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承諾都跳票,謊言圓不了謊言─談缺電

2017-11-10 07:30

? 人氣

行政院提出的解決缺電問題的對策,仍在錯誤的能源政策中打車轉。(甘岱民攝)

行政院提出的解決缺電問題的對策,仍在錯誤的能源政策中打車轉。(甘岱民攝)

從行政院長賴清德親自主持,提出的解決缺電方案來看,蔡政府仍堅定的走在其能源政策的軌道上;但至今已證明,能源政策及官員當初的承諾,是一個又一個的跳票,結果只能遮住眼睛,撒出一個又一個的謊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蔡政府的能源政策重點在2025年全面廢核,綠能(風電與太陽能)比例提高到20%、天然氣發電占50%、燃煤發電占30%。當時外界最重要的質疑與批評在:廢成本低的核電而以成本高的綠電替代,電價勢必上漲;再者,實務上以台灣的條件,綠電進度與比例要占到20%的難度高,火電勢必增加而導致排放污染上揚;天然氣要占50%則牽涉到接收站興建問題,同時比重過高本身就造成能源安全的風險。

當時,小英總統在選前選後都多次公開承諾:保證供電穩定、電價不漲;前全經濟部長李世光也對工商團體拍胸脯作此保證。要通過電業法修改時,李世光還說未來電價會降「是天生的」;待供電吃緊後,李世光開始提出「有前提條件」的穩定供電承諾,之後說非核家園會讓電價漲1成(每度漲不到0.3元),最後則是815大停電,讓其承諾變成芭樂票而去職。

電價不漲的承諾也不斷改:從承諾不漲到承諾300度以內的民生用電不漲,10月沈榮津接部長後在立法院說出:因為非核家園,預估2025年後每度電價將漲0.5元。但這個數字昨天就增加了,賴清德給出的承諾是「2025年以前不會大幅調高電價」;政務委員張景森的詮釋是:過去10年台灣電價每度大約漲了1元,「未來10年漲幅,不會比過去10年更大」。

也就是說,對電價的漲跌,從當初的不漲到部份漲、再到漲0.3元不到,1個月前說約漲0.5元,最新承諾數字則是「不超過1元」。到底跳票幾次了?或是說:還要再跳票幾次?

而蔡政府能源政策中高舉的全面廢核、綠電占20%,許以民眾無核乾淨環保的環境,但事實上則完全相反。因為枉顧現實,能源政策中的綠電進度是百分之百的紙上談兵、隨便寫寫,實務推動時能否達到有其風險;但蔡政府根據這個隨便寫寫的進度,就讓核電機組停機,不夠的電就只能靠火電支援,甚至為此在未來幾年要增加十多部火電機組。

結果不問可知:排放與污染直線上升。根據國內最新碳排數據,在非核家園、火力提升之下,今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為近10年最高,即是源部門排放量大幅上升;過去燃發電比重占4成左右,今年到45%,2020年預估會到50%。環保署長李應元說這是非核家園過度時期,所以排放增加,但「很快、馬上會降下來」。

最後是否真能「很快、馬上會降下來」,尚待觀察,經濟部說2025年燃煤就會降到30%,其依據應該是綠電與天然氣發電的比重上來了。但這是十足的夢幻、或甚至欺騙。彭博財經團隊的預測是到2025年,台灣燃煤發電占的比重會再增到54%;而昨日賴清德也承認,「言未來十年供電最大的不確定性,是中油大潭第三接收站在2022年能否如期完工」─這是影響天然氣發電比重的關鍵因素,但賴揆未說的是綠電比重要在2025年達到20%,因為供電要到此比重,裝置容量是數倍於此,看起來機會小而風險高。

而到現在,蔡政府還是一直在販售能源政策的「能源轉型」就是「減碳環保」的謊言;小英總統10月參加中研院舉辦的「2017永續科學國際研討會」致詞時說,政府已經啟動能源轉型、要把再生能源比例增加到20%,「我們的努力將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目標」這番話不是外行就是謊言。

增加再生能源是正確方向,但是否有助於減碳卻不一定;要能減碳降排放,增加的綠電必須是取代火電,但蔡政府是拿綠電取代沒有排放的核電,結果反而是必須不斷增加火電,與減碳完全背道而馳。而且,數據都已經證實台灣的排放量是不減反增,火電廠週圍的民眾感受更深,總統此說豈不是睜眼說瞎話?

其它國家發展與增加綠電,都是用來替代火電,台灣視為非核典範的德國,綠電比重遠高於台灣,但排放量也是不減反增。蔡政府要廢核兼減碳,在台的美國、日本等商會、彭博資訊等,都對此打一個大問號。

綠營能源政策的無視現實、甚至自我催眠,在日前民進黨通過的一份「經濟論述」中可略窺一二。這份論述談到2025年能源政策目標達到時(指全面廢核後,綠電2成、天然氣占5成,燃煤3成的目標),「台灣的天空與空氣將比現在更潔淨」。現實世界中的火電持續增加,台灣煤電比重直線上升,中南部污染只增不減,似乎完全不存在。

賴清德這次提出:多元創能增加供給、積極節能全民參與、靈活調度智慧儲能等3個執行策略要解決缺電問題,似乎是這次會議結論的「牛肉」。不過,所謂多元創能主要就是綠能,現在執行進度在如預期,甚至會中提出的「綠能屋頂」,要讓政府與民眾都零出資,由廠商買單,天下豈有如此好的事?能否作成大有疑問,因為這個計劃潛藏許多問題;即使作了,最後必然要從高保證電價拿回投資,結果還是用電民眾買單。

節能則講了十多年,效益如何不問可知。智慧儲能則不知所云,不明所指為何;全球的儲能技術仍在成本高、效益低,且5年左右即有高昂的重置成本,在商業上尚無大規模推廣的可能,大概行政院就是覺得加了一個「智慧」的字眼,儲能技術就顯得很棒、技術可大突破。

賴清德在最後說「再轉核能電廠是最後的手段」,似乎顯露其務實的一面,但卻缺乏實質的意義,最後也可能成為另一篇謊言。核電廠其實已走在除役時程上,一旦啟動難回頭,如果不能早早以專業、務實的眼光重新檢討修正能源政策,到發現缺電、排放過高、或甚至在再負荷高電價成本,想拿出「最後手段」時,核電廠恐怕已除役不在了。

較有趣的是過去李世光曾說,2020年燃煤發電比重上升到50%;但近日環保團體、在野黨都拚命攻擊排放與空污增加問題,結果經濟部馬上改口:2020年比重可降到43%,比現在的45%低了。經濟部在延續原有政策情況下,如此神乎奇技、戲劇性的把煤電一口氣降7個百分點,是確實有可能達到的目標,還是又丟出另一個謊言、芭樂票呢?

任何政黨都有權利提出主張,說服民眾接受甚至追隨,民進黨提非核家園政策,當然沒問題;但負責任的政黨、政客,必須專業、負責的把政策的正負效益說清楚,不能一路用欺騙、只見謊言不見專業的論述,等負面效益出現後再用另外的謊言重新包裝─民進黨的能源政策堪稱此中「典範」!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