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花美男」戰狼不起來?政協委員提案防止「青少年女性化」,引爆性別歧視爭議

2021-03-02 12:10

? 人氣

花美男歐霸早在千年前就流行過了?(圖/取自youtube)

花美男歐霸早在千年前就流行過了?(圖/取自youtube)

中國演藝界人士鹿晗、王一博都是創造頂級閱聽流量的小生,曾被國外票選冠上「花美男」類型,深受中國網友喜愛。娛樂圈這股「花美男」風潮也影響著青少年跟青少女的審美觀,已經引起官員重視,憂心年輕男子變得越來越女性化,希望透過立法防堵。中國學者認為,中國青少年在「韓風」與一胎化的影響下,確實陽剛性不足,但並非女性化,支持教育部增加體育課程,以激活男學生的陽剛之氣;也有分析人士認為,中共試圖創造法律來引導價值,以符合主政者的統治權力,正形塑「習近平時代中國特色性別意識」。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雖然中國早在魏晉南北朝時代就有號稱世間第一美男子的「潘安」(本名潘岳),《晉書》形容他「美姿容」,現代成語也用「潘安再世」、「貌若潘安」來形容一位男子的美貌。但提到現代「花美男」,大家可能會聯想到韓國,像是藝人宋仲基﹑朴寶劍﹑李準基、防彈少年團等韓團「小鮮肉」們,他們在國際間大受歡迎。韓國這股「花美男」風潮也吹進中國,美國著名投票網站曾舉辦「中國最帥男藝人」票選,上榜者不乏「花美男」系列,例如王一博、鹿晗等。

防止青少年女性化 政協委員提案

台灣中央社報導,中國一項防止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近日在中國掀起關於女權的論戰,有人批評官方加深「性別刻板印象」,助長「性別歧視」;但也有另外一群人認為,「女拳都瘋了嗎,這樣都能打拳?」、「現在連陽剛之氣都提不得了?」

這項由中國政協常委斯澤夫提出的《關注和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趨勢》的提案,他說是因為自己觀察發現,現在中國青少年有柔弱、自卑、膽怯等現象,追求小鮮肉式的「奶油小生」,他稱其為男孩子「女性氣質化」,認為這種趨勢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理,必將危害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

斯澤夫建議要大量增加男性體育教師,以增強「男性化」影響。中國教育部也對該提案做出答覆,表示將適度改進體育教師教學方法和形式,更注重學生「陽剛之氣」的培養。

網友批評性別歧視

不過,網友還是發表大量負評,包括:「男生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膽怯,溫柔也是人的性格。」、「女性是貶義詞嗎?」、「哪有什麼男性化、女性化,放下性別刻板印象,正視每一個善良正直的人才是最重要的」、「要培養陽剛之氣,首先請先尊重女性」等等言論。

雖然官媒央視在官方微博緩頰,宣稱男性在風度、氣概、體魄等方面表現出剛強之氣,是一種美,但陽剛之氣並不等於簡單的「行為男性化」。教育更應注重培養人的擔當和責任感。但網友還是不埋單。

政協委員上海王先生告訴美國之音,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中國青少年受到「韓風」影響,愛美之心也與時具進,不只女生愛美,男生也愛美,因此現在很多年輕男子願意化妝:「近代有很多男生受到現代女性的審美趨勢影響,現在女生都很喜歡長得很清秀,很帥,有點美,有點妖冶的男生,所以很多男生對外表特別重視,想透過化妝、整容、微整,讓外表看起來更好。在我的角度,我覺得這可能就是一個大家愛美的一個傾向吧!」

王先生表示,他自小接受中國九年義務教育所認知到的男性化,是要有責任感與能力及擔當,王先生希望的是男性有良好而健康的體魄,展現出陽光、正向的一面,擁有良好的三觀,而不是嬌滴滴的感覺,但更需要改變的應該是男孩的責任感。

男女展現各自特徵社會才能融洽?

