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要不要武統台灣也是「戰略模糊」?VOA:其實北京可能是無計可施

2021-03-26 12:10

? 人氣

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風41型」(DF-41)洲際彈道飛彈(AP)

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風41型」(DF-41)洲際彈道飛彈(AP)

美國軍方官員和安全問題專家最近不斷對中國武力攻台提出嚴重警告。美軍印太司令戴維森最近說,台海戰爭的爆發可能會近在6年內。被提名接任其職務的海軍上將阿奎利諾(John Aquilino)本星期二再次強調,戰爭的逼近可能比大部分人認為的更為迫在眉睫。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此前,美國最具影響力的智庫「外交關係協會」在上個月一份彙整了百餘位專家觀點的專題報告中說,台灣海峽「正成為令美中及其他大國捲入一場潛在戰爭的全球最危險的戰爭起火點」。

儘管戰爭的陰影似乎已經嚴重籠罩台灣,但有關中國武力犯台的一些重大問題長期來一直處於廣為爭議的模糊狀態。

中國雖自稱對台立場一貫鮮明堅定,在統一終極目標的問題上也絲毫不留餘地,但在如何實現這一目標,是否必須動武、什麼時候動武等關鍵問題上,多年來北京的政策信號並不明確,存在著相當程度的模糊性,外界分析人士中也廣泛存在各種不同意見。

在長達近70年的時間裡,「戰略模糊」一直是美國的台海核心政策之一。美國雖然堅決反對對台動武,但針對如果中國攻打台灣,美國刻意不明確表態是否會出兵協防。

在90年代台海危機時曾有中國將領當面問時任美國國防部助理部長的喬・奈伊(Joseph Nye)美軍是否會介入台海衝突,奈伊回答說:「我們不知道,你們也不知道,那將看情況而定。」

美國國防政策智庫「蘭德公司」(RAND)高級研究員何天睦(Timothy R. Heath)說,假設今天中國官員在被問道同一問題時,中國的回答也可能是同樣的。美國海軍戰爭學院(US Naval War College)戰略與政策專家詹姆斯・霍爾姆斯教授(James R. Holmes)說,美國以往僅以此來形容美國的台海政策,並未涉及中國的。這位前海軍軍官對美國之音說,北京政治上清晰的對台政策伴有「戰略和戰術上的模糊」。

武統問題上清晰與模糊

在毛澤東時代,中國的戰略非常清晰,就是武力解放台灣。相比之下,此後的歷屆領導人則在和統和武統之間游移。在政策表述上,中國從90年代到習近平最近的講話都是「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遠沒有毛時代的「我們一定要解放台灣」那麼直白。

在中國50年代的軍事進攻失利,尤其是美國介入派艦隊進入台灣海峽後,中國開始嘗試「和平統一」,令其對台戰略開始步入模糊狀態,在以何種方式、什麼時候統一台灣的問題上北京則從未給出明確答案。

近年來,北京在加緊以戰爭相威脅的同時似乎也從未放棄經濟籠絡。最新的統計數字顯示,去年兩岸關係大有兵凶戰危之勢,但台灣對中國的出口則達到了創記錄的水準,同比大增14・6%,佔台灣總出口額近一半(43・9%)。

退役海軍軍官霍爾姆斯教授說,這令北京得以享有一定的政策空間。他對美國之音說:「如果台北有什麼令其不滿的行為,他們可以加大壓力,在認為政治環境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降低壓力。」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多年來在不同場合曾暗示的一些動武底線中,除了宣告獨立這一條外其他都相當含糊,諸如內部動亂、和統無望,或外軍駐台等等,幾乎全憑北京解讀。

常駐台灣的政治風險分析師方恩格(Ross Darrell Feingold)說,更為模糊的觸發動武條件還甚至暗示包括了部署和購買某些特定的武器系統和不能容忍無限期拖延祖國統一等等。

