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大家寫的字,說的話

2017-11-12 05:30

? 人氣

兩岸三地人流貨流頻繁,三地風俗習慣、用語方式交互影響,常聽香港人說政府「打壓抹黑」民主派,「打壓抹黑」是台灣用語,也有大陸人說「打的」,其實是香港人搭的士的簡略說法,正確為「搭的」,「的士」是taxi的英文中寫,白話是搭計程車。語言是說話工具,「打的」好「搭的」也好,聽懂就好,這是較實用的講法,「打」跟「搭」寫法有誤概念有差但音卻接近,說不定許多方言中「打」跟「搭」是同音字。中國字特有的轉化方式,字與聲音各自獨立,馮京與馬涼字與音都不同,字形相似而誤會更大,我們亦以此為鑑,寫字時更小心。說北京話、廣東話或閩南話的人說不同語音的方言但寫的字都一樣小心。亦因此可見中國文字可貴之處,四川人蘇軾寫赤壁賦、湖北人屈原寫九歌、台灣人連橫寫台灣通史,沒有因地方方言說話方式影響文字書寫,相對現代對用字的態度,可見古代文言文的講究,在中華文化中的價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植筋」寫成「質莖」,是音同而字異,導致錯誤概念,雖不涉及道德法律,但傳媒應有教育民眾責任。斷片是斷成一片片或掃興之意,聽懂就好,因約成俗無傷大雅。台灣經過兩次政黨輪替執政,這太平洋西陲、日本人及荷蘭人曾經殖民過、隔著海峽福建省旁邊的一個大島嶼,特殊時空環境也有一套自己的語言邏輯,或如同樣是華人社會香港一樣,卻是在華語上增加了一抹東洋色彩。或許執政黨沒有去中國化而是行台灣化。一個地方文化的形成是每個個人隨著人群、社會制度,環境,生活經驗的變化而修改自我行為的一個過程,19世紀達爾文的進化論一直影響後世的科學思維,人類學也相信文化是有機的並且向前的。執政黨所做若是去中國化,等於否定昨日的自己,文化是不斷改變演化,文化不變的就是「變」,但風險很高,研究原始部落消失原因都知道,除了毀滅性的天災突變,就是外來文化的侵蝕,本身組織制度解體所致。

真的有一天「馮京」是「馬涼」,「植筋」是「質莖」時,不再因循過去的習慣,而且改用羅馬倂音全跳脫中國字形音義框架;洗掉所有中國氣味,而且相信居住在這塊土地的大家可以會再奮起,形塑台灣文化。真的是這樣嗎?試問做好團結這地方的每個個人隨著人群、社會制度,環境,生活經驗一齊努力轉變並修改自己的行為了嗎?有沒有再1個百年就是106年時間?先挑一件事試試看,全體政府總統跟以下大家一齊大聲唱國歌?預…備…,起…

*作者為退休人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