中國一位不願具名的大學教授對美國之音說,青少年的陽剛之氣就是大膽、果敢、勇於承擔責任,而不是小鳥依人;現在很多青少年無法承擔責任、躲避、不敢競爭,那即叫做缺乏陽剛之氣;女生則應多一些小鳥依人、委婉曲折的表達意向。男女各自展現不同的特徵, 社會才能融洽。

他說:「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講的,女的像男的,女的也要半邊天,男的能幹,女的也要能幹,這種就是性別錯亂。譬如說一個家庭裡面,女的張牙舞爪,男的躲避退讓,這個家庭搞不好的,因為家庭是一個社會的細胞;如果反過來,男的敢做敢為有擔當,女的比較委婉依附,但不是指經濟上的依附,這個家庭就和睦了。」

根據新華網報導,國務院婦兒工委辦中小學性別平等教育項目專家、廣東省中山市教研室科研部部長馮繼有認為,男孩「女性氣質化」的觀念缺乏社會性別意識,以為性別氣質是刻板的兩極,覺得男陽剛、女陰柔才自然、正常。他表示,將「柔弱、自卑、膽怯」等歸為「女性氣質」,是對女性的貶低,性別氣質是一道多樣化的光譜,不存在簡單固定的男孩樣,和與之完全不同的女孩樣。

該名不願具名的教授指出,以他在校園所見,鮮少看到有男同學化妝、塗口紅,或許在演藝界有不少「花美男」,但男學生若有化妝也僅屬個別情況,並未成為一種校園趨勢,因此政協委員的提案有點多慮了,不用太去擔心青少年會變成女性化傾向。

這名教授說:「女性化就是男生的審美打扮像女生,這是屬於同性戀的人,這種人不會影響大多數男性的行為方式。現在的男性陽剛不如以前,但是你要說他女性化倒未必盡然。陽剛不足跟女性化是兩個概念,女性化就是陰柔之氣,陽剛是另外一個階段,所以我們(青少年)既不是陰柔,也不夠陽剛。」

政協委員斯澤夫認為,男孩子「女性氣質化」的現象,很可能是獨生子女政策下「嬌生慣養」的伴生現象。

韓風、一胎化 助長陽剛不足

那位不具名的教授也認為,中國青少年不夠陽剛,除了受「韓風」花美男影響之外,過去的生存環境和工作性質都都跟現代大不相同,現在很多工作都是坐在辦公室裡辦公,說話腔調與行為舉止講究溫文儒雅,自然不會像過去動輒揮拳那般「陽剛」。

此外,受一胎化影響,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寶,父母、學校呵護得太好,孩子凡事有依靠,自己無需有擔當,又學校很怕小孩子發生意外將很難跟父母交代,因此取消很多體育活動,比如有的學校不做拉單槓或跑步運動等。長久下來,青少年的陽剛之氣自然下降,但並非陰柔。

他強調:「男生跟女生應該各有自己的性別特質,男生就是陽剛,女生就是陰柔,你不能因為要求男生的陽剛就認為是歧視了女生,這個不對的,這個女權主義恐怕就過頭了,沒有這個必要的。女性就應該是陰柔的,男性就應該是陽剛的,學校的教育就應該表現他們各自性別特徵。古希臘雕塑的特徵很明顯,男生就是男生的樣,女生就是女生的樣。」

他說,支持教育部多多增設競爭性的體育課活動,恢復青少年的陽剛之氣,他同時也並不擔心女同學多上體育課後,會變得越來越「陽剛」或是「男性化」:「同樣的競爭型活動,女生她的心理跟生理不一樣,你怎麼樣也不會變成陽剛;而男生的生理基礎在外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他就馬上就變成陽剛了,就跟同樣的溫度可以讓雞蛋孵出小雞,但沒有辦法讓石頭變成小雞是一樣的道理。」

這位教授強調,中國青少年存在的是陽剛不足的問題,而非女性化;官方要激活的正是這種陽剛之氣,但並非避免女性化,可能是定義不夠清楚。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教育部家庭教育指導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孫云曉接受新華網採訪時也說,該提案雖有些概念不夠準確,卻提出一個重要問題,即男女青少年都需要運動,學校和家庭不僅滿足不了他們運動的需要,還剝奪了他們承擔責任的體驗,同時伴之以過重的學業壓迫,這是一個真正的成長危機。而「女性化」一詞有歧視女性之嫌,也需要防止形成刻板印象。

