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在遺忘之後─記天外天劇場的消逝

2021-02-22 05:30

? 人氣

2012年,她獲得臺北市傳統藝術藝師獎。目前居於台北市安養院,仍致力於傳授京劇。在院內設立國劇團,帶著入住者們、不分男女一起練戲,從吊嗓子、練功、身段刁鑽,戴綺霞絕對親自教導、傳授,為的就是將自己這份骨子裡對戲曲的熱愛,綿延無盡的傳下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世紀以來,百歲人瑞堅持所愛,在屬於自己的舞臺上發光發熱,將戲曲做為終生的使命與目標,掌聲的背後,是數以千個辛苦、苦練的日子,如今皆幻化為一幕幕絢麗的畫面與記憶。

關於她在國際戲院的演出呢?

在養老院的她,笑笑地說,過往如雲煙。

唱戲的人安在,戲曲繼續傳唱下去,然而唱戲的舞台,已然傾落,繁華終究如雲煙一場。

詩人吳維岳曾在天外天劇場觀戲後,寫出曲終人散的感懷詩:

魁儡衣冠各擅長,陸離光怪總堪傷。

眼看事態真還假,影射人情顯又藏。

天外有天原不錯,戲中是戲又何妨。

可憐灯灺三更後,枉使繁華夢一場。

四、

我在街區中走讀,聽我分享舊城故事的朋友裡面,有老有少有男有女。炎夏中大家揮汗凝神聽故事,我盡己所能敬謹述說過往。

「時間涵容歷史,歷史最後剩下記憶,但是記憶如果消失呢?」

「不知道,老師沒有教。」一個中學生俏皮地說,惹來眾人一番訕笑。

大家面面相觑,沒有人能回答我的疑問。是的,我自問自答,折翼的過往亦是歷史,關於沒有書寫在歷史課本的地方歷史,有時一溜煙就這麼被遺忘了。太平吳家,只剩下地方誌或是台中文學史裡面的寥寥數語,連進入正史的資格都沒有。現實的殘忍,有時候真叫人怨嘆。

當下我說了一個在書裡看到的真實故事。

倫敦有一處兒童公園,門口貼了告示:這是兒童公園,只給兒童和帶兒童的大人進入。

為什麼會有這樣奇特的規定?

話說以前的倫敦繁華卻也罪惡,路旁不只有水流屍,更有出生就遭遺棄的嬰兒,以及勉強存活卻奄奄一息的孩童,人間即是煉獄。貴婦衣香鬢影,街角臭氣沖天,多數人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一名船長名柯朗(Thomas Coram,1668–1751)心想:「難道就這樣見死不救嗎?」,他不富有,卻有決心和毅力,花了十七年時間辛苦奔走,終於募來可觀資金,得到英王頒下許可,在1739 年成立了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個慈善法人機構「孤兒養育院」(Foundling Hospital),養育院在1741 年開始收納孤兒,直到1920 年養育院遷往郊區。

問題來了,市中心精華區空出這樣一塊地,各方勢力都來覬覦,要蓋大樓或建商場。當地居民不願這段歷史就此湮沒,爭相請願募款,最後加上善心人士資助,終於保留此地做為公園並成立基金會管理。這個地方被稱為「柯朗園地」(Coram’s Field),依然維持專屬兒童的傳統,旁邊還蓋了兒童醫院。當年的善心義舉,至今仍然被大家記得。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