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國際分量加重 後梅克爾時期外交走向為何?

2021-02-28 20:30

? 人氣

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將在2021年9月卸任(AP)

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將在2021年9月卸任(AP)

「人們對聯邦總理的期待是,必須熟悉外交以及歐洲政策。」這是基民盟新任主席、北威邦邦長拉謝特(Armin Laschet)2月初接受路透社訪問時的發言,顯然他希望借此從總理寶座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巴伐利亞邦長、基社盟主席索德(Markus Söder)迅速做出還擊。他剛與法國總統馬克宏進行了45分鐘的談話,並表示與對方的意見「相當一致」。在這場用英語舉行的對話中,雙方探討了研擬中的歐洲戰鬥機等聯合航空項目。由於多家軍航及民航企業都位於巴伐利亞,索德可以說在外交政策和外交經濟上都成功得分。去年10月時,索德已要求在德國外交政策上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德國的分量加重

這只是兩名德國總理熱門人選積極尋求國際定位的其中一個例子。拉謝特和索德即將在5月下旬商量由誰代表聯盟黨(基民盟/基社盟)角逐聯邦總理寶座。

哈雷-維滕貝格大學國際關系學教授瓦爾維克(Johannes Varwick)指出,梅克爾擁有15年外交經驗並處理過多場危機,無論誰成為她的繼任者,都必須一肩挑起這個角色。「與此同時,過去幾年來德國的國際分量明顯增加,未來的總理也不能落於人後。相反:換屆甚至還將提升對於關鍵問題表達立場的壓力。」

「歐洲人」及「一張白紙」

拉謝特的個人生平,使其在外交,尤其是歐洲外交經驗上明顯處於領先地位。成長於歐洲三角(德國、比利時、荷蘭交界)所在地德國亞琛的拉謝特,很早就意識到跨境合作的重要性。在新冠疫情期間,拉謝特作為北威邦邦長極力支持保持邊境暢通。1999年至2005年,他曾任歐洲議會議員,熟悉外交及安全政策,更多次呼籲加強歐洲一體化。

索德則缺乏類似經歷。瓦爾維克認為,從歐洲政策的角度來看,索德「幾乎還是一張白紙」。柏林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貝納(Thorsten Benner)表示,索德「對於歐洲項目的情感聯系甚少;只要他認為在政治上有所助益,甚至不會回避對布魯塞爾的機會主義鼓動。」

跨大西洋關系:重修舊好但附帶條件

這兩名政治家的相同之處在於,比起對美國,他們對歐盟和法國投以更多關注。回顧歷史:2003年,梅克爾在擔任基民盟主席時,以反對黨領導人身份造訪華盛頓,表達對時任美國總統布什的支持。當年布什發起伊拉克戰爭,遭到德國包括社民黨籍總理施羅德的絕大多數人強烈反對。

而在川普執政4年期間,跨大西洋關系令德國政治家倍感棘手。拉舍爾競選基民盟主席時,曾對2021年1月美國國會大廈遭到川普支持者衝擊一事表達看法稱:「美國對我們而言仍是自由與民主的國度。」索德近期也表示,他對美國的熱愛因為川普而受到嚴峻考驗。兩人如今都對新上任的美國總統拜登寄予厚望。拜登在上周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發表視頻講話,宣布「跨大西洋聯盟回歸」。

拜登有意與歐洲重修舊好,但並非毫無附帶條件。例如拜登希望歐洲夥伴提高國防預算,並承擔更多安全政策責任。索德基本上表示同意,但數日前他在接受美聯社採訪時也強調:「我們不是小孩而是夥伴,沒有誰是附庸或下屬。」拉謝特也支持北約的目標,即成員國的國防支出應達其國民生產總值2%,但德國目前距離目標仍相當遙遠。

索德:利益與價值觀之間的平衡

阻礙跨大西洋緊密合作的其中一個障礙是德國的中國政策以及俄羅斯政策。拜登似乎與川普持相同看法,認為柏林為了貿易政策利益對中俄做出讓步。

但無論是拉謝特或索德接任聯邦總理,在此事上都不會有根本性改變。拉謝特雖然不久前曾說過,西方與中國存在「制度性競爭」,但他並不願意將中國電信設備巨頭華為排除在5G網絡建設外,華盛頓則極力反對。

索德在去年夏天接受德國電視二台採訪時,針對與中國的合作表示:「找到利益和價值的正確平衡,在我看來是德國外交政策外來幾年的最大挑戰。」而這並非華盛頓所盼望的強硬態度。

獨特的俄羅斯政策

在俄羅斯政策上,拉謝特或索德都反對停止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項目。雖然拉謝特對俄羅斯反對派領袖納瓦爾尼遭毒殺未遂一事做出嚴厲譴責,但他仍主張不將此事與天然氣交易混為一談。索德一年前訪問莫斯科,他延續巴伐利亞邦長的傳統,奉行巴伐利亞-俄羅斯貿易政策。

數年前,拉謝特在俄羅斯並吞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半島後,曾經指責德國的「反普京民粹主義」。他當時表示,雖然並吞克里米亞「明顯違反國際法」,但應該要為對話夥伴「設身處地著想,以維護外交關系」。

拉謝特甚至在2014年時稱贊俄羅斯在敘利亞內戰中扮演的角色:「俄羅斯從一開始就對聖戰分子提出警告。我們卻把它當作政治宣傳。」拉謝特當時還對敘利亞總統阿薩德表現出一定程度的理解。他認為,伊斯蘭主義遠比阿薩德政權更危險。

瓦爾維克則不願意過度解讀拉謝特的言論:「這也可以理解為一種外交政策的現實主義,清醒地詢問掌握了哪些影響力,以及願意采取何種手段,然後相應地調整言辭和策略。我不認為這是完全錯誤的。」但拉謝特的發言至今仍令不少人搖頭,在聯盟黨內亦然。

在國際舞台上開創美好未來

此外,政治分析家們也不認為拉謝特或索德在外交政策上會與梅克爾有太大出入。柏林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貝納預測·,兩人都會延續既有路線。而貝納認為,該路線終將遭遇阻礙:「一方面是因為梅克爾的路線在反對聲浪下並不容易延續;另一方面,他們可能結盟的夥伴,尤其是綠黨,將會堅持在重要問題上改變路線。例如中國政策,目前梅克爾的單一汽車外交政策會對德國造成嚴重損害。」

瓦爾維克總結道:「兩人都是全能型的政治家,迄今沒有專精的外交領域……但他們很快就會發現外交政策是聯邦總理的重要任務。拉謝特的國際經驗比索德多,而兩人在國際上都有良好的人脈,都擁有在國際舞台上開創美好前景的能力。」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