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全英國捧在手心的虎斑貓!首相官邸「捕鼠長」賴瑞 歡慶到職10周年

2021-02-17 20:23

? 人氣

英國首相官邸「捕鼠長」賴瑞。(美聯社)

英國首相官邸「捕鼠長」賴瑞。(美聯社)

英國首相官邸「捕鼠長」賴瑞,15日慶祝到職10周年!從年紀輕輕開始就在唐寧街10號摸滾打爬,牠最擅長的不是擔當老鼠殺手,而是做一個搶盡風頭的芳心縱火犯兼底片殺手。每天最愛在官邸內外閒晃的牠,總是在媒體前展現肥嘟嘟的可愛體態,外加翻滾賣萌,露出雪白軟嫩的肚皮,讓人難以把視線從牠身上移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賴瑞(Larry)從不謙虛,牠在推特(Twitter)向43萬8000多名追蹤者自我介紹:「本捕鼠長是一隻14歲的虎斑貓,在位時間比英國任何一個政黨的領導人都還久。」

而期待多時的到職周年日到來,牠也到處聲張,並發推表示:「10年前的今天,我正好來到唐寧街。感覺我的室友從那之後一直存心搗亂,但幸好我會平定一些問題。現在工作該邁向下一個20年!」

從流浪貓到晉升「社會名流」

賴瑞是一隻棕、白兩色的雄性虎斑貓。2011年2月15日,前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為解決唐寧街10號的鼠患問題,將牠從巴特錫(Battersea)的流浪動物收容所抱來首相官邸,並賦予職銜「內閣辦公室捕鼠長」(Chief Mouser to the Cabinet Office)。不過據悉牠好吃懶做愛睡覺,業績非常不怎麼樣,還被取綽號為:「懶散賴瑞」(Lazy Larry)。

儘管迄今已經換了3個主人:從卡麥隆、梅伊(Theresa May)到強森(Boris Johnson),賴瑞在首相官邸的地位始終屹立不搖。卡麥隆作為第一代主人,對賴瑞用情至深,卸任前曾語帶遺憾地說,不能帶賴瑞走,讓他很傷心,「賴瑞屬於這間房子,官邸人員都很愛牠,和我一樣愛牠。」

英國首相官邸「捕鼠長」賴瑞。(美聯社)
英國首相官邸「捕鼠長」賴瑞。(美聯社)
英國首相官邸「捕鼠長」賴瑞。(美聯社)
英國首相官邸「捕鼠長」賴瑞。(美聯社)

巴特錫流浪動物收容的負責人昆蘭(Lindsey Quinlan)向《美聯社》(AP)指出,賴瑞跟以前「判若兩貓」,「牠在唐寧街10號期間,不僅證明自己是來自巴特錫的傑出大使,還向世界各地數百萬人展示,一隻流浪貓能多令人驚豔。」

昆蘭自豪地說:「賴瑞從麻雀變鳳凰的故事,更向世人證明所有動物都應該獲得第二次機會,一分鐘前他們是流落街頭的流浪動物,下一分鐘牠們可能成為一個國家最受歡迎的吉祥物,並受到世界各地粉絲的追捧。」

賴瑞在10年的職涯內,與世界各國政府的領導人見過面,也是出了名的對男性「不友好」,唯一見過牠喜歡的外國男性領導人,只有美國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曾被牠欣然允許撫摸。而被賴瑞「漠視」的待遇會是如何?美國另一位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2019年訪問英國時,賴瑞理都沒理,大搖大擺地鑽進他的車下小憩。

英國首相官邸「捕鼠長」賴瑞。(美聯社)
英國首相官邸「捕鼠長」賴瑞。(美聯社)
英國首相官邸「捕鼠長」賴瑞。(美聯社)
英國首相官邸「捕鼠長」賴瑞。(美聯社)

賣萌、好吃懶做沒關係 捕鼠長都有薪水拿!

「內閣辦公室捕鼠長」亦稱「英國第一貓」,是居於唐寧街10號的英國首相家貓頭銜,其淵源以久,自16世紀亨利八世統治時期便有一隻貓在財政部或唐寧街擔當捕鼠貓。

首相或內閣官員飼養的其他貓也會被媒體賦予「捕鼠長」暱稱,在英國近代歷史上共有13隻貓曾為官邸提供捕鼠服務,但僅有韓福瑞(Humphrey,1989-1997在職)和賴瑞兩隻貓正式獲得官方授予「內閣辦公室捕鼠長頭銜」,年薪100英鎊(約新台幣3900元)。

英國首相官邸「捕鼠長」賴瑞。(美聯社)
英國首相官邸「捕鼠長」賴瑞。(美聯社)
英國首相官邸「捕鼠長」賴瑞。(美聯社)
英國首相官邸「捕鼠長」賴瑞。(美聯社)

如今,賴瑞經常被攝影師發現牠在巡視草坪,到訪官邸的來賓有時會發現他在暖氣機上方的壁架打盹,或乾脆睡在地板上,就連政商顯要都不得不跨過他,避免打擾牠。無論白天還是黑夜,當攝像機鏡頭對準唐寧街10號時,賴瑞都會現蹤,當發生國家大事,現場直播氣氛緊張時,出鏡的賴瑞總是氣定神閒。

賴瑞不僅喜歡上電視,還喜歡大快朵頤。英國天空廣播公司(Sky)指出,有一年耶誕假期在首相官邸被要求臨時現場直播,記者匆匆忙忙把火雞三明治放在牆上,沒想到直播回來發現三明治被偷了。原來是貪吃的賴瑞悄悄地把人類食物藏在耶誕樹下。

官邸的人類室友最好時刻保持警惕,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賴瑞會有何反應。正如賴瑞本貓所說,這是下一個10年!

英國首相官邸「捕鼠長」賴瑞。(美聯社)
英國首相官邸「捕鼠長」賴瑞。(美聯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娪嫣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