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國民黨罪該萬死嗎?為何還有人支持國民黨?

2017-10-31 05:30

? 人氣

我國自國民黨政府於1949年遷台以來,歷經47年,相當值得慶幸的,亦為當時少數轉為民主體制的威權國家之一,終於1996年直選出總統,正式從威權體制步入民主體制。也由於這段威權統治的歷史,即使不再是過去那個一黨專政的政黨,國民黨亦為此揹負許多罵名。不過值得探討的是,雖然我國亦是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成員之一,然而與多數國家情形不同,國民黨卻未如同多數國家威權時期的執政黨般,在民主化後消失於歷史舞台,反而能轉型為民主政黨,並屹立於我國政治體系之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筆者認為,使得國民黨之所以存續,其中一個原因就在於,我國當時的民主轉型,屬於Huntington定義下的變革(transformation)類型,也就是由威權政體的執政菁英所帶頭的民主轉型,而並非是由反對派主導的置換(replacement)或執政和在野菁英所合作推動的移轉(transplacement)。這即是說,雖然當時我國黨外具有一定政治能量,但並不足以發動革命或是政變來推翻執政黨,或是推動民主化,因此我國民主轉型的主因之一,就在於當時國民黨本身有此意願。當然,這並非是將民主轉型的功勞全歸於國民黨本身,就事論事來說,黨外和美國的壓力,亦是當時的國民黨政府推動民主轉型的考量之一。不過也必須指出,就當時國民黨的社會掌握能力來說,係有能力在一定期間內,抗拒內外壓力和民主化。

而從國際面來看,當時雖然有近1/3的威權國家民主化,不過事實上,在這之中,僅有約一半(16)的國家,包含我國,被Huntington歸類於由執政黨主導的「變革」。也就是說,當時許多國家的執政黨,事實上係抗拒民主化的浪潮,僅是由於在野或外部的壓力才屈服。更值得一提的是,進行民主化的東亞4國,僅有我國是由執政黨主導,蒙古和韓國屬於反對派主導,菲律賓則為執政黨與反對派聯合。

而從Huntington的分析也可以得知,事實上,相較於由在野派主導或雙方折衝,由執政黨所主導的民主化,較不易動盪社會。也就是說,由執政黨主導的民主化得以社會代價較少的條件進行民主轉型。因為從當時的情況來看,許多國家在民主化的同時,也付出高昂的社會代價,影響到國家運作,無論是在衝突中有所死傷、社會動盪,還是經濟重創、崩潰。更甚者,亦有在此波民主轉型的國家因此厭惡民主制度而逆流回威權體制的例子,如俄羅斯。

對比於這些為民主化付出高額代價的國家,我國可以說是第三波民主化中表現最亮眼的楷模,因為我國係在最少的代價下完成民主轉型。由執政黨主動推行民主化,在成功轉型的同時,亦最大程度避免社會的動盪,過程和平,並未造成社會對立、分裂,亦無影響到日常經濟生活的運作。更甚者,在Huntington所列8項第三波民主國家欲鞏固民主之挑戰,如極端貧困、嚴重社會經濟不平等、鉅額外債等因素,我國可以說無一符合。也就是說,雖歷經47年的威權統治,然而在此期間,我國卻孕育出足以運行民主制度的社經條件。因為第三波民主國家之中,就有部分國家,因為社經條件不足,而逆流回威權體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