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救鮪魚!太平洋貧窮小島國靠這招收服外國船隊 發大財又兼顧保育的永續漁業成功故事

2021-03-08 08:10

? 人氣

捕撈鮪魚「以日計價」

有鑑於此,PNA國家與紐西蘭代管的托克勞群島(Tokelau Islands)在2011年決定著手改變,改革當時採行的捕撈權出售機制:根據舊制,每艘在PNA海域作業的漁船皆須通報捕獲量,並向地主國支付漁獲價值的5%,但捕獲量通常都被嚴重低估,各國約只獲得漁獲總值的2.5%,也無法遏止過度捕撈的狀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PNA設計出一套「以日計價」的交易體系,船主必須在系統中競標捕撈天數,並設立年度捕撈天數的上限,以及每個捕撈日的底價門檻。時至今日,每個捕撈日的平均標價已逼近12000美元(約合新台幣33.5萬元),PNA國家的收入在十年間成長10倍,去年合計約藉此賺進5億美元(新台幣約139億元)。

PNA執行長庫莫魯(Ludwig Kumoru)強調,新制下「我們出售的不是魚類,而是捕魚的機會」,除此之外,PNA每年有3個月時間禁止漁船使用集魚裝置,盼能減少對大目鮪幼魚的無畏屠殺,從而穩定物種數量,還共同成立了標榜不濫捕大目鮪的鮪魚罐頭品牌「Pacifical」,目前在德國相當風行。

值得國際借鏡的成功案例

《外交政策》指出,這些太平洋島國靠新制賺取可觀收益,已成為不少小國除了外援以外的唯一主要收入,皮尤慈善信託基金會(Pew Charitable Trusts)國際漁業計劃的負責人霍爾姆斯(Glen Holmes)直言:「它們(的做法)非常睿智。」不少意見認為,海域飽受外國(以中國及歐盟為主)船隊侵奪的西非沿海國家,以及其餘試圖阻止過度捕撈但成效不彰的國際組織,應當效法PNA的成功模式。

難能可貴的是,目前看來PNA國家並未走上部分石油富國大肆鋪張的老路,而是選擇將收益用在刀口上。

以吉里巴斯為例,該國的漁業收入從2008年的2700萬美元翻倍成長至去年的1.6億美元,該國前總統狄托(Teburoro Tito)細數,增加的收入已「大大改變人民的生活」,用於失業補助以及老人、學生、身心障礙等族群的津貼,醫療保健及教育等領域的支出也飛速成長;當局更野心勃勃地計劃,要從環礁內的潟湖輸運砂石,墊高人口稠密區域的海拔高度,減輕未來海平面上升帶來的影響。

加拿大西門菲莎大學(Simon Fraser University)的科學家肯奇(Paul Kench)強調,PNA帶來的收入賦予吉里巴斯「千載難逢的良機」,展示小島國能採取怎樣的有力措施,確保國家的未來,「這將成為其餘環礁國家的榜樣。」

我國南太平洋友邦吉里巴斯面臨海平面上升的急迫威脅。(RamonaMona@pixabay)
吉里巴斯面臨海平面上升的急迫威脅。(Pixabay)

喜歡這篇文章嗎?

鍾巧庭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