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鳳梨爭議》對台灣壓力測試?北京農業統戰失敗?兩岸可能重啟對談? 「水果政治學」專家焦鈞解析

2021-03-07 09:00

? 人氣

但我覺得這有兩個軸線,一個是台灣自己從2005到2008年是一個階段,扁政府第二任期,從2008到2012年,甚至馬總統連任,這是一個階段。大家要注意的是,12年胡錦濤總書記就下來,是習近平上來的時後,中間這個轉折點,就是在2011年兩岸的交流,特別是農產品貿易、政策、採購達到高峰。但等到馬總統連任以後,這個東西剛好又碰到「習上胡下」,整個政策在調整,2012年之後就看不到那些大型政策採購跟農業交流,即使後面因為服貿、貨貿因素發生「太陽花」學運,2016年小英總統當選,即使沒有這兩件事情,習會不會繼續延續胡的這種在兩岸農業上的開放政策,都是一個問號。關鍵還是回到台灣自己的農業要怎麼發展,產品要怎麼走出去。大陸當然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也是一個可以創造兩岸紅利的地方,但是我們不得不去謹慎, 這個兩岸紅利的政治如何去讓它降到最低,要完全排除是不可能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德國之聲:您說2005到2012年,特別是2011年是交流最盛時期,這有讓中國得到台灣的民心嗎?

焦鈞:這當然有一個前提,建立在2005年中國國民黨連戰主席跟胡總書記簽的「連胡會5點共識」所建立出來的,要解決台灣農產品在中國銷售問題,當時確實背後的政治目的就是要收攏台灣民心,當時的政策也認為跟台灣買水果讓農民賺到錢就能夠收買民心。可是反過來講,如果他持續這樣做,把政治因素降到最低,或是只做不說,或許真的5年、10年、15年,真的台灣農民的心就被他們收走了。可是第一個,你要讓政治完全抽離不可能,第二個,畢竟農產品還是生意,畢竟有賺有賠,如何真的讓農民賺到錢收買民心,擬定說法都很容易,但是實際操作還有些延伸問題,比如說被買辦集團把利益剝削掉、農民賺不到錢等等,這個當然都是導致這個政策停擺的原因之一。

德國之聲:兩岸可能因為這個事件重啟對談嗎?

焦鈞:這有一個上層結構的問題,2016年民進黨再次執政以後,「台灣區的事務」是一個通關密語,比如說國民黨當然堅持「九二共識」,民進黨認為「九二共識等於一國兩制」,或是「只有一中沒有各表」,但是共產黨似乎還沒有對民進黨真正發球,就是「請問你到底要給什麼東西」,這個上層的通關密語沒有搞定之前,即使今天發生這樣的事情,是不是就能「以商為政」逼著台灣國安團隊去面對大陸的對台政策的施壓?要上談判桌,我個人是滿悲觀的,這背後還牽扯到美中台,還有美國的亞太策略的調整。鳳梨事件雖然掀起了一些波瀾跟討論,但不太可能因此讓兩岸關係出現重大變化。

焦鈞曾任記者,2005年因擔任國會助理接觸農業議題,2008年進入台北農產運銷公司工作,曾參與兩岸農業交流談判,以及執行台灣水果出口貿易業務,2015年出版《水果政治學》一書。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