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祥觀點:蘇伊士運河不要變成台灣前景的噩夢

2021-03-31 07:00

? 人氣

長榮海運一艘貨輪在蘇伊士運河進退不得,造成這條連接地中海與紅海的重要水道為之堵塞。(取自Marcel Dirsus推特)

長榮海運一艘貨輪在蘇伊士運河進退不得,造成這條連接地中海與紅海的重要水道為之堵塞。(取自Marcel Dirsus推特)

長榮海運超大型貨櫃輪「長賜號」擱淺在蘇伊士運河,船頭深陷淤泥中,必須先清淤再設法用拖船移動貨輪,費時數日仍未脫困,嚴重阻礙船隻的通行。長榮Evergreen的名號享譽國際,世人多知其台灣背景,這下世界可真看見台灣了。遠在天邊的蘇伊士運河竟成為台灣的噩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此之前,英國知名史學家佛格森對台灣安全發出警世之言。這位學者很不一般,他是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曾為哈佛大學、紐約大學與牛津大學的歷史教授,2004年獲時代雜誌選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100人」之一,他發表的外交政策評論備受世人重視。佛格森認為,台灣之於美國,更像1956年的蘇伊士運河之於英國。當時英國不滿埃及把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夥同以色列與法國想以武力奪回;英國最堅強的盟友美國不願在應付蘇聯之際節外生枝,堅決反對英、法、以合力用武,逼迫他們縮手,運河最後落入埃及之手,英國這頭昔日雄獅也成了紙老虎。

佛格森對此深以為悚,他認為當年美軍打輸越戰,讓南越人流離失所,但至少除了越柬戰爭之外,並沒在亞洲引發骨牌效應。然而,如果美國失去台灣,或甚至不為台灣而戰,會讓全亞洲看到美國主宰印太地區的時代告終,讓中國得以洗刷兩百年來的失色與恥辱,重新成為亞洲一霸,屆時就會是美國版的蘇伊士運河事件。

美國版的蘇伊士運河事件會在台灣重新上演嗎?誠如美國《華爾街日報》上週社論所說,對美國而言,台灣的未來可能是最令人憂心的挑戰。因為台灣作為全球半導體生產中心,對美國的經濟利益至關重要,台灣同時也是美國的民主盟友;另一方面,對習近平而言,統一台灣是他的優先課題,中共也正為此建立能快速收拾台灣的總體戰力。中共不可能在台灣問題上讓步,不僅因為涉及領土主權的核心利益,而且攸關習近平個人的歷史定位和中共政權統治的正當性。美國政府為了遏制中共強勢崛起,當然希望把台灣這張牌握在手裡,但美國真的鐵石心腸,絕對不會為了自身利益而背棄台灣嗎?

對於這個問題,精研美中台三角關係的學者趙春山教授言簡意賅指出:「台灣如果擔心會再遭背棄,那就必須評估美國的棄台,能否換取中共就美國所需要的中美合作部分做出讓步,以及台灣對美國的價值,是否超過美國希望從中共得到的讓步。」換句話說,關鍵在於台灣夠不夠斤兩讓美國和中共換得所欲之物?

美國將會如何盤算這個潛在的交易機會,可從探究蘇伊士運河的歷史經驗略作推敲。當年英法聯軍與以色列並肩作戰,狠狠壓制埃及之際,蘇伊士運河問題被遞交安理會進行討論,英法使用一票否決權,以防美國和蘇聯通過安理會決議對其軍事行動進行譴責。美國在聯合國安理會也提交議案要求英法立即撤軍,遭到英法兩國否決後,美國敦促聯合國大會召開緊急會議,正式通過決議要求停止戰爭,並從埃及撤除所有外國軍隊,甚至建議成立臨時聯合國軍進入埃及。英法頑抗而沒有立即住手。

在僵持不下之際,蘇聯插手蘇伊士運河危機,警告英法兩國如果拒絕撤退,必要時蘇聯將動用核武器,隨後向三國發送外交照會和最後通牒,宣告若不停止侵略行為,將採取軍事措施;同時向美國提議聯合軍事行動阻止繼續侵略。美國當時希望拉攏一批剛從英法等老牌殖民國家統治底下獨立出來的亞非拉第三世界國家,避免他們倒向蘇聯社會主義陣營。美國更擔憂三國的侵略行為給了蘇聯勢力進入中東的藉口。美國不得不咬牙通過外交途徑譴責英法的侵略行為,威脅後者盡快解決衝突,威脅停止向其供應原油。在強大的國際壓力下,英法兩國被迫接受停火決議,以色列也撤出西奈半島。

佛格森擔心美國不會為台灣而戰。他說,美國在軍事優勢縮小之際,益發強化對台承諾,不啻是危險情況,若口頭許下「堅如磐石」的承諾,實際上卻是散沙,很容易讓美國與台灣因誤判釀出危機。佛格森質問拜登政府:要多久才會意識到自己可能面臨台海危機?

台海對美國是風險大於機會,對中國卻是機會大於風險,而且越來越是如此,因而愈益志在必得。從阿拉斯加會談到反制裁歐盟可以看出,中共的字典中已經沒有「示弱」二字,連委曲求全也不再願意。從歷史悲情逐漸走出的中國,面對新的國際圍堵與遏制,習近平以最強音說:「七○後(指一九七○年代出生者)、八○後、九○後、○○後,他們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國已經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

「平視論」與「外交戰狼」是一物的兩面,何況中共現在不只實踐戰狼外交,更是強硬的戰狼政府,越來越像打了雞血一樣,對內、對外、對港台都是強硬到底。美中實在已經走進「修昔底德陷阱」,雙方正從事一場長期的鬥爭,「台灣問題」已然成為兩強角力的焦點。美國從地緣政治的觀點看,台灣是必守要塞,因為涉及美國的區域安全重大利益。除此之外,如《紐約時報》一篇專欄所說,拜登新的對華政策,主要基於經濟上和外交上的競爭,但也準備在必要時將合作或對抗交替進行。因此,「台灣問題」將被美國視為與中共討價還價的籌碼。

美國的軟肋在於「逐利」心切,政府常為實利而放棄原則,各種利益團體對於行政和國會的遊說力和影響力強大,所以政府和政客表面上都做足對華硬的姿態,卻也都不會與中國硬幹到底。如同香港一家親中媒體所說,「畢竟,不會有人跟鈔票過意不去」,因為「涉及的是美國產業鏈順利運轉、企業收益、股東分紅、社會就業、國民日常消費,以及由這一系列因素所延伸出的選票」。

至於台灣陷入被動局面的根本原因,在於自身對於大陸的經濟依賴和對於美國的安全依賴都太強太深,而自身的實力和籌碼又太弱。由於自身籌碼太少,所以自然倒向其中一邊,將自己變為籌碼,按持有者的意願行事,而籌碼總有被輸掉或是被拿去兌換套現的風險。

在蘇伊士運河擱淺的長榮貨櫃輪正由擁有主權的埃及政府主導救援,而不是當年志在必取的英、法、以三國救助,運河主權的歸屬繫於美國當時基於國家利益考慮,唯恐蘇聯藉機染指這個地區,所以寧可犧牲盟邦,不但不為盟友體系而戰,甚至逼迫三個偃旗息鼓,讓給埃及。

美國對於一旦出現台海危機的盤算,當然與蘇伊士運河危機的算計不同,但謹守國家利益至上原則是恆常不變的。台灣人由衷希望佛格森擔憂的事不會噩夢成真:「台灣之於美國,更像1956年的蘇伊士運河之於英國」。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