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疫情期間的另類衝動購物:後悔莫及的買房族

2021-03-12 10:31

? 人氣

(美聯社資料照)

(美聯社資料照)

為了買房,史黛拉・關(Stella Guan)看了好幾個月的房,在房市火爆的洛杉磯郊區,其他買家的出價經常都比她高。她說,8月份時,她看中了聖克拉里塔(Santa Clarita)一套「漂亮的」房子,這一次,賣家終於接受了她的報價。於是,她花了約60萬美元買下了這套房。然而,僅僅在新房裡睡了幾晚,這位30歲的平面設計師就意識到了一個不幸的事實。「我當時就想,我討厭這個房子。」她回憶說,「討厭至極。」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現在回想起來,她說,「我本應注意到所有那些徵兆的,但還是被疫情引發的購房熱沖昏了頭。」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全文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與同樣價格不菲的珠寶或服裝相比,房子的不同之處在於:一經售出,概不退換,即便買家事後反悔也無濟於事。因此,買房的一條基本原則是:切勿匆忙下手。但是在2020年,卻有數百萬美國人犯了這一禁忌。

新冠疫情期間,美國多地實施的「封城」舉措讓民眾百無聊賴,於是,他們似乎將購房當成了排遣無聊的手段,有的想離開空間狹小的公寓,有的想入手一棟度假屋,還有的僅僅是想擁有窗外不同的風景。在購房者的推波助瀾下,全美各地的房屋接連漲價,房市不斷升溫。而如今,許多購房者開始注意到當初倉促購房時未能發現的缺陷,有的買家懊悔不已,有的因此背上了沉重的經濟負擔,還有的人因為意想不到的問題而遭受了損失。

普利西拉・霍洛維(Priscilla Holloway)是房產經紀公司Douglas Elliman漢普頓斯分部的一名房產仲介,這裡也是紐約居民躲避新冠疫情的一個熱門去處。她說,尤其是去年春天,「人們都感到驚慌失措。」「買房是件大事,你必須方方面面都想清楚才行。但那會兒人們都瘋了,他們不再像平時那樣深思熟慮。」

許多購房者之前都蝸居在公寓裡,他們想搬到更大的房子裡。「人們就好像是在搶房子一樣。」室內設計及房產營銷公司Interior Marketing Group的首席執行官謝麗爾・艾森(Cheryl Eisen)說,「那些人就是不想再住公寓了。」

與此同時,由於許多屋主猶豫要不要在疫情期間將房屋掛牌出售,房屋庫存出現下降。房產經紀商指出,受此影響,美國大部分地區都出現了房價上漲的現象,與之相伴的還有買家之間的競價,畢竟,可供買家選擇的房屋數量十分有限。這種情況下,為儘早鎖定房屋,許多買家往往會省掉檢查環節,也不再細究房屋的相關情況,而通常來說,這些都是購房前的必要程序。

霍洛維說,去年夏天她曾幫一家人喬遷新居,這家人此前剛剛在漢普頓斯買了房,可事後他們卻發現,後院裡有不少黃蜂窩。霍洛維談到,在所有交易手續都辦完後,這家人才發現了這些蜂窩——之前為了在緊張的叫價環節中搶占先機,他們跳過了房屋檢查這一步。霍洛維當時還不是這家人的仲介代表。他們意識到,住在這裡對年幼的孩子們來說不安全,於是很快就將這套位於西安普敦海灘(Westhampton Beach)的房屋掛牌出售。後來,在霍洛維和一位同事的幫助下,他們買下了另一處房子。

安達保險公司(Chubb)北美個人風險服務主管弗蘭・奧布萊恩(Fran O‘Brien)指出,公司發現,過去兩年間因非天氣因素造成房屋損壞的報案頻率和嚴重程度均大幅上升。她認為,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原因之一在於買家往往是在倉促間做出購房決定:就比如,那些從狹小的城市公寓搬進鄉村大屋的人或許並不清楚如何防止水管被凍。

「人們對自己將要搬去的地方並不十分了解。」奧布萊恩說,「他們在想,這裡看上去像是一個宜居之地,生活大概會很方便,但他們沒有去想那套房子會不會有什麼問題。」

她談到,當購房者想要趕在別人之前搶到房子時,他們更容易忽略房子本身的問題。「你既沒有這方面意識,又要趕時間,這兩種因素加在一起,不是什麼好事。」

房屋修繕服務公司HomeAdvisor的一份報告顯示,2020年美國人平均對住房進行了1.2次緊急維修,高於2019年的0.4次,與此同時,住房緊急維修的開支也從2019年的平均124美元激增至1,640美元。

