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在遺忘之後─記天外天劇場的消逝

2021-02-22 05:30

? 人氣

1956年9月8日,林獻堂病逝於東京寓所,享壽74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獻堂先生和子瑜本是感情相好的表兄弟,生命的盡頭到來時,卻互不能常相左右。

六、

台中車站自1908年全線通車至今已超過百年歷史,改為高架鐵道後,綠空鐵道軸線計畫,1.6公里長的台中舊鐵道變身成充滿綠意的廊道,於其間走讀地景,優游閒適,串聯舊城區的沿途兩側,新舊建築可以見證百年來的歷史演進。

舊臺中車站,是臺鐵臺中車站自1905年設站開始至2016年臺中鐵路高架化通車前所使用的站房建築,舊前站位於臺中市中區,舊後站則位於東區。舊前站建築建於1917年,車站主體為紅磚造,屋頂為洋式木構造,月台則為鑄鐵構造,與臺灣總督府(今總統府)同為「後期文藝復興風格」辰野式建築,於今指定為國定古蹟。

舊後站原為糖業鐵路車站,現在的新站入口,正是以前舊後站的出口,新舊之間,隨著時間的遞嬗推移,交換了位置,不變的是,位於車站正對面的天外天劇場,恆常的矗立著。

1933年9月13日,子瑜獲得天外天常設映寫館暨劇場的建築許可,1936年天外天劇場風風光光的開幕,在這將近90年的時光中,她靜靜地觀看歷史的火焰燃燒黑煙繚繞,車站前吞吐的火車鳴笛聲與來往的人潮,是生活本來的樣貌,人的生生死死,事物的起起落落,數不清的晝夜交替,現在,2021年的隆冬初春,天外天的故事就要結束了!

是的,你說有開始就有結束,這是物質不變的定律。

但是,有沒有例外呢,有沒有永恆的彌賽亞呢?

我站在鐵道綠空軸線的散步小徑,前方迎著黃昏的落日餘暉,前方遠遠的高空中,我彷彿看見一根羽毛輕輕漂浮著,我的視線隨著羽毛流動的方向走著,當它撫過一個牆面鐫刻著「天外天劇場」,停留在「天」這個字上頭,我不禁啞然失笑了。

我腦裡想的是「不可承受之輕」 這幾個字眼,究竟,什麼樣的情況最符合天外天的死亡境況?是「文化資產的重」,還是「太平吳家歷史的輕」?沈重與輕盈或許從來不曾這樣結合過。

*作者畢業於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現為律師事務所員工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