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兄癌逝、父失智、情人自殺 郭強生靠文學「倖存」:你以為愛是什麼?

2021-03-14 10:20

? 人氣

郭強生無奈地說,當時就連卡司也讓他遭到批評,有人質疑為何不把機會留給劇場人,卻挑電視明星,「他們覺得這是種背叛,但為什麼我不能單論好壞,就只能用劇場人?有藝術性的東西,不可以讓知名演員來演出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啟售就遇SARS 郭強生超前部署20年疫情經驗

想著要對台灣劇場拋出新觀念,郭強生自籌300萬經費頂起整齣戲,豈料開始售票後3個禮拜,SARS疫情爆發,實體演出幾乎全部喊停。

那個年代,不像今天碰上疫情有紓困補助,演出如果取消,所有7、80萬的舞台布景與宣傳花費形同人間蒸發,郭強生咬著牙,把檔期從4月延到6月一博,劇組每天戴著口罩排戲,沒想到演出前1周,疫情還真的解封,那個周末台北風和日麗,人們紛紛出門放風,「當時全台北只剩2個表演,我的戲跟《人間條件》 。」他就這麼超前20年部署了疫情經驗。

SARS病毒肆虐時,進入邊境、醫院及公共場所時,都要進行發燒篩檢。(林瑞慶攝)
2003年,作家郭強生執導的《慾可慾 非常慾》啟售後即遇上SARS疫情。示意圖。(資料照,林瑞慶攝)

也是那一年,爾雅出版社創辦人隱地找上郭強生,希望他寫年度日記文學,其實在此之前,他甚至不認為自己寫過散文,「要有一定洞徹力,能寫出真實活過的深刻,這是我對散文的期待。」喪母之痛與社會一團亂的那段時光,他就這樣靠著戲劇、寫作撐過去。

「記憶中的家消失」 他把散文當遺書寫

命運也巧妙,曾有人跟郭強生說,「你離開台灣就有錢,回來台灣就沒錢」。1989年赴美唸書時,台灣剛擠身亞洲四小龍沒多久,1997年後亞洲金融風暴、美國網際網路泡沫等事件接二連三,經濟一步步往下,連他都覺得莫名其妙,甚至他的家族命運之動盪,也和台灣時局動盪吻合,「大家懂了吧,原來台灣命運在我手裡。」

2010年之後頭幾年,拆大埔、洪仲丘案、太陽花學運……公民運動風起雲湧,也是那段期間,他的哥哥罹癌驟逝、父親失智,他每周將近一半日子在台北、花蓮間往返,巨大的壓力下,他卻交出第一本散文集《何不認真來悲傷》,書裡一一自陳過往傷痛,從父母失和、家人離世到情人自殺,他寫道:

「將近一年的時間,我努力捕捉記憶中即將消失中的這個家,既不是企圖寫下家族史,也不是自傳之書,只因我最想探索的,是這一家人感情糾結的緣起,與爾後揮之不去的疏離。我只知道,生命中其他消失的過往,我都可以放手,但這次不能。我只有這一個家,不想等到一切都過去了才來哀悼懷念。我已經等了太久了。我甚至後悔沒有早一點動筆。」

「我就當遺書寫,也只能這樣了。」說著郭強生把語調放低,「該做的、該了結的事就做一做吧。我當下的狀態是,我還不了吧,這些事都太巨大、太糾結,我已經失去一切一般人可以倚靠的家的形式,我知道那個家就是沒有了,我只剩下我爸爸。」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尚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