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中國與歐洲戰場比一比─從對戰敗者的報復談起

2021-03-21 07:20

? 人氣

從蔣中正的角度來看,他最害怕的或許還不是支那派遣軍不願意投降,而是這100萬不願意投降的日軍投向中國共產黨的懷抱。所以優待岡村寧次,或許主要目標不是希望他提供華北戰場上的防共經驗,而是害怕岡村寧次直接率領他的手下投共。事實上不甘心日本敗給盟軍,打算加入中共並且利用共產革命東山再起的日軍確實是所在多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掌握到的情報,閻錫山收留的日軍當中就有900人因為立場親共的原因,後來又被山西省政府給強制遣返回日本。撇開100萬名在日本投降後自動淪為俘虜的支那派遣軍官兵,其實過去八年抗戰打下來,國軍真正在戰場上擄獲的日軍並不多,據統計只有2,094人而已。

反而共軍因為擅長於政治作戰,甚至還將張志忠等台灣籍的中共黨員投入到對日軍的心戰喊話上,所以他們「爭取」到的日本戰俘數量高達7,118人。不過根據岡村寧次回憶,戰後國共兩軍交還給支那派遣軍的俘虜共陸軍1,212名、海軍40名與商民106名。看來多數為共軍俘虜或「爭取」到的日本戰俘,最終都被中共洗腦成功,留在中國為紅色革命貢獻所長。

對待日本戰俘最殘忍的,是投入對日作戰最少的蘇聯,圖為1946年被蘇聯釋放的關東軍俘虜。(作者許劍虹提供)
對待日本戰俘最殘忍的,是投入對日作戰最少的蘇聯,圖為1946年被蘇聯釋放的關東軍俘虜。(作者許劍虹提供)

中國人對日軍的復仇

儘管國共兩軍都基於不同的立場禮遇、善待日本在華軍民,可是從蔣中正推行「以德報怨」政策的下場是被大陸人民趕來台灣的這一點來看,中國主流民意並不樂見政府對日本寬大。蔣中正從防止共黨赤化亞洲的角度出發,主動放棄出兵佔領日本的權力,避免蘇聯找到理由派兵佔領北海道,雖然確保了日本四島的統一,卻讓中國輿論對國民政府更加不滿。

中國出兵執行對日本的佔領任務,並要求日本老百姓為日本軍國主義暴行血債血還才是戰後初期的輿論主流。至於將復仇政策推行到底會否導致蘇聯勢力壯大,分裂日本進而導致整個亞洲赤化,本來就不在中國大眾的考慮範圍之內。那麼又是什麼樣的中國人,最希望對戰敗了的日本人棒打落水狗呢?其實根據筆者的訪談紀錄,與各位讀者們的認知相反。

最渴望讓日本軍民血債血還的,不是那些過去在戰場上擊敗過日軍或者抵禦過日軍的國軍將士,或者跟著政府一起遭受日軍無差別轟炸的大後方老百姓。反而是擁有當「亡國奴」經驗的淪陷區老百姓,包括那些最積極支持汪精衛政權的淪陷區社會精英賢達,最希望看到日本戰犯被嚴懲。很多時候,往往還需要動員國軍出面保護被解除武裝後的日軍,才能避免他們被憤怒的民眾用石頭砸死。

那麼有沒有個別國軍官兵以私刑手段處置日軍戰俘或平民百姓呢?筆者的答案肯定是有,不過自己沒接觸過相關經驗的老兵。唯一的例外,是一位王姓陸軍士官長,他確實在日本投降後有毆打過日本軍人,而且還強暴過被集中管理的日本婦女。然而這位士官長是在戰後才被改編加入國軍的,戰時他服務的對象為親日政權的華北綏靖軍。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