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北高悠遊卡戰火,高捷吃定悠遊卡!

2017-10-25 07:30

? 人氣

悠遊卡公司董事長林向愷炮轟高捷以不正當的市場手段阻撓悠遊卡公司。(資料照片,甘岱民攝)

悠遊卡公司董事長林向愷炮轟高捷以不正當的市場手段阻撓悠遊卡公司。(資料照片,甘岱民攝)

為了悠遊卡,北市悠遊卡公司與高雄捷運公司再次開火、南北對嗆,原因同樣是為了經費分擔問題。這次北市算是吃了悶虧,倒楣的則是那些會在高雄用悠遊卡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高雄輕軌即將在下月營運收費,但北高兩家公司因為系統費用分攤談不攏,因此持悠遊卡者無法搭乘高雄輕軌。結果不但台北市議員痛批「不合理」,連悠遊卡公司董事長林向愷也嗆高捷,指其利用不當市場力量阻止悠遊卡上線。林向愷還說,高捷建構加值設備總經費2900萬元,要求以發卡數量比例,要悠遊卡公司出資2千萬元,還說此金額已報給董事會不能更改。雙方一直談不攏,導致悠遊卡至今無法在高捷車站內加值。

這應該是繼去年兩家公司互槓之後,再次南北駁火;而上次同樣也是為了建置高捷多卡通閘門的經費負擔問題,悠遊卡公司認為高捷要求台北分擔的經費過高,高捷則指悠遊卡公司「沒誠意,還亂放話誤導視聽」,甚至說要「與律師研議後續處理方式。」結果這次是換林向愷說「不排除走法律途徑」。

這個問題其實是有不同層面上的互惠與衝突;就台灣整體而言,整合度越高越好,最好能整合到一張卡(更佳的是全部整合進智慧手機),就能在全台所有的交通工具─從高鐵、台鐵、到各地捷運再到公車,甚至計程車─上使用。

但對發卡公司而言,打通任督二脈、讓卡能通行全台,雖然其中是有互惠的效果,但也存在著商業利益的衝突,要順利推動,既要有政治考量、也要有商業談判。兩家主要的發卡公司,一家是先進入市場、有龐大的台北捷運作基礎、發卡量已破7000萬張的台北悠遊卡公司,另一家則是後進的高雄捷運,發卡量也接近1400萬張,這兩家公司也是這次「南北駁火」的主炮手。

至於對消費者與一般民眾而言,坦白說,他們不會、也不需太關心或介意北高兩家公司的爭執與是非,他們唯一介意的就是手上的那張卡─不管是台北的悠遊卡還是高雄的一卡通,可不可以全台暢通無阻。

悠遊卡公司董事長林向愷指責高捷「以不當的市場力量阻止我們(悠遊卡)上線」,根據其透露雙方談判的情況來看,高捷確實不無「蓄意阻撓」的味道。例如,對高捷在加值設備的建置經費,要求以發卡數量比例分擔,如果回歸到商業談判,道理實在不大。因為分擔經費主要看的該是實際使用情況,例如悠遊卡在高捷的使用數量與比例;如果持有悠遊卡者,多數只在台北捷運使用,有何道理要「依發卡數量比例」分擔費用?

至於高捷說「這個金額已經報給董事會,不能更改」,這番話只能在官場才勉強說得出口,在商場上沒有人會說這種話;這就如兩家公司商業談判,a公司硬要b公司花多少錢買,理由竟說「這個價格已報給董事會,不能更改」,這種話只是討罵見笑而已,因為你報給你家董事會「是你家的事」,那能要我非依照此價格照吞?不過,這樣也讓事情拖延難解,讓悠遊卡在高捷只有「半套服務」,現在更是連輕軌也不能使用。縱然搭高捷用悠遊卡者未必非常多,搭輕軌者更少,但顯然這種不平等待遇,悠遊卡公司是難嚥下去。

不過,當2年前,台北先開放讓一卡通在北捷通行無阻時,已種下今日談判居劣勢的因素。雖然當初是說兩地捷運彼此開放都能使用,但實際上則是一卡通先可在北捷使用,悠遊卡較晚才能在高捷使用。而由後來雙方因經費分擔爭議,導致悠遊卡在高捷的「半套服務」,顯示當時其實是沒有完成談判與簽約,北捷就先開放導致後續談判居劣勢。

如果純以商場競爭與談判而言,北捷不論是市場規模或悠遊卡發卡量都遠在高捷之上,北捷其實是該完全封殺一卡通到北捷的機會;即使政策或策略上已確定要彼此開放,但別說「對等開放」了,北捷根本可取得優於高捷的談判地位與籌碼,但結果竟然是台北吃足悶虧,顯然台北在商場策略與談判上是欠缺多多。

對整體社會與民眾而言,最大的利益當然是手上任何一張卡,都能全國走透透,而且都能享有平等、全套的服務。北高今日爭議的「因」,是幾年前的「政治決策」就種下,既然兩家公司談不攏,就讓市府出面「政治解決」吧。如果「市府大人」都無法解決而要回歸商業機制處理,恐怕紛擾更多,最後北高市府一起討罵。想想不久前,為了悠遊卡當電子支付案,柯文哲大炮轟金管會,結果「1小時解決2年拖延與爭議」。市府的大人們,就出面把問題解決這個其實金額不大的爭議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