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緬甸抗爭的流血現場,就出現在你我的手機螢幕上!智慧型手機與社群網站的普及,是否能讓緬甸離民主更近一點

2021-03-15 16:40

? 人氣

旅居泰國的緬甸民眾在曼谷抗議政變,參加示威者一同高舉三指、並且呼籲釋放翁山蘇姬。(美聯社)
旅居泰國的緬甸民眾在曼谷抗議政變,參加示威者一同高舉三指、並且呼籲釋放翁山蘇姬。(美聯社)

科技為本次民主運動帶來更多外界關注

在當年,沒有網路、沒有智慧型手機,因此這個由學生發起的民主運動很輕易地就被軍政府以暴力鎮壓,並從此讓緬甸成為一個封閉的國度。外界花了數月、乃至於數年的時間,才漸漸釐清1988年的夏天到底發生了什麼。不過在這個春天,大量的影像被上傳到網路,提供了外界第一手、最接地的訊息,有不少檔案更是拍攝之後立刻被上傳出去,毫無時差地傳遞到數以百萬計的全球用戶眼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如果你能眼睜睜看見,你往往會更加關注」這樣的說法固然是老生常談,但是用以理解本次民運與8888起義間的差異,卻是相當精闢。丹佛大學(University of Denver)的學者戴曼霍里(Kareem El Damanhoury)告訴《美聯社》:「你知道的,就像那句老話說的,一張照片勝過千言萬語。因為照片能讓你感覺『這是真的!這正在發生!』」對於今日緬甸的情況,戴曼霍里說:「這些影像不只是對正在發生的事情進行補充,他們在日後將會成為對這場衝突的定義本身。」

在上周三(3月10日),政府暴力鎮壓群眾運動,導致超過60人死亡,另外估計有近2000人將入獄,政府也對媒體的報導進行干預,甚至有美聯社、德新社等外媒記者也遭逮捕,這些逮捕過程也被手機拍下。聯合國發言人杜加里克(Stephane Dujarric)談及被捕的記者時說:「這些影片讓人非常不舒服。」這些影片都由業餘人士錄製,並非來自專業攝影記者。另一方面,各家媒體所提供的影像,也大多來自民眾自發上傳的影片——從拍攝方式的稚嫩到影像本身的品質,觀眾可以很明顯感覺到,這並非專業攝影師所攝。

科技的民主化:人人都能透過影像向世界發聲

記者遭到逮捕呼應了抗爭者與記錄者之間界線的模糊,而傳統上的攝影者與被攝者如今身份交換,則似乎暗示了專業技術的民主化:攝影機不再被專業人士把持,民眾也能透過影像傳遞出自己想傳遞的訊息。這種由業餘民眾以「接地氣」的影像來對衝突進行定義的方式,在過去十多年越來越蔚為風氣。

根據《美聯社》報導,不少學者將伊朗少女索爾坦(Neda Agha-Soltan)之死視為這股變化的開端。索爾坦在2009年上街抗議伊朗選舉結果時遭到伊朗政府開槍射殺,其死狀被錄製下來上傳到網路。當年YouTube剛成立4年,距離蘋果推出推出第一支iPhone才剛過兩年。

在這幾年之間,業餘人士拍攝的影片變得越來越容易分享,且品質越來越高,價格方面也越來越能夠負擔,突然之間,我們走進了一個人人口袋裡都有照相鏡頭的時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