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中國與歐洲戰場比一比─從對戰敗者的報復談起

2021-03-21 07:20

? 人氣

蘇聯紅軍在德國的暴行,簡直是南京大屠殺的翻版,甚至猶有過之而無不及。當然對於1945年8月經歷過蘇聯紅軍佔領的東北人與北韓人而言,類似的場面應該並不陌生,儘管蘇聯紅軍針對的主要還是關東軍和日本僑民,並非中國人與朝鮮人。不過蘇聯紅軍給各佔領區人民帶來的心理陰影,確實直到76年後的今天還沒有散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更重要的是,針對德國軍民的無差別復仇不是蘇聯紅軍的個人行為,而是由史達林所下達的國家政策。就算是沒有對蘇聯人犯下罪行的德國空軍王牌英雄艾恩希爾德(Heinrich von Einsiedel)與哈特曼(Erich Hartmann),都被折磨到不成人形。爭先恐後向英軍、美軍、國軍與共軍投降以避免自己落入蘇聯紅軍手中,是歐洲與東亞的軸心國子民在投降之際所形成的最高共識。

許多德國戰俘,遭到法軍命令清除海灘上的炸彈,類似的情況可參考丹麥電影《拆彈少年》(Land of Mine)。(作者許劍虹提供)
許多德國戰俘,遭到法軍命令清除海灘上的炸彈,類似的情況可參考丹麥電影《拆彈少年》(Land of Mine)。(作者許劍虹提供)

以虐殺俘虜來找回尊嚴的法國

美英蘇三國在對待戰敗國戰俘與人民各有自己的歷史共業,其中蘇聯的行為直到現在仍廣受國際社會批判。不過比蘇聯爭議更大的,可能只有嚴格意義上不能稱之為戰勝國,但同樣基於英國防共的需要而被提拔到世界五強的法國了。所以戴高樂將軍指揮的自由法國,能在英美盟軍掩護下打回巴黎,而且還被賦予了佔領德國的光榮職責。

只是落入法軍手中的德國戰俘共93萬7,000人,為歐洲四警察中最少的一個,可是卻有24,178人死亡,死亡率達2.6%,為英國戰俘營裡1,254死亡人數的20倍之多。而且根據洛韋的研究,這還可能只是保守的評估而已,實際上被法軍殺害的人數可能還多達數千人以上。難怪在經典二戰影集《諾曼第大空降》(Band of Brothers)中,都出現法軍射殺德國戰俘的血腥畫面。

可事實上凡是對二戰歷史有瞭解者,都知道法國其實是一個連戰勝國都稱呼不太上的國家。法國只抵抗了六個星期就投降,而且後來由貝當元帥成立的維琪政府不只是德國的傀儡政權,還積極配合希特勒的種族清洗政策。在盟軍反攻北非的戰役中,維琪法國的軍隊也有諸多與英美盟軍交戰的紀錄,所以法國沒有如匈牙利、保加利亞還有羅馬尼亞般被當戰敗國論處,已經非常幸運。

沒想到邱吉爾基於地緣戰略的考量,硬是把法國的地位給拉高到四強的地位,還以同意美國讓中華民國列為四強的提案為交換條件。事實上這個位置給波蘭來坐,或許都比法國還要有正當性。洛韋認為德國戰俘在法國的高死亡率來自於糧食危機,不過筆者認為法國人如此激進對待德國戰俘的目的只是想找回自己戰敗投降的尊嚴而已。

自由法軍無法在戰場上擊敗德軍,非得要靠英美蘇三強協助才得以光復祖國,這對把民族尊嚴看得比一切都還要重要的法國人而言自是無法接受。更何況戰後還有不少的維琪法軍與法籍武裝親衛隊官兵被法軍收編,或許虐殺一些德國戰俘能從中挽回一些失去的顏面,讓自己戰勝國光環更名正言順一點。至於沒有戰俘可以虐殺的一般法國民眾,就把目標轉向國內的所謂「通敵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