台灣亞太防務研究中心研究員黃惠華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在聯合國大會紀念北京世界婦女大會25週年高級別會議上,通過視頻發表談話,強調男女平等是中國的基本國策。

追求習近平時代中國特色性別意識

黃惠華說,從中國共產黨理論傳承儒家、道家思想對於性別詮釋的角度分析,中國共產黨強調男女平等,儒家與道家思想重視陰陽調和。儒家賦予女性「三從四德」的行為要求,迫使婦女處於從屬地位,並將其角色限制為女兒、妻子與母親,行為規範在家庭領域;道家則強調陰陽平衡、男女平衡。因此從中國官方角度來理解,性別的差異性不是由現實生理因素所決定,而是建立在家國歷史發展下,代代相傳的陳規觀念所決定,並且投射在一個人、群眾或者社會團體上,形成所謂的性別刻板印象。然而,陰陽調和難以走到真正的男女平等,這恐怕是中國社會的矛盾。

她說,中國官方對於男性的刻板印象為獨立、進取、自信,與「男性女性化」陰柔、懦弱的形像不符。中國和諧文化思想核心的基本原則為天人合一、大一統、和諧,其中和諧為最高價值,這種和諧不僅是陰陽協調,更有助於社會穩定。

黃惠華說:「在中國共產黨理論與儒家、道家思想下,最重視的是整體社會和諧,在中國社會文化歷史發展下的性別差異基礎下,男女本質應該是具互補性的,共同創造出家庭或者社會和諧氛圍。因此『男性女性化』傾向,也有破壞社會和諧的意象存在,所以中國官方要的是『陰陽平衡』,而非『性別平等』,這大概就是所謂的『習近平時代中國特色性別意識』。」

法律變成箝制思想的工具

台灣世代教育基金會董事王智盛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日本、韓國有很多「花美男」男團,認為「中性化」或是「無性化」大概是現今青少年的流行文化之一,本身問題不大。真正的問題在於習近平強調依法治國下,可以看到有越來越多的人「上行下效」,把法律拿來當作箝制思想和表彰各種正當行為的工具。但極權國家的背後缺乏人民選舉跟國會監督制衡機制,這個提案可以看出就是一個玩法、弄法的明顯例子。

王智盛表示,共產黨強調無產階級與社會主義,男女分歧並不大,相較於其他儒家東亞社會,不論是台灣還是日本,共產黨都來得更為尊重女性;現在卻有政協提出防止青少年女性化,多半是為了迎合習近平思想或是迎合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念。在接下來的兩會,應該會看到更多為了迎合習近平思想所提出的提案。

王智盛說:「什麼時候具有習近平特色性別思想會去強調這個東西(男性化、女性化),我只能啼笑皆非!中共試圖以創造法律來引導形塑價值導向,透過法律設計把價值往他(習近平)想要的方向去形塑,而這個價值其實是符合他的統治權力,或是符合他想要的,不管叫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或是習近平思想,不管叫什麼,符合他想要的一個價值面向。」

王智盛還說:「我覺得這個提案的本身,它要彰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氣概,這種氣概之下的中國男性應該是要戰狼性格,怎麼可以女性化,我覺得它的邏輯是這樣子。這個邏輯就是要去呼應習近平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男子應該要有雄赳赳氣昂昂的氣概。」

對於中國教育部想要加強體育教育,以打破男性女性化傾向,用以培養男子氣概,平衡體力與心理健康,台灣亞太防務研究中心研究員黃惠華表示,體育教育跟培養男子氣概的文獻並不多,難以證明兩者有因果關係。男性與女性表現出來的行為差異,不必然來自於生理特徵的差別。性別差異的言教還包含了生理學、心理學、社會學、行為研究等等,建議中國政府在性別議題的研究上,應打破中國傳統文化規範,以科學與方法研究才能真正了解男性與女性在社會中的作用。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