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沒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後川普時代的中美首次交鋒:布林肯與楊潔篪相互指責、毫無交集

2021-03-19 11:12

? 人氣

中美阿拉斯加會談18日在安克拉治登場,布林肯與楊潔篪在會談中互不相讓、火花四射。(美聯社,風傳媒合成)

中美阿拉斯加會談18日在安克拉治登場,布林肯與楊潔篪在會談中互不相讓、火花四射。(美聯社,風傳媒合成)

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美中兩國高層官員的首次會晤18日在阿拉斯加的安克拉治展開,雙方在首場公開對話中互不相讓,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直言「中國種種行徑已經構成對國際秩序的挑戰」,美國也對台灣、香港、新疆的情況「深切關注」;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主任楊潔篪則是指責美國「利用軍事與金融霸權壓制他國,煽動各國攻擊中國」。雙方發言火藥味十足,光是會議開場的相互指責就持續了一個多小時,顯示中美關係的裂痕依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hony Blinken)、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主任楊潔篪、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為首的兩國政要,在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進行為期兩天的重要會晤。安克拉治距離北京與華府皆超過5千公里,從詮釋會議地點的意義開始,中美雙方就互不相讓。按照美方說法,首場會晤選在阿拉斯加,是因為他們堅持要在美國本土進行;不過中方的官方宣傳則表示,這是因為安克拉治是兩國的「中間點」,這意味一場「平等的會晤」。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右2)與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右1)18日在阿拉斯加州,與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左2)、外交部長王毅(左1)會晤。(美聯社)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右2)與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右1)18日在阿拉斯加州,與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左2)、外交部長王毅(左1)會晤。(美聯社)

後川普時代這場中美高層首次面對面會晤引發全球關注,雙方規劃在兩天內將舉行三場會議,包括18日下午與晚間各一場,兩國代表在一夜沉澱與內部會商後,19日上午還會再見一次面,預計三場會談都是為期三小時。由於雙方在18日下午的首場「2+2」會談是公開進行,《路透》指出中美兩國官員在媒體的鏡頭前進行了一場極不尋常的拉鋸戰,這兩個競爭對手間的緊張關係也罕見地公諸於世。

美國首席外交官、國務卿布林肯在會議開始時表示:「我們將討論我們對中國行動的深切關注,包括在新疆、香港、台灣的行動,還有中國對美國的網路攻擊,對盟友的經濟脅迫」、「這些行動中的每一項,都威脅到維護全球穩定的基於規則的秩序。」布林肯還說:「如果不是遵循基於規則的秩序,這個世界將變成強權即公理和贏者通吃,變成一個更加暴力的不穩定世界。」蘇利文則加碼表示,中國已經在攻擊基本價值,但他也說「我們不主動尋求衝突,但歡迎激烈的競爭」。不過布林肯也重申他在訪問南韓時的發言,呼籲中國應該負起責任,說服北韓放棄核武。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左)與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右)18日在阿拉斯加州,與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外交部長王毅會晤。(美聯社)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左)與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右)18日在阿拉斯加州,與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外交部長王毅會晤。(美聯社)

對於美方代表的直言不遜,中共中央負責領導外事工作的楊潔篪同樣不給美方好臉色看。《路透》指出楊潔篪特別用中文發言了十多分鐘(原先說好的發言時間是兩分鐘為度),不懂華語的美方高層官員只能等待翻譯告訴他們楊說了什麼。楊潔篪在發言中抨擊了美式民主近來的掙扎、美國的黑人處境、以及美國的外貿政策。對於美國對中國的種種批評,楊潔篪則回敬「美國利用其軍事力量與金融霸權實施長臂管轄、壓制其他國家」、「濫用國家安全概念,阻礙正常的貿易往來,甚至煽動一些國家攻擊中國」。

王毅則說:「中方過去、現在、將來都絕不會接受美國的無端指責,同時我們要求美方徹底放棄干涉中國內政的霸道行徑。美國的這個老毛病要改一改了!3月17日,美國在香港問題上再次升級對中國的所謂制裁。美方在中方即將動身赴美參加中美高層戰略對話前夕出台這一舉措,這不是正常的待客之道。如果美方想以此增強所謂對華優勢的話,那完全是打錯了算盤,恰恰暴露了內心的虛弱和無力。」布林肯則回應,中方官員的說法與他與一百多位官員通話的經驗、以及訪問日韓時所了解到的情況並不一樣。布林肯表示亞洲國家都非常歡迎美國回來,但楊潔篪又回嗆「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中國人不吃這一套」、「對中國採取卡脖子的辦法,最後受損的是自己」。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18日在阿拉斯加州,與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圖)、外交部長王毅會晤。(美聯社)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18日在阿拉斯加州,與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圖)、外交部長王毅會晤。(美聯社)

對於楊潔篪與王毅的指責與回馬槍,布林肯表示:「我知道美國不完美,我們會犯錯、我們遭遇挫折、我們也會退步。但衡諸歷史,我們會面對這些挑戰,以誠實、公開、透明的態度處理,而不是忽略這些錯誤......經歷這些困境令人難堪,但這些困境也讓我們國家變得更強、更好、更團結。」​蘇利文則說「一個有信心的國家能夠認真對待自己的缺點,並不斷尋求改善,這就是美國的成功秘訣。美國的另一個成功秘訣是,我們的人民是解決問題的人」、「我真的希望雙方都能充滿信心地進行這次對話,而不是演講或長篇大論。」​《路透》則引述一名美方官員的匿名意見,表示當初雙方明明說好四名官員每人只做兩分鐘的簡短發言,但「中國代表團看起來是為了作秀而來」,這名官員甚至指責中國代表才是違反外交禮儀的一方。

