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觀點:中美博奕:拜登打「民主牌」

2021-03-30 07:10

? 人氣

美國總統拜登3月25日舉行上任後第一場記者會。(美聯社)

美國總統拜登3月25日舉行上任後第一場記者會。(美聯社)

美國總統拜登3月25日舉行上任後的首次國內外記者會,並花了相當長的時間談中美關係。拜登表示,目前正處於「21世紀民主與專制政體之間的鬥爭」,並稱以他過去和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交往的經驗,認為習「骨子裡就沒有民主」,因此,美國「必須證明民主有效」,並儘快建立民主聯盟。

從法國大革命以來,「意識形態途徑」(Ideological Approach)就被西方學術界視為研究國家對外政策的重要手段。它強調一個國家對其他國家的政策,僅是其國內盛行的政治、社會、宗教等信仰的表達,因而對外政策可以分為民主或集權、自由主義或社會主義、愛好和平或侵略性等不同類型。

雖然拜登強調他的中國政策主軸是競爭,不是對抗,但若把競爭拉高到意識形態和政治制度的層次,就代表雙方的競爭有可能進入美國學者杭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筆下的「文明衝突」。難怪有人擔心,世界局勢將出現「新冷戰」的狀態。

拜登的「民主牌」能發揮多大效果?關鍵在於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所說,一是美國和西方盟國是否能與中國就新的全球秩序互相達成諒解;二是中國能否接受所謂新的秩序。季辛吉認為,「西方世界要相信自己,那是我們內部的問題,不是中國的問題。」

談內部問題,首先就必須談美國自己的問題。中共「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日前以「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為題發表演講說,他指出,「東升西降」是趨勢不是現實,但因為「其他力量」正在崛起,美國的國際地位確實已不同於過去,因此應避免居高臨下的思維。

為了改變力量對比變化對美國不利的趨勢,《華盛頓郵報》評論認為,拜登在安克拉治「2+2」對話後,必先做好下列6件事:一是終止美國境內新冠疫情的蔓延;二是儘快恢復美國的經濟;三是團結內部,尤其是解決種族主義紛爭;四是重振美國與盟邦的關係;五是重新調整國防支出,因應中共新武器的發展;六是維持美國既有的技術優勢。

上述6件事是以「安內」為主,目的是要提升美國國力,並恢復美國民主制度在川普執政4年期間受到的傷害。然而,美國企圖在國際關係中凸顯意識形態的地位,以藉此增強西方國家內部的凝聚力,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例如,德國總理梅克爾就表示,儘管歐盟和美國有很多共同點,但在對中政策上並不一致。梅克爾指出,「我們與美國當然有著共同的價值基礎,這一點明確無誤;但另一方面,我們也有自身的利益。」另如美國的亞洲盟友南韓,基於經貿利益,也不願在中美之間選邊,並表明不加入印太戰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美聯社)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美聯社)

盟國的投鼠忌器,是對美國的信心危機。過去卡特政府搞人權外交,被批評採雙重標準;柯林頓執政時也強調人權的重要性,最後卻臣服於經濟利益。民主、人權是拜登的政治理念,也是多數民主黨人的政治信仰,未來就看拜登政府如何在政策上加以落實。

為了對抗美國的民主牌,中共早就開始進行「精神武裝」。講「民主」,中共強調的是「社會主義民主」,並與西方的「議會民主」做出區隔。習近平對於本身的治理能力充滿信心,在原本「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外,加上了「文化自信」。習近平日前考察福建時強調:「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有我們今天的成功道路?」

拜登組民主聯盟,讓中俄這兩個專治政權,找到加強關係的凝合劑。習近平「鞋子合不合腳穿著才知道」的論調,就是他上任後首次出訪時,在莫斯科提出的。在中美「2+2」對話後,中共外長王毅於3月23日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在桂林會晤,雙方發表《聯合聲明》指出:「民主模式不存在統一的標準,應尊重主權國家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正當權利。以『推進民主』為藉口干涉主權國家內政不可接受。」

中共「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所長倪峰認為,中美關係存在四種認知取向,一是「本質論」,認為中美兩國社會異同將決定雙邊關係發展方向;二是「結構論」,認為中美力量對比變化,決定雙邊關係狀態;三是「利益論」,認為過去是互相依賴,近期則利益衝突日增;四是「互動論」,認為中美關係前景取決於兩國互動。倪峰表示,近年中美關係不佳,主要在於「本質論」及「結構論」占主導地位;若要避免衝突,應以「互動論」看待當前雙邊關係。

我認為,文化交流是最重要的互動領域。西方文明本是美國引以自豪的「軟實力」,但川普政府為了孤立中共,不惜自廢2張足以影響中國大陸和培養中國研究人才的「文化牌」:「和平隊」(Peace Corps)和「傅爾布萊特(Fulbright)獎學金計畫」。《紐約時報》專文建議,拜登政府應在中國大陸重啟這2項計畫。

中共最近因為「新疆問題」成了眾矢之的。中共認為這是內政問題,並抱怨外界扭曲事實、肆意抹黑。我認為,中共若要爭取國際話語權,就不能不考慮國際形象,且不能只透過「戰狼外交」進行反擊。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國際政治學教授張勇進(Yongjin Zhang)對《BBC中文網》指出,雙邊人權對話在1990年代,對緩解諸多歐洲國家關注中國人權一事,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中國不想再次在保障人權問題上,被歸入與國際脫軌的落後國家行列,為什麼現在不對話呢?」

臺灣與美國共享制度和價值利益,理當成為拜登民主聯盟的一員;拜登預定今(2021)年底舉行「民主高峰會」(Summit for Democracy),臺灣能否應邀與會,成為外界關切的議題。有傳言指出,臺灣可能因為「刺激中共」的理由,不得其門而入。因此,民主牌對臺美中三邊都是考驗。

*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遠景基金會首席顧問。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