳原本的特長,練法上也會異變成以站樁為捷徑且以長勁為宗而非柔勁。這樣即使與摔跤比也是不行的,王西安長子王戰海曾獲大陸1985年-1987年「全國太極拳推手錦標賽」三連冠等,但是與二流自由搏擊手玄武比摔法卻被摔倒數次。黃性賢取勝東南亞摔跤好手廖廣成,但是在那場比賽裡廖廣成沒有發揮摔跤技藝,如連基本的腿腳摔法都沒有,說明不了任何問題。太極拳是冷兵器時代的古拳法,其與對手對戰主要是散手,推手是太極拳圈內的師兄弟之間訓練的功夫,還原這一點,就應該明白現代推手搞成獨立的競技項目必會失去原來目的和原本特長,成為新型運動項目。中共入主大陸後,掃蕩武林,強制把太極拳推手化和套路表演化,還越界影響到臺灣,這是歧途也是悲劇。現代太極拳的養生化和運動化是楊澄甫開端倪的,但是他沒有背離傳統而是開拓了適應市場和現代生活的新領域,這點值得肯定,但是現代太極拳已經失落了傳統,結果散手不行,摔也不行,養生功夫也因為失落了道氣功而不入一流,這不是楊澄甫諸公的本意。

最後再講一下「以柔克剛」的「四兩撥千斤」,這主要指散手對戰中的柔勁妙用,對手虛虛實實忽然以千斤力一瞬間快攻過來,這是防不勝防的,我方是無法用意發勁防之,只能用如「四兩」之輕意,手長如蛇以柔勁(柔的整勁)粘纏撥之,然後瞬間拿之使之失重或者快攻之。這種用輕意以柔勁破掉千斤力的突然快攻,依靠的是拳架整一的整勁的柔勁粘纏推撥,用意雖然「四兩」之輕,但是啟動整勁粘纏對方的大力快攻。「四兩撥千斤」就是講散手中柔勁破敵方的大力攻襲。但是現代太極拳不講散手只講推手且善用長勁,用「四兩撥千斤」來解釋推手,只好說我方也有千斤力(指長勁),不硬對,而以「四兩」用在牽動,讓對方失中。此說只是陳述次要的一面,以「四兩撥千斤」解讀散手才是恰如其分的主要方面,「四兩撥千斤」講的是柔勁不是長勁,非我方有千斤力的長勁,而是拳架沈地,整勁粘纏推撥,雖然用意「四兩」,但是卻是整勁的柔勁推撥,對方縱然有千斤巨力,但是卻是中途被我方拳架的整勁所推撥而完全偏失,雖然力大且拳腳快卻施展不開,隨即就被我方或拿或打而擊敗。對手越是力大快猛,我方柔勁的「四兩撥千斤」越是功效大,因爲對手被粘纏推撥,越是力大快猛越是收回慢,甚至於被推撥失重,總之全盤被動。所以說以長勁為主的現代太極拳失了甚多的本真,連「以柔克剛」的看家本領所指的是什麼呢?主要妙用在哪裡呢?為什麼柔勁能夠克制對手的大力快攻呢?善用長勁和推手的現代太極拳怎麼能悟到:柔勁只有在散手中才是克敵制勝的最大「法寶」呢?不可能的。他們忽略了所有的太極拳套路都是主要練柔勁的事實,為什麽會這樣呢?恐怕絕大多數習拳者都答不出這個問題,這是練拳不懂目的又不得要領造成的,其最後結果是:「現代太極拳」推崇的推手競技和練「太極操」成為主流。

現在轉回站樁話題兼談慢拳和快拳。站樁其實是很有限制性的,即使內修很好,也不宜過度推崇,為什麽這樣認為呢?因為站樁畢竟是靜態的,拳功是動態的,站樁所求的是靜態的拳架整一、內勁整一,拳功必須追求快拳的拳架整一、內勁整一。從靜態到動態的修法就是慢拳,慢拳之慢是因為必須守住內修而追求動態的拳架整一、內勁整一,故而在修煉程序上不得不慢。慢拳功夫成了,就可以修快拳和用法,威力無窮,這是慢拳的道理。所以太極拳強調慢,不僅太極拳,八卦掌、形意拳等也都有慢拳的練法,上乘功夫必定有靜功、慢拳、快拳及用法。靜功和慢拳皆重心法和內功內勁,上乘功夫的快拳和用法及實戰也是必須保持心法發內勁,這樣拳藝才能高妙驚人,這是迴然不同於外力功夫的。

