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點被疫情打垮的新創,如何絕地重生?靠醫療檢測、打疫苗,4個月衝出9億營收

2021-02-06 12:58

? 人氣

本業穩住之後,CIC為何隨即跨足醫療產業?這和本業似乎完全不相關?

羅威:預付方案確實讓公司度過裁員危機,然而這也只能暫時止血,人潮回流遙遙無期,所以我們必須要想辦法開發新的營收來源,於是我們在去年8月成立CIC Health,為個人及機關團體提供新冠肺炎檢測服務。短短4個月便籌組了70名員工的團隊,完成約60萬次檢測*,每次檢測價格大約在50至80元之間**,目前更已開始施打疫苗的業務。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現在看,我們切入檢測業務,不論是在社會責任,策略或是商業上都很合理。但如果回到去年五月,當時疫情發展仍有很多未知數,我們為何在公司快要倒閉時,大張旗鼓進軍新的業務?我得說,這整個過程並非興之所至。

一開始,我們從客戶角度出發,設想如果無法回到正常生活,CIC 要如何繼續營業。我們的答案是:提供安全的工作環境。為達防疫標準,除了提供口罩、消毒等服務,病毒檢測也是另一項必要的防護措施。

疫情下,許多美國人不幸被裁員(圖片來源:CIC Health Instagram)
疫情下,許多美國人不幸被裁員(圖片來源:CIC Health Instagram)

然而當時,單次病毒檢測就要價150元,許多公司無法負荷,員工每人每周檢測2至3次的開銷。為降低客戶成本,讓工作環境更安全,我們全力設計一套商業化的檢測服務。我們發現,醫療檢測不只是買機器,插上電就能收錢;你還要安排合格醫療檢測人員,投保業務責任險,跟主管機關溝通、申請認證,還要找到合適檢測空間,談判收費契約,設計排隊預約系統等。這些事務在平常時期就非常繁雜、耗時,在疫情爆發期間更是難上加難。

進一步細看醫療產業,我們才發現這整個巨大,分工極細且溝通成本極高的產業,竟然沒有統籌整個流程的團隊;醫院有檢測及醫療人員,設備商有設備,實驗室有技術,政府審核、發放執照,但沒有一個專業物流團隊整合服務,同時導入管理系統,這是我們看到的機會。

CIC的核心能力是管理共享空間,設計流程、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我們強力的執行團隊,能把非常複雜的流程跟不同性質的業務夥伴,整合成高效運作的產品。在COVID-19危機中,我們看到了新的契機:醫療物流(Healthcare logistics),所以我們試圖把核心能力拿來發展檢測業務。

CIC Health 在一季之內,就為母公司將近半年的虧損止血。你從有想法到成立公司,到接下第一筆訂單,只花了四個月。公司從瀕臨破產到大步轉型,關鍵在哪裡?

羅威:我們從2020年5月發想CIC Health,6月成立公司,8月投入營運,回想短短幾個月內,整個公司從0到1、再到100的過程,真的是相當瘋狂。很多事情歸功於運氣跟時機,但我們能在極短時間內完成這個不可能任務,我覺得有兩個原因。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