美國喬治梅森大學教授、安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亨澤克(Michael Hunzeker)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習近平很可能有一個使自己能游刃有餘的計劃。他說:「對首選手段和方式維持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不僅可以讓台灣和美國不斷猜測其用意,也可以在台灣和美國的選民和決策者中、在美國的地區盟友以及夥伴中埋下分歧與不和的種子。」

美國最近有關台灣問題的爭論顯示,無論是在安全專家、還是在軍方將領中,目前對中國是否會動武、什麼時候動武都存在相當多的不同意見。既有很多專家提醒,中國可能即將動武,也有很多人認為,在美中軍力對比仍然相當明顯的情況下,習近平不會貿然鋌而走險。

在犯台時間點方面,從北京冬季奧運會之後、到2035年、或2049中國建政100年等等,各路專家都曾給出頗具有說服力的預測。蘭德公司早在在2017年就發表報告假定中國在2020年左右攻台。陸軍退役上將麥克里斯特爾(Stanley McChrystal)曾撰文稱,他的擔心是不知道哪一天「一覺醒來後中國的火箭彈已血洗台灣」。

在本星期二的提名聽證會上,或即將出任美國印太司令的阿奎利諾在回答有關解放軍什麼時候能入侵台灣時說各界對這個數字的說法很多,「從今天到2045年都有」。

在另一方面,台灣去年和上星期的兩份民調都顯示,絕大部分受訪者都認為,大陸不可能對台動武。

北京在這一極為敏感的問題上還罕見地偶爾允許公開出現一定的不同見解,在武統聲浪日趨高漲的同時,也有一些不應放棄和統、不可操之過急的聲音。

隸屬中國外交部的「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崔磊最近投書澳大利亞研究刊物《東亞論壇》(East Asia Forum),稱對台動武可能會讓北京付出「無法預測的代價」,造成中國在在經濟、外交等一系列領域的孤立,殃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中國鷹派代表人物之一、《超限戰》作者喬良去年說,台灣問題並非中國復興大業的首要任務,在將強未強、將成未成之際切不可輕率急進。

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原副主任王在希去年底對中國媒體說,在和統和武統之間還有第三條道路可供選擇,就是採用圍而不打的「北平模式」, 僅攻打外島,以戰迫和、以武促統,逼台北就範。

足智深謀還是無計可施

觀察人士指出,中共在動武與否的問題上或實或虛,令戰爭陰雲密布,外界難以琢磨,這或許會很容易地被懷疑為是北京一足智深謀的戰略,但是實際上反映了中國目前在這個問題不知所措。

從軍事角度說,雖然近年來地區軍事平衡大幅向中國一方傾斜,但在美軍介入之下,中國是否能輕鬆拿下台灣是一個到目前為止仍給不出明確答案的問題。

渡海攻打台灣將是戰爭史上規模最大、最為複雜的兩棲登陸戰,而中國軍隊自1979年中越戰爭以來就沒有打過仗。成,習近平或可名垂中共青史,比肩毛澤東。不成,則有危及明年二十大繼續穩坐大位的風險。

到目前為止,北京選擇了在按兵不動的同時,進行常態化挑釁,以「灰地戰」戰術施壓,以求所謂拔人之城、毀人之國而非攻也。

從90年代開始,中國曾一度寄厚望於和統,以血濃於水的呼籲和強大的經濟誘惑吸引台灣、加深台灣對大陸的經濟依賴。在近年來逐漸意識到此計不成之後,又伴之以文攻武嚇,政策基調越來越傾向於「亮劍」。

「蘭德公司」高級研究員何天睦說,中國屢屢錯估台灣政壇走向、誤讀島內民心,武力攻打台灣在美國的介入下勝算又沒有定論,造成了今天的這種無計可施的模糊狀態。

他警告說,美國的戰略模糊被認為起到了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作用,而中國的模糊令局勢更加危險。他說:「因為下一步要怎麼辦他們還沒有真正考慮成熟,還沒有清晰的思路,所以一旦台海爆發危機,就會有中國領導層反應過度和誤判的風險。」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