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來鴻》馬賽當年,知識難民生死一線

2017-11-05 06:20

? 人氣

參加餐會的記者弗萊原是紐約上流社會的年輕人,畢業於哈佛大學,作為外派記者曾駐柏林,親眼目睹了納粹的崛起。此時,弗萊成了緊急援救委員會的代表,負責聯絡法國學術界需要流亡的人士。兩個月後, 弗萊帶著一個200人的名單和3000美元,自願奔赴馬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弗萊到達後,馬賽風傳他是「難民的救世主」。他善解人意又寬容,很快就獲得各方面的好感。但是,由於真切關注那些將要成為犧牲品的人,這位左派自由主義者被迫與各方面衝突。他不但與法國維希政權衝突,與美國國務院衝突,還與自己的上司——緊急援救委員會的負責人鬧矛盾。

這是因為,為了拯救更多的人,弗萊決定與合法性決裂。他使用各種非法手段,例如黑市資金、偽造檔、秘密的山路和海上航線。當時的美國政府對民間自發的救援多有阻撓,而弗萊的上司為此膽怯。弗萊曾多次被維希政權拘留。1941年9月,他被法國驅逐出境。

漢娜鄂蘭
身為猶太難民的鄂蘭,在《極權主義的起源》一書中指出:「沒有政治共同體,人便是被放逐的。」(資料照,圖擷自:YOUTUBE)

雖然在馬賽只呆了13個月,弗萊的努力使約2000人獲救。今天,人們在紀念偉大的弗萊時,發現他的一大貢獻是:改變了美國人對待難民的態度。

沒有政治共同體,人便是被放逐的

身為猶太難民的鄂蘭,在《極權主義的起源》一書中指出:「沒有政治共同體,人便是被放逐的。」她所指的「政治共同體」,其概念來自古希臘的城邦,那裡的公民追求共同的利益與正義。

二戰結束後,懷著對「大屠殺」很深的愧疚感,聯合國於1948年在《世界人權宣言》裡規定:「人人有權在其他國家尋求和享受庇護以避免迫害。」從此,難民權成為人權的一部分。同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戰爭難民法》,這是美國歷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難民法。 1951年,聯合國《日內瓦公約》承認個人而非集體的難民身份,允許外國對個人流亡者予以保護。

然而,歷史有時會出現反復。自美國總統川普被選舉上台,一個世紀前美國農民反移民的歷史今又重現,二戰後美國確立的普世價值觀正面臨挑戰。在「美國至上」的孤立主義政策下,川普想要築起高牆。美國會重新閉關鎖國嗎?會有更多流亡的班雅明(Walter Benjamin)被逼在國界線上自盡嗎?

當代著名社會學家鮑曼說:「『共同體』並不是一種我們可以獲得和享受的世界,而是一種我們熱切希望棲息、希望擁有的世界。」「這是一個失去了的天堂,或者說是人們希望找到的天堂。」

*作者是定居在瑞典的華裔作家。本文原刊《FT中文網》授權轉載

# 請繼續閱讀,點擊全文: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74860?full=y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