在離開布魯克林後,理查德・韋斯(Richard Weiss)和梅根・韋斯(Meaghan Weiss)在加州北部買下了他們的首套住房。殊不知,大自然那時已經為他們準備了一個「驚喜」,更準確地說,是一個「驚嚇」。

新冠疫情爆發後,韋斯夫婦離開了他們在布魯克林的公寓,來到梅根父母位於加州索諾瑪(Sonoma)的家中,與他們同住。當時,梅根已懷有身孕,身邊還有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丈夫理查德說,「困在公寓裡,沒法和紐約的朋友見面,聽上去真是糟透了。」理查德今年40歲,在一家商業地產公司工作。

幾個月後,他們決定搬到舊金山灣區(這也是梅根長大的地方),在這裡定居,於是,他們開始看房。理查德說,他們發現市場上的「競爭相當激烈」。夫婦倆先是看中了一套房,但出價沒有別人高,後來又看上一套房,又發現存在嚴重的地基問題,因此退出了契約談判。

最終,韋斯夫婦買下東灣的一套四臥房屋,他們最初還是很滿意的。至於價格,本來賣方要價189萬美元,但為了壓過另一位購房者,他們多付了大約10萬美元。「我們當時有點著急,太想拿下這套房了,因為我們之前已經與兩套房失之交臂。」理查德說,「我們好像沒有去了解房屋的具體情況,也沒有仔細查看房屋的方方面面,而這些都是我們本該去做的。」

去年11月,房子的交易手續全部辦妥。理查德說,幾個星期後,當他們準備搬進這座位於半山腰的房子時,「我們發現房子的牆板上全都是洞。」經過一番仔細查看,他們發現,房屋一側的牆板已經「完全被毀」,上面差不多有90個窟窿。原來,房子四周有一些高大的橡樹,「罪魁禍首」正是這些樹上的啄木鳥。「後來我們才知道,附近的住戶都遇到過這個問題。」理查德說。

他說,賣家當時對這些啄木鳥隻字未提,而他們又是從布魯克林遠道過來,夫婦倆也沒想到要去周圍打聽一下。自那之後,他們不盡嘗試了各種驅鳥設備,還去諮詢了滅蟲專家,但一勞永逸擺脫「鳥患」的方式只有一種:將房屋的木製牆板更換成水泥,費用大概要15萬美元。

理查德覺得,要不是疫情下的房市充斥了泡沫,他們原本可以在手續辦妥前發現這個問題。「我覺得我們應該慢一些,想得更周到一些,做事更有條不紊一些。」他說,「可後來,買房成了一個衝動之舉。我們本來就錯過了前兩套房,競爭還這麼激烈,這讓我們很著急,於是我們都沒怎麼去做房屋情況的調查,就是一心想拿下這套房。」

去年7月從紐約市搬到洛杉磯郊區之前,史黛拉・關就開始競購那裡的房子了。她的第一套房是紐澤西州的一間公寓,當時的買房經歷很愉快,趁著疫情期間利率較低,躍躍欲試的她又看上了加州房市。「我當時覺得那裡會和紐澤西州一樣,在那兒買房後,用不了幾年我就要賺了。」

然而史黛拉・關說,在來到洛杉磯後,卻發現這裡的房市是她見過「最瘋狂的房市。」她說,每套房好像都會收到15或16個報價,並且最終成交價大概都要比賣家的要價高出10萬美元。她看上了聖克拉里塔一套1975年左右的房子,廚房是翻新過的,賣家最終接受了她的出價。據關晨傑說,在那之前她看中了七套房子,但因為出價沒有別人高,因此,雖然當時檢查房屋時已經發現了有毒的黑黴菌和石棉,但她依然下定決心,要將這套房收入囊中。「我當時真的很想離開以前住的地方。」她說,「我看房已經看了五、六個月了,所有這些讓我覺得,『好吧,我必須對這些問題,我不能後退。』」

買下這套房幾個月後,她就把它賣了。算上維修費、仲介服務費和交易費用,她說,「我虧了一大筆錢。」如今,她住在洛杉磯韓國城一間租來的單間公寓裡,她說在這裡,自己感覺開心得多。「想起購房經歷,還是會感到鬱悶。」她說,但「能夠拿回自己的錢去幹別的事,這就夠了。而且,以後再也不用見到那套房了。」

決策者的最佳夥伴

立即訂閱,即刻暢讀華爾街日報全文內容

並享有更佳的閱讀體驗

訂閱 每天只要10.9元 查看訂閱方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