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世紀騙局:1250兆元鉅款偷偷流向倫敦!印度如何被大英帝國掏空?

2021-02-22 15:28

? 人氣

英國是如何做到暗搶財富?首先,殖民當局規定,任何想從印度購買商品的人都必須使用英國官方發行的特殊紙幣,而這些紙幣只能在倫敦用真金白銀換取。因此,任何國家的進口商都需要向倫敦支付黃金以獲取紙幣,再把紙幣支付給印度本土商人。其次,印度本土商人不能夠直接花用特殊紙幣,必須持紙幣到殖民地辦公室兌換成「盧比」(rupees),而「盧比」即來自印度人民上繳的稅款。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希克爾指出,實際上印度本地社會完全沒有從開放貿易中得到報酬,人民再度被殖民政府欺騙了;而英國獲得所有本應直接交付給印度人的黃金和白銀。在這種殖民制度之下,就算印度與世界其他地區維持驚人的貿易順差,也不可能收入成長。印度的實際收入全部被英國殖民政府盜取,其帳目出現「假赤字」也就毫不意外。

很多人以為,英屬印度後期虧損連連,足以證明印度使英國無利可圖。真相恰恰相反,印度是英國的金雞母,英國長期偷取屬於印度生產者的大量收入,並製造其帳面上的「赤字」,迫使印度向英國舉債借款。結果,印度全民被迫向其殖民霸主求取完全不必要的債務,進一步鞏固英國對當地的控制權。

印度古瓦哈提市的農夫正在耕作。(美聯社)
印度古瓦哈提市的農夫正在耕作。(美聯社)

日不落帝國擴張的資金來源

希克爾表示,英國同時利用印度帶來的意外鉅款,大肆向外擴張,例如,1840年代入侵中國和1857年鎮壓印度叛亂的資金,就是王室直接從印度納稅人那裡拿走的錢,正如帕尼克所說:「英國在印度以外發起征服戰爭的費用,一直主要或全部由印度承擔。」

不僅如此,英國還把這筆錢投資在歐洲、加拿大、澳洲等白人殖民定居的地區,所以從印度剝奪的財富不僅促進英國工業發展,還推動了許多西方地區的工業化。

如果印度沒被剝削……

英國的歷史學界與政界,常有人提倡對殖民歷史樂觀的看法。保守派歷史學家弗格森(Niall Ferguson)聲稱,英國殖民時期有助於印度「發展」,卡麥隆(David Cameron)擔任首相時,也說過英國統治對印度有幫助。這使英國大眾產生自我感覺良好的想像,根據2014年YouGov一項民意調查,英國50%民眾認為殖民主義對殖民地有利。

然而,在英國統治印度的整整200年歷史,印度的人均收入幾乎沒有增加,在19世紀後半葉,印度全境收益暴跌將近一半。從1870年到1920年,印度人的平均預期壽命也下降五分之一,數千萬人死於飢荒,只因當時印度農民被要求大規模種植罌粟、提煉鴉片,壓縮種植糧食作物的空間。

英屬印度1943年飢荒。(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英屬印度1943年飢荒。(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希克爾認為,英國才沒有讓印度獲得應有的發展,反倒是印度成就了英國的輝煌。他惋惜地指出,如果印度沒有遭到大肆轉移財富,順利把殖民期間的稅收和外匯收入用於發展,歷史可能會有所不同,印度很可能已經成為經濟大國,人民免於遭受幾個世紀以來的貧窮和苦難。

「英國並非基於仁慈的惻隱之心,才繼續殖民控制印度,而是為了掠奪。英國工業發展崛起,也並非像我們教科書所寫的那樣,藉由蒸汽機發明和強大的體制自然興起,反而是仰賴暴力與從其他國家人民身上盜竊而來。」希克爾寫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娪嫣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