相互指責的兩國代表讓會談氣氛越來越差,其中現場媒體原本打算在雙方簡短談話後按既定行程離場,卻先後在布林肯與楊潔篪的要求下,繼續聽完兩人的補充發言。布林肯說:「楊(潔篪)主任,王(毅)委員,鑑於你們超時的講話,請允許我在進行下一步工作之前,再說幾句。 我想,蘇利文先生也想說幾句。」楊潔篪後來也表示,按外交禮儀,在美方第二輪發言後,中方也應在記者在場的情況下進行補充發言。楊潔篪還質疑「美國不是講民主嗎,為什麼趕記者走、幹嘛害怕記者在場」、「我認為我們把美國想的太好了,我認為你們會遵守基本的外交禮節、甚至放話「美國沒有資格從實力地位出發同中國對話」,中美官員長達一個多小時的激烈交鋒這才廣為外界所知。《彭博》認為,外界原本就對這次會晤的成果不抱太大期望,從首場交鋒看來中美關係確實積重難返。

根據《人民日報》報導,中方代表團在首場會議結束後的記者會中,繼續指責美方在會議中的言行。「中方帶著誠意應邀來到安克拉治同美方進行戰略對話,並做好按雙方事先商定的程序和安排開展對話的準備。但美方在先致開場白時嚴重超時,並對中國內外政策無理攻擊指責,挑起爭端。這不是待客之道,也不符合外交禮儀,中方對此做出了嚴正回應。」美聯社則分析,雙方連在公開場合的發言都如此嗆辣,私下的溝通想必更為棘手。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18日在阿拉斯加州,與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外交部長王毅會晤。(美聯社)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18日在阿拉斯加州,與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外交部長王毅會晤。(美聯社)

其實這場阿拉斯加的火藥味十足,可說早在外媒的預料之中。包括《日本經濟新聞》與《南華早報》都指出,拜登雖然上任還不到兩個月,但中美兩國在公開場合的言詞交鋒激烈,兩國官員都把對方描述為全球秩序的破壞者。在阿拉斯加會晤之前,布林肯剛和國防部長奧斯丁(Lloyd Austin)連袂訪問日韓,他在行程中不斷強調中國的擴張行徑、以及對於台灣、香港、新疆、南海等地的壓迫與侵害,呼籲日韓政府與美國一同抗中。王毅上周則在記者會中公開指責美國,認為他們打著民主與人權的旗號,長期以來蓄意干涉他國內政。

除此之外,中方曾一度將阿拉斯加會晤稱為拜登政府與中方的「破冰」會談,雙方也將開啟「戰略對話」。不過美方除了否認此種說法,甚至在會晤前宣佈了對24名中港官員的制裁措施。布林肯也一再強調,美中在貿易與人權等方面仍存在分歧,美方也不會在台灣、香港、新疆問題輕易讓步。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17日則對黨媒表示,中方不指望「一次對話就解決所有問題」,對此次會晤也「沒有過高的期待和幻想」,中方更不可能專程到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妥協與讓步」,也希望美方「丟掉幻想」。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18日在阿拉斯加州,與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中)、外交部長王毅(左二)會晤。(美聯社)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18日在阿拉斯加州,與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中)、外交部長王毅(左二)會晤。(美聯社)

伯盛仲合律師事務所(JLG)合夥人詹姆斯・博格(James Berger)對《美國之音》表示,阿拉斯加會晤主要是一個形式,重點並不在於雙方要不要做出重大讓步。博格表示:「他們想讓各自的國內觀眾感覺『他們看起來很強硬』。在美國,拜登總統希望展現出『他仍然捍衛美國工人,捍衛美國人認為的人權價值觀』等議題;對於中國來說,他們可能想在台灣、香港等外交政策議題上,還有川普執政時實行的那些貿易政策問題上,盡可能展現堅定立場。」由於接下來的會議是閉門舉行,雙方會後也不會發表聯合聲明,屆時兩國代表對這次會晤的成果幾乎肯定會各說各話。

不過中國官媒「戰狼」 《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似乎等不及中美阿拉斯加會晤結束。在首場會談不歡而散的消息傳出後,他就忙著在微博表態,宣稱「阿拉斯加的中美對話很可能將載入史冊」,因為美方在會談中的失禮表現是「長期霸道逞強的縮影」。胡錫進盛讚「楊潔篪那句『你們在中國面前沒有資格說,你們從實力地位出發同中國談話』」打亂了美方的囂張」。胡錫進宣稱,「這是中美兩大國前所未有的公開面對面交鋒,極具象徵意義」,代表「對中國指手畫腳的時代早已結束了」、「中國仍希望與美國保持正常關係,開展互利合作。但敢於鬥爭,合作才有可能」。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波特(Jalina Porter)則表示,中國代表的在阿拉斯加會晤的表現「戲劇化」,這很可能是要給中國觀眾看的。波特說:「我們知道,有時這些外交陳述可能被誇大,甚至可能是針對國內聽眾」 、「(但)我們並沒有讓另一方的表演阻止我們去做我們打算在阿拉斯加做的事情。那就是,表達出我們的原則和期望,並儘早與中國進行必須的艱難對話。」新加坡國際事務研究所資深研究員胡逸山對《美國之音》表示,他不會因為阿拉斯加首日的火爆會談,斷定拜登政府對華政策的全貌,未來一年將是重要的「觀察期」。胡逸山說,雖然美中兩國現在看似對峙,但兩國在氣候變遷、北韓無核化、與打擊恐怖主義等方面仍有合作空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