所以站樁本來是相當精深的功夫,要以內修為本,要修道氣功和內勁化的拳架。但是內修的站樁是比較難學和比較難修又易學偏的,而且時效較長,因為這個「難題」,世上多數的站樁者因為內修不足而演變成外練型的,這已經成為流俗。

再如鐵沙掌之類的硬功夫,雖然名聲大,但是也不是一流的技擊功夫。為什麽這樣講呢?鐵沙掌練成後,手變形粗硬,雖然威力很大,但是有得必有失,缺點是手就不夠靈活,不靈活就難以精通粘纏之術等。無論是武當的太極拳、八卦拳還是少林「鎮山之寶」的心意把,都是以內修為本,守時出手就要粘纏封閉對方的快攻和勁道,攻時遇對方防守就立刻轉為柔勁粘纏或者粘拿對方,使對方不能趁虛反攻,甚至於’使對方失掉重心。但是鐵沙掌因為手變形粗硬而不靈活,所以難以達到這樣的技藝水平,雖然威力很大但是技藝高不了,所以不是一流的技擊功夫。

再說排打功。排打功主要是用擊撲之法,使筋肉堅實,同時藥水外用於受擊處,又服內壯藥,上乘的排打功有內修功夫作為內壯軟功。但是流行的排打功往往因為練者的內修功夫不高,使得外練強而內修內壯弱,這樣練排打功往往使筋肉強硬抗擊打能力較強,但是因為筋肉不鬆柔,使內氣不能豐沛暢行於體,這樣妨礙了內勁功夫,從而導致拳術的靈活快速水平難以提高,這樣的技擊水平是不入一流的。

最後談一下以重物練勁。以重物練勁,練之過多就會使筋肉變強硬,筋肉強硬必妨礙內氣發揮和筋勁(內勁)的靈活快速,這樣必妨礙拳法的靈快,也妨礙粘纏術等高妙技藝的發揮。所以秘訣語:「空拳打無盡之勁」。空拳練勁勝過重物練勁,所以上乘功夫以練空拳為主導,而重物練勁只能是輔助也,警惕不可練之過度。

綜合而言,修心養氣的必要條件是心靜體鬆,身體要舒適,筋肉不可強硬,也不可過份疲勞,唯有這樣才能較好修心法和內功內勁,才能較好修煉道氣功與拳術的合一,追求氣豐沛暢行和內功筋勁(內勁)的靈快發揮,只有這樣才能使上乘戰術和攻守之法盡出,這樣才能成為一流高手。鐵沙掌、排打功、重物練勁等顯然不僅無助於此反而會起妨礙作用。然後就拳法的修煉而言,有三大必求的目標,一、拳法要高妙且靈快多變才能打得到對手;二、要使對手難以打到己方,所以身法步法要靈快且拳腳的防守要靈快;三、能夠承受得住對手的打擊。拳家只要達到這三大目標,必是一流高手,否則不入一流。流行的鐵沙掌、排打功、重物練勁等因為妨礙氣功之豐沛暢行和拳用之靈快,所以這樣功夫使人可以成為二流強手,但難以使人成為一流高手。這是流行的鐵沙掌、排打功、重物練勁等的限制性。

既然如此,難道高手不能練這些硬功嗎?不是的。想成為一流高手有必要練這些硬功,但是要以內修為本外練為用,也就是說這些硬功是輔助地位的,有必要練但是不可多練,並且在內修內勁功夫有相當基礎的時候才能練,否則就會捨本逐末,得不償失,甚至於「買櫝還珠」。要成就一流功夫,就要以修內功內勁為本,以外練為用,練硬功只是輔助,主次必須分明,否則不能成就一流功夫,否則只能成為二流強手而不能升為頂級高手。

