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中國「掛鈎」全世界,G7峰會難有抗中共識

2021-02-19 06:10

? 人氣

七大工業國(G7)視訊峰會將登場,英國首相強森將線上主持。(美聯社)

七大工業國(G7)視訊峰會將登場,英國首相強森將線上主持。(美聯社)

距離上次的G7峰會(2020年4月),已過了約10個月的時間。這300日的時間,世界各地也產生程度不同的變化。新冠肺炎席捲全球、RCEP的簽署、美國政權的轉換、歐盟與中國投資協議的簽署、英國「正式」脫歐、各國參與南海自由航行的「野心」......等重大事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根據報導,19日英國首相強森(Boris Johnson)將線上主持G7峰會,與會員國共同討論對抗疫情、疫苗分配、世界經濟和未來應對中國的戰略。

註:「七大工業國組織」(Group of Seven,G7)成立於1973年,為世界7大繁榮國家經濟體所組成的國際組織,目前成員國包含了美國、英國、日本、法國、加拿大、義大利和德國。

所謂對中的共同戰略,我們認為,經濟和安全問題將會成為此次峰會主軸。

中超越美成外商直接投資龍頭

經濟上,從白宮昨日發布的聲明表示,拜登(Joe Biden)將專注在投資必要性的討論、強化盟邦整體實力和全球規範的更新,以應對中國構成的經濟挑戰。而這舉動對剛重返「國際」的美國更是重要,中國於去年簽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歐中全面投資協議》(CAI)更讓美國感到相當大的壓力。

此外,中國於全世界的經濟參與「掛鈎程度」已對各國產生極大影響。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的報告指出去年有1,630億美元外商直接投資湧入中國,超越美國的1,340億。畢竟2019 年美國外商的直接投資可是高達2,510億,遠超中國1,400億。更慘的是,同為G7成員國的德、英、義表現相對於2019年更是慘不忍睹,分別為-66%、0、0。

《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更指出,美國的外商直接投資早已於2016年達4,720億美元頂峰,當時中國只有1,340億。但從2017年開始,中國逐年成長、美國逐年降低。外商似乎是在中、美都投資選擇下,做出了「現實的抉擇」。更在疫情重創美國的這2020年,美、中的外商直接投資更是「死亡交叉」。

另外,中國2020年的GDP成長率也有2.3%的水準,儘管相較前幾年的表現下滑許多。但相較於西方大國都是負成長的表現來看,可說是相對優異。目前中國與世界各國的經貿關係掛鈎仍相當堅實。且可能逐漸深化。

G7中的各國,勢必得要針對「中國經濟實力於世界的影響」、「會員國的未來經濟發展」做深度的討論和策劃策略。否則,未來中國的經濟影響力只會逐漸提升。如果西方各國再不動作,中國可能真如同拜登所說:「吃掉我們的午餐」。

德、義對南海議題仍態度搖擺

安全領域上,南海將會成為各國合作的焦點之一。近兩週來看,各國於南海動作頻繁,一週前,老羅斯福號(Theodore Roosevelt Carrier Strike Group)與尼米茲號(USS Nimitz Carrier Strike Group)兩大航空母艦打擊群,集結於南海進行演習,向中國展現美方推動自由印太地區和防堵中國單方面的區域擴張野心。

拜登上台後,美軍的羅斯福號航母打擊群隨即開進南海。(美國海軍官網)
拜登上台後,美軍的羅斯福號航母群隨即開進南海,展現防堵中國區域擴張的決心。(美國海軍官網)

此外,法國也派遣核動力攻擊潛艦「翡翠號」(SNA Emeraude)和「塞納號」支援艦(BSAM Seine)穿越目前態勢緊張的南海。展現法國參與南海事務的決心,並且以「軍事」方式在該區介入。

此外,英國更早也表示,將在今年春季派遣航空母艦伊莉莎白號前往南海區域,甚至在南海建造軍事基地,並與日本一同聯合軍演。不過,歐洲國家地理位置上離南海相當遙遠,未來在軍事補給、後勤資源和長期發展來看,勢必會碰上難以解決的困難。

不過,上述內容也讓人理解到,美、英、法三國對於南海事務和阻止中國於南海地區的擴張已經展現了一定的決心,且中國於南海的野心也是必須面對的事實。因此,在此問題上,G7會員國能達成共識的機率可以說是相對的高。不過是否能有「實際」的應對方案仍然有待觀察。

令人擔心的是,除與美國關係深厚的加、日和近年態度轉硬的澳、英、法態度會與美國相同外,德國和義大利在南海議題的態度仍然搖擺不定,兩國與中國的經貿關係深厚,未來對此議題是否能與其餘會員國同步,值得擔憂。

「美國才是全球經濟的挑戰者」

此外,除了G7成員國要嘗試尋找「對中共識」外,美國應要持續拉攏東南亞國家,如:新加坡、越南、菲律賓、印尼……等國,試圖增加解除區域內夥伴和強化現有盟邦,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展現對南海的地緣政治影響力。並且,除了保持美日印澳四方對話(Quad),應試圖聯合更多於此區域有共同目標的西方國家,以達成「對中共同戰略」。

然而,身為中國官媒且立場激進的《環球時報》(Global Times)也在2月15日撰寫一篇名為「美國將很難在G7峰會中形成反中共識;中國是全球經濟引擎而非全球挑戰」(US hard to form anti-China choir in G7 summit; China engine for world economy rather than challenge: experts)。這邊擷取內文中「一針見血」的兩段,來讓我們反思。

文章中訪問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China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助理研究員張天俊(Zhang Tengjun),他表示:「G7成員國與中國的經貿關係的相當深厚,美國是很難在G7峰會中取得一致反中的共識。他還表示,這些國家都希望能一邊從中國得到經貿利益,一邊維持與美國在安全領域上的夥伴關係,因此,這些國家寧願不在美、中之間選邊站」。

美國前總統川普仍然頗受歡迎,約54%共和黨員支持他再戰2024。(AP)
川普政府執政下的美國,在G7成員國和盟邦間的信任度下降。(AP)

並且,他在訪問中指出,過去4年在川普政府執政下,使得美國在G7成員國和盟邦間的信任度下降。過去美國向歐盟徵收的關稅也還沒被撤回,而歐洲國家自然希望美國政府能在G7峰會做出退讓。但在拜登執政下的美國政府,目前仍希望專注於國內產業和就業率,使得未來美國是否能移除這些關稅,仍然是未知數。他強調:「美國才是全球經濟的挑戰者,而非中國。」

霧谷晶策的國際事務 FBC2E International Affairs,旨在幫助更多台灣人了解國際事務相關的正確資訊,進而促進台灣人在國際視野上的持續開拓和更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