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青龍觀點:從「鮭魚之亂」談台灣這個偽善之島

2021-03-31 05:50

? 人氣

從社會上各類商業優惠促銷活動、到企業界早已行之有年的諸般陋習、再到大學教育裡各種光怪陸離的高教亂象,凡上種種,為何卻極少見有像今日這樣批判「鮭魚之亂」的輿論壓力?是大家早已見怪不怪而沈默不語了?還是整個社會早就與之融合為一盤根錯節的利益共同體而無法自拔?這樣看來,筆者不禁產生了一個極可怕的念頭與疑問──台灣是否已經成為一個為各種短期利益不惜偽造做假、但又偏偏在口頭上硬是滿嘴仁義道德的偽善之島了?難怪網路名人呂秋遠律師苦笑地說:如果中國未來真的以人民幣等值兌換台幣的條件要求台灣統一,那麼台灣人為求利益連名字都能改了,只是國號上的統一又有什麼困難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下子連國號都能改了,恐怕我們不能再等閒視之。讓我們回到「鮭魚之亂」的源頭再思考,究竟它是一個「名可名,非常名」的形上問題?還是一個名實相符的符號學問題?或者它其實只是一個各取所需、利益交換的商業問題而已呢?

首先從形上角度觀之。真的有一個本質存在嗎?「我是誰?」這一古老的哲學問題,真的只能用一個名字、一個符號、或一個號碼所取代嗎?所以改名鮭魚後的我難道就不是我了嗎?如果從這個觀點來看,那麼不論是姓名、職稱、頭銜還是國號稱謂什麼的,大概都沒那麼無關緊要了,重要的是,我們知道自己是誰、職稱頭銜的意義、國家存在的價值嗎?如此一來,所謂「鮭魚之亂」的改名風波,究到底也不過就是一場表象的過眼雲煙罷了,事件過後,你還是你,我還是我,台灣也還是台灣啊!

其次從符號學來說。「我是誰?」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本質與我的表象是否相符?「名字就是我,我就是名字」兩者的相符程度,正代表著我的社會表徵,如同我的身份證字號一樣,它就代表著我這個人,是極為重要的個人資訊,不容任意竄改偽造。名字、職稱、頭銜或國號也都是這個道理。如此一來,改名鮭魚後的我,或許已經是另一個不一樣的我了?因為,不論是心存貪圖之念抑或是遊戲人間之舉,但凡去刻意改名,此時的我正如同改名之後的心境狀態一般,不復是原本那個未曾起心動念的我了。

最後從商業行為而言。「我是誰?」不可考、「名實相符」無法證,太多的批判與道德觀念會不會已經模糊了鮭魚事件的原初面貌?因為它說穿了,其實就是一個商業行為而已。「壽司郎」店家推出這項宣傳活動,自然是評估過它的廣告效益,而台灣的年輕人也用了一種既瘋狂又奇妙的改名風潮來回應,不論是店家還是年輕人,他們都在體制容許的範圍內,玩出了這次商業行為的極致表現。

這樣的探究分析或許陳義過高,多數讀者可能會覺得筆者過度解讀了這次的「鮭魚之亂」事件,但請容許我提醒大家:當我們用某一種眼光或評判角度指涉他人之時,或許我們常常不自覺地流轉於各種價值觀或分析角度而知,所差別者,或許僅僅只是在於對自與對人的角度不同而產生出不同的評價標準。但是,我們真的知道自己在這兩種角度之間的價值落差嗎?甚至,我們知道自己在他人眼光中的評判差異嗎?值此,筆者上述所言,也不過是提出三種可能的解讀角度供讀者參酌而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