綜合而言,上乘功夫是以修養為本,以外練為用,修養要高於外練,外練不可造成比較疲勞和筋肉強硬,也就是說要警惕外練過度,絕不能有現代運動強調的大運動量訓練,也不能有傳統武術流俗的苦練過度,急功近利就會造成得不償失。冷兵器時代的武師、鏢師、軍官、捕快、江湖人士為職業和制 敵保命而苦練過度,情有可原,但是他們所屬的拳種和門派都推崇佛家少林和道家武當。為什麽呢?因為佛家道家以修禪修道為目的,以修養道功為方法路徑。古代有朝代更替、禍亂等原因使武藝高強的武士為避世而出家為僧為道,然後使佛道的修心養氣與武藝結合,這就演進出不以追求武功為目的,注重道氣功的內修結合武功作為求道方便法的「禪武」,這就猶如禪修與樂結合而成「禪樂」,禪修與畫結合而成「禪畫」,所以禪修與武結合就成為「禪武」,「武」是禪修之「舟筏」,「武」也是道家修道之「舟筏」。這樣就衍生了與道氣功結合精修內勁的上乘功夫,這比世俗武功更加高妙,再加之少林武當的宗教光環和崇高地位,因此得到武林廣泛的推崇,各大拳種門派以溯源到少林武當為榮耀。當然長久之後,佛家與道家的這種功夫也會變化,首先武技在佛道裡畢竟是末技必然退化,佛道修法以修心為上,養氣次之,養生也僅僅是衍生,是末不是本,只有修禪求道才是目的。所以天下武功出於少林武當也只是一種寄託,但是佛道的道氣功和修心養氣的功夫對於傳統武術的影響是實實在在和巨大的並且是高端的,這使傳武有了高妙的上乘功夫,遠勝於外練功夫主導的二流的刀槍功夫和搏擊,這種傳武功夫的昇華確實要拜佛道(少林武當)所賜。

世界上各個文明體都有自己的傳統武術,然後到了現代又演變出現代競技運動和運動健身,但是都是外力主導的。中華國術不然,有內外兼修的勝於外力的上乘功夫,有高明和殊勝於世界的價值和地位,值得傳承和光大。可惜因為時代背景和國運等的因緣不濟,現在淪落面臨失真之境地,有復興之必要。

貳、國術上乘養生功夫高於運動健身和佛道的養生

現在回顧省思,中華上乘武功之所以有舉世無雙的高妙功夫和技藝,這應該歸功於佛家道家的道氣功的結合,從而依據內勁的優長形成獨特的超越世俗武術的技藝拳法。

我們現在比較一下國術與佛家道家在養生和武功上的異同。本文在前面綜述了上乘武功和技藝是以養為本以練為用的,從功夫而言,道氣功是「巔峰」的功夫,本來就是養生的,亦可轉成上乘武功。在佛家道家而言,修心為上,養氣較次,養生僅僅是衍生,武技更是末技。修禪修道才是修道功氣功的目的,道氣功只是修禪修道的「舟筏」而已,少林武當的武功也只是「舟筏」罷了,武術是末技,所以少林武當的武技流傳久了必然會退化。再說養生,養生功夫無論如何高明?都是世間法的,而修禪修道是修出世法的;無論養生還是武功都是寄託於軀殼的,而佛家和道家都是歸空歸無的,出軀殼的。也就是說養生只是修禪修道的小小「舟筏」,終是可棄的,養生在佛家道家裡也是末,是不重要的。

而國術的養生呢?傳統的上乘國術是以養為本以練為用的,養生功夫其實是首位的,而武藝是目的,意氣功法養得好,內勁和體能才有無盡的「源頭活水」,武藝才能練好和打好,道氣功和內勁及武技是一體不分的,都是練習和追求的目標,換句話說就是練武和養生在上乘國術裡是兼全的。雖然養生在佛家道家是末,但是在傳統國術裡養生功夫是本。到了現代,大多數習拳者已經不以武藝為目的,養生成為最大目標。但是現代習拳者大多不曉得道氣功乃養生功夫之本,雖然追求養生,但是所得是末而不得其本也。

國術上乘功夫是以養為本以練為用的,修心養氣使肉身氣化筋化,配合拳功練習,形成內勁,再依內勁的特性優性形成和發展出上乘的拳法和高妙的戰術技法。道氣功就是最高端的武術內功,也是最高端的養生功夫,然後氣功內勁和拳法的合一使肉身脫胎換骨,功效驚人,這就是國術獨特的高級的養生功夫,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使人身心俱佳、祛病強身、延年益壽。如拳家李存義七十歲左右還能一一打敗眾多挑戰者,可謂功夫養生的一大案例。現代人應該傳承這種正統的功夫養生。

只求養生的人士也可以求變化,去實戰功夫或者淡化武技,但是不可以去道氣功和內勁的養生,這是功夫養生之本,不可捨本逐末一場空。如現代太極拳的流俗就有「忘本」之嫌,不求修道氣功,而迎合一般人求易求快的心理,流行「太極操(拳)」,還輔以運動型的「推手」健身,甚至於故弄玄虛。普及化的太極拳養生和運動值得肯定,但是不求傳統的高端的功夫養生,「忘本」必定是不對的。

