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國民黨罪該萬死嗎?為何還有人支持國民黨?

2017-10-31 05:30

? 人氣

此外,近年來,社會有不少聲音在擔憂貧富差距擴大的現象,認為我國正走向M型社會,也就是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情況。然而從上述數據來看,我國相對於世界各國來說,算是處在貧富差距較小的區間。那為何社會普遍觀感會與科學數據有如此大的落差呢?筆者認為,社會觀感本身有其複雜面,難以通盤解釋之,不過有一點,倒是筆者認為相當可能的解釋,那就是所謂的相對剝奪感。雖然就當前來看,我國的貧富差距小於他國,然而就對貧富差距的感受來看,我國民眾的比較對象並非是他國,而是我國本身。也就是說,就貧富差距的自我感受而言,我國民眾通常會以過去所處的經歷來對比於當前。因此,就前述的數據來看,由於我國自1996年之後,相對在此之前,貧富差距上升確實較快,從0.317攀升到扁政府時期的0.34至0.35區間,在緩降至馬政府時期的0.33至0.34區間,因此造成民眾在心理上普遍認知我國貧富差距惡化。雖然與本文主旨無關,不過這邊也略帶指出,我國的貧富差距並非在於階級、種族,而更在於因不動產持有與否的世代之間。也就是說,無房的年輕人和有房的中老年人之間。然而這也同時再強化社會貧富差距的印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總地來說,我國的經濟奇蹟不僅成功發展經濟,亦締造出一個堪稱均富的社會。其箇中成功原因,就在於不偏廢經濟發展和社會改造。因為若僅發展經濟而缺少社會改造,就會形成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社會;若僅進行社會改造而無經濟發展,則會形成均貧、罔顧人民生活的社會。而這樣的成就,甚至能讓社會大眾認為一個經濟成長率高達10%的時代,其貧富差距小於當前,即一個經濟成長率不到3%的時代。

民主轉型:主動推行,和平穩定

雖然許多人將民主制度視為應然,但事實上,在絕大多數的歷史內,威權體制才是主流。也就是說,在國際上,威權國家是常態,民主國家是異類。根據自由之家的統計,1973年僅32%的全球人口生活在自由國家之中;政治學大師Samuel P. Huntington在其曠世鉅作《The Third Wave: democratization》也指出,1974年時,世界上約僅有29個民主國家,爾後才從葡萄牙開始,在全球掀起第三波民主化,並於這段期間內,從歐洲到拉美,再從亞洲到非洲,席捲世界近33個威權國家,包含4個東亞國家,轉變為民主政體。不過即使歷經全球性的民主化浪潮,1990年在全世界超過百萬人口的129個國家中,也僅有58個國家可以被歸類在民主國家之流,佔世界國家數的45%。這同時也意味著,當時絕大多數的威權國家仍選擇抗拒民主轉型,而僅有1/3的威權國家轉為民主國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