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德培選文:魏源與龔自珍共享一個信念─宇宙力量指引歷史進程

2021-02-13 07:00

? 人氣

今夫財用不足,國非貧,人材不競之謂貧;令不行於海外,國非羸,令不行於境內之謂羸。故先王不患財用而惟亟人材,不擾不逞志於四夷,而憂不逞志於四境。官無不材,則國楨富;境無廢令,則國柄強。

魏源顯然接受帝國擴張下邊疆的定界,他也像龔自珍一樣致力於強化邊界的控制。對他來說,國家的目標不是促進邊界之外的文化,而是保證邊界之內的順服。在這裡我們遭遇了分隔民族主義意識形態與古典價值規範的模糊界線。對魏源來說,要守護國內的安全,就需要動員帝國最好的人才主動「競爭」,就像戰鬥一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魏源主要利用清代征服的歷史紀錄,推演出他原始軍事主義的意識形態,而非從他對於西方武力的知識。就如同林珍珠(Jane Leonard)所主張的,魏源對於外國的興趣主要來自於他自己的古典地理學傳統。儘管外國的想法有許多貢獻,但這個古典傳統與官方史學已有足夠的知識材料,支持魏源三項最醒目的提案:軍事防衛、全球地理知識,以及國家事務的公共參與。

《聖武記》一書的組織是沿著清代的國家擴張展開。在開頭兩卷講述清朝奠基與平定三藩之亂後,魏源接著探討作為整個蒙古平定事業一部分的準噶爾征服。他以地理位置組織論述,從「內六」到「外四」個蒙古部落,其後則是庫庫淖爾、賀蘭山厄魯特,最後是康熙的準噶爾征服。

後續章節則是帝國軍隊遠征準噶爾、突厥斯坦、西藏、尼泊爾廓爾喀地區,然後進一步討論俄羅斯、朝鮮、緬甸與越南等地區。他接著討論了苗疆、金川與臺灣的動亂,而後是有關白蓮教之亂的廣泛討論。最後四章則是討論軍事後勤供應與其他議題。這個文本的討論涵蓋了清代主要戰爭征服事業,並論及了帝國的全部邊界。

魏源以全面性的歷史論述連結了軍事征服、對外關係與內部改革,其著作成為一系列帝國努力建構對擴張戰爭的固定詮釋的頂點。他對清代擴張的理解,已經成為後來同類著作無可置疑的基礎,甚至他的錯誤也為後來的作者所延續。例如蕭一山1923年的《清代通史》,就包含很多沒有引註且逐字抄錄自《聖武記》的段落。米華健已經指出魏源很多主張的片面之處,例如他刻意低估了占領新疆的軍隊數目。但那些觀點仍被近代中國歷史學者所接受。

魏源對噶爾丹與俄羅斯關係的處理,則顯示他的分析取徑如何契合於近代民族主義史觀。他特別強調噶爾丹假稱取得俄羅斯的支持,清朝將領如何擔憂俄羅斯將插手的謠言,以及皇帝仍舊相信上天的支持。

在魏源的想法裡,皇帝「神靈奇異」,可以解決所有後勤的問題,包括從沙地引水,令荒地長草,使河冰融化,書裡甚至歸納說噶爾丹自殺是出於自然徵兆令其絕望:「每夕或數驚,所至處頻逢怪異烈風淫雨隨之,自知人畔天亡,旦夕必就俘,途仰藥死時。」魏源訴諸自然力量和神靈啟示的說法,奠定了後來所有中國征服論述的基礎。

《中國西征:大清征服中央歐亞與蒙古帝國的最後輓歌》書封。(衛城出版提供)
《中國西征:大清征服中央歐亞與蒙古帝國的最後輓歌》書封。(衛城出版提供)

*作者濮德培(Peter C. Perdue),新清史重要領軍人物,曾任教於麻省理工學院,現為美國耶魯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本文選自作者著作《中國西征:大清征服中央歐亞與蒙古帝國的最後輓歌》(衛城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