有人會問:很多練傳統武術的人不見得養生反而容易得傷病,這是為什麼呢?我一直講得很清楚,我講的是上乘功夫,沒有講不以道氣功和內勁為本的非上乘功夫,多數習拳者是不懂不習上乘功夫的,外練功夫其實養生功效不大,練習不當容易傷身,此外好苦練的人年老就容易有傷病,等等。

現代運動和健身其實有很多弊端。首先如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多數都不長壽,而且現役運動員多數就有程度不一的運動傷病,退役後傷病困擾隨著年齡增長而增長。請問這種外練的外力的運動有多麼養生嗎?養生價值和功用不大吧。可是這種運動是主流,現代學校從小學到大學到高等科研機構,皆以此為教育內容和研究內容,資源投入也最大。一般人也崇尚現代體育運動,鍛鍊身體也是依靠運動健身,這是現代人生活的主流。

國術的上乘養生功夫,要比現代體育運動和健身運動的養生價值及功效要高出很多。現代體育運動和健身運動有外練之長也有外練之弊(如奧運會運動之弊),並且養生價值不大,只有一定的健身功效。而國術的上乘養生功夫以內修為本以外練為用,有外練之長無外練之弊,其道氣功和內勁養生使人身心俱佳、祛病延年,這種養生價值和功效是舉世無比的。不僅如此,國術的文化及宗教的價值蘊藏更為深厚,這不是體育運動和運動健身可以比的。

關於練習上乘功夫的傷病問題,吾有《國術上乘功夫練習的傷病問題的探源》一文,所以這裡限於篇幅就不多談傷病問題了。

參、芻議中華國術的前途

作為八卦拳和太極拳的傳人,筆者芻議國術功夫在當代社會的前途有三。

一、國術上乘功夫是與宗教文化結合的,並且是高端養生的。這裡要突出國術上乘功夫是以養為本以練為用的,有高端的功夫養生,不亞於視養生為末的儒釋道,同時要展現上乘功夫是以儒釋道的宗教文化為本源,要突出少林武當的宗教文化以及道功氣功與功夫的結合,以高端養生為主在現代社會開拓。

二、恢復國術上乘功夫的技擊和實戰的武藝。因為國術沒有如踢拳和拳擊那樣建立自己的競技運動體系和市場,所以或許國術要走曲折的路復興武功武技,也就是變通拳法用法,適應現代搏擊規則,參與到現代搏擊裡,在與現代搏擊的對戰中,展現依內勁而成的上乘功夫的武技,有了市場和資源後,然後再建立國術的競技運動體系。

三、鞏固和提昇當代普及型的運動和養生的國術,在養生上要提倡運動和道氣功的結合,在運動上除了保持簡易化和表演的藝術美,還要提倡結合道氣功,提倡內修內養,要避免把形體上的「太極操(拳)」之類的東西當成養生功的精華,妨礙高端的功夫養生的開展。

後記

本文與《尚能戰否?揭開太極拳演變的真相》、《直白太極拳的上乘功夫和用法》構成以太極拳為典型案例,述國術上乘功夫的「三部曲」。作為程派八卦拳和楊氏太極拳的傳人,吾雖然不才,還是抖膽直白了前人從未陳述過的上乘功夫的綜合要點,辨識功夫之演變,談古今之異同。

吾乃程廷華一脈之傳,即:董海川——程廷華——程海亭——孫錫堃——肖錦章——王修爰——本人。同時也是楊健侯一脈之傳,即:楊健侯——程海亭——孫錫堃——肖錦章——王修爰——本人,師父王修爰是吾的親舅舅。

程師祖海亭(程廷華長子),精通文墨有儒者相,精於八卦拳和楊氏太極拳(學自楊健侯),且融兩拳於一爐而集大成,此乃空前也。孫師錫堃得程師海亭之真傳,也是一貫道天然師尊時的十大道長之一,並且是丹道大家趙避塵之高足。吾師是吾的親舅舅,亦文亦武,然逢世道不古而不出。

因時代變遷,吾輩需要適應當代社會,吾竊以為可以考慮去掉高難的實戰技藝,保持內修功夫,修心養氣煉意煉內勁配合簡易拳功,這樣構成綜合的高端的內修養生功夫。(如「楊氏太極拳(內修功夫)演示」)

然後應該追求復興傳統實戰功夫,在與現代搏擊的對戰中,展現依內勁而成的上乘功夫的高明和優越。否則這樣高深的武功會漸漸失真甚至於「斷根」。

*作者為獨立學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