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來鴻》馬賽當年,知識難民生死一線

2017-11-05 06:20

? 人氣

法國極左派總統候選人梅蘭雄的支持者9日齊聚馬賽(AP)
法國馬賽在二戰法國戰敗後,成為各地「一流知識份子」的夢幻城市,盼能在此逃亡美國。圖為現今的馬賽選舉造勢情形。(資料照,AP)

從馬賽成功赴美的猶太學者中,有獲得192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奧托·邁爾霍夫教授,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湯瑪斯·曼的哥哥、作家亨利希·曼,還有我們比較熟悉的女學者漢娜·鄂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另一位著名的德國思想家班雅明,也和好友鄂蘭一樣從德國逃到法國,在法國陷入集中營後再次出逃。不幸的是,班雅明走的是另一條逃亡路線。他翻越比利牛斯山,準備從西班牙前往美國,卻被西班牙當局禁止入境。走投無路,班雅明在邊境小鎮自我了斷。

有的學者在收到來自洛克菲勒基金會的邀請時,正被關在集中營裡。例如法國傑出的哲學家讓瓦爾,當時他因生病瘦得嚇人,集中營的醫生認為他活不了多久,建議納粹釋放他以節省安葬費。讓瓦爾到達美國後,在紐約市創建了流亡大學。

不是所有收到美國邀請的人都能赴美,有些人因為個人身體和家庭等原因無法離開歐洲。例如法國著名猶太裔歷史學家馬克·布洛克,他和洛克菲勒基金會聯繫了一年多,由於不肯拋下兩個成年的孩子,他留在法國參加抵抗組織,於1944年被德國人逮捕並槍殺。

更多匆忙跑到馬賽的人得不到美國的邀請,有些人被恐懼刺激得歇斯底里。援救組織精挑細選「一流人才」,每一個被劃掉的名字,都意味著有一個人希望破滅,命懸一線。對此,洛克菲勒基金會的副主席湯瑪斯承認:「在拯救知識的堅定意志與拯救生命的人道主義願望之間,不可避免地存在衝突。」

即使因美國邀請而神奇地改變了命運,流亡者在赴美途中也經歷了不少煎熬。人類學家施特勞斯曾描繪過他們在漫長旅途中遭受的惡劣待遇。這些猶太名流在上船時被法國憲兵當作囚徒推搡,被辱駡為「賤民」。到了美國,他們也必須面對當時普遍的排猶情緒。

被迫離開家鄉是悲苦的,但當年從馬賽以難民身份赴美的人都知道,命運對他們已是非常優待。他們大都在倖存後為美國的學術注入生機,使文化沙漠變成沃土。例如鄂蘭,作為政治理論家她成就卓著、獨樹一幟。經典兒童小說《小王子》的作者安東尼‧聖修伯里,在流亡到美國後志願加入盟軍空軍部隊,駕駛戰機於1944年在地中海執行任務時被擊落,獲「法蘭西烈士」稱號。

「弗萊的逃亡路線」改變美國

研究美國各團體救援歐洲難民史實的歷史學家,發現了一個奇跡:弗萊(Varian Fry)的逃亡路線。這條路線被稱為「英勇而成效卓著的救援行動」。這是一個美國白人新教徒,冒著危險願做一切事情來幫助猶太人的故事。

那是1940年6月,美國的一個募捐餐會上,第一個為應對法國戰敗新形勢的民間組織——美國緊急援救委員會成立了。參與者有作家、記者、傳教士和大學校長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