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觀點:直白太極拳的上乘功夫和用法

2021-02-15 07:00

? 人氣

筆者指出,現代太極拳流行把形體上的「太極操(拳)」當成養生功的精華,如此養生水準總體而言並不高。示意圖。(圖/華人健康網)

筆者指出,現代太極拳流行把形體上的「太極操(拳)」當成養生功的精華,如此養生水準總體而言並不高。示意圖。(圖/華人健康網)

壹、前言

現代太極拳是傳統太極拳的流變,但是隨著轉向養生和運動的100年流變,現在精通上乘的內功內勁和技擊功夫者舉世難尋,這不止太極拳如此,整個國術都存在這樣的嚴重問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筆者也是八卦拳和太極拳的傳人,希望通過探討傳統太極拳的上乘功夫和用法,讓世人更多認知太極拳的本相。

再者因為現代人重視養生,所以筆者主張回歸傳統太極拳的道功氣功,如果不回歸道功氣功,現代太極拳養生的境界和水平就無以提升,還會停留於太極操(拳)和運動(推手)結合的不高層次。

功夫唯有上了身才會懂得,修煉功夫到了什麼境界程度,才能看得出相應層次的功夫的高妙,才能講得開門見山。本文主要依據筆者的武功修為和師訓實實在在談功夫,說的都是直白的話,同時也希望拋磚引玉。

本文也是〈尚能戰否?揭開太極拳演變的真相〉的姐妹篇,是深入講太極拳上乘功夫和用法的。

貳、楊氏太極拳原本的上乘功夫

楊氏太極拳是楊露禪學自偏鄉的陳氏太極拳,然後揚露禪到武林中心地區的京師遊歷,與各大拳種和一流大門派的代表人物有交往,學習反省精進使自己修煉到較高境界,然後開創了揚氏太極拳,這樣才不同於陳氏太極拳而有高明獨特之處。楊氏太極拳的真傳必然首先在楊氏一門里傳承,最後一位完整得楊門真功夫的是楊澄甫長子楊守中,幸而留有他的一個錄影方便讓人認知。這裡把楊守中和當今的「太極少帥」傅清泉作一比較。

楊守中傅清泉的拳功為何有不同呢?筆者擇要而言。

傅清泉的拳功是以坐檔轉腰為主的。一般武者的拳功內勁裡,以腰為主宰,但是修之高深之後會進步,腰胯合一落在檔功裡,以坐檔轉檔為主,所以更強調檔功,再因強調心靜體鬆,所以比較沉緩。傅清泉就是這樣的。但是傅清泉以轉檔轉腰為主,又求中低拳架,如果坐檔的拳架沒煉到整體貫通腳根,就會由腿功來負擔而足功不靈,所以傅清泉在靜態(不移步)行拳時腳會移動,遷就整個拳架的行功,這一點是有問題的。

其實修之更高深了,坐檔的拳架會進一步鬆沉,會完全貫通到腳根,腳根彈轉啟動整身拳架靈動。也就是說足功和檔功是鬆沉的落點和彈轉的兩大勁源,這樣的纏絲圈小且是全身整勁彈轉出的,所以腿活足沉、上身微動,就使整個拳勢靈動。也因為靈動,所以行拳沉而不快不慢,而不會比較沉緩。楊澄甫長子楊守中就是這樣的,他與傅清泉的不同是:以腳根為啟動,整個拳架整勁靈動,且因為靈動而不快不慢,快于傅清泉的沉緩。再者楊守中的腳根穩如泰山動如轉軸,不可能有絲毫的移動,這與傅清泉是不同的。

楊守中的檔功是松靈圓活的,可以發出彈轉之勁的,而且檔功好就會氣沉「軸深」,腳根彈轉和檔彈轉,這樣開啟整個拳架的纏絲勁,構成渾然一體的整勁,這樣的整勁圈小動作小隱秘且威力大,傅清泉的檔功達不到這個水平,足功更遜。

楊守中上身前突,且是中架的拳架,這其實是散手架。傅清泉行拳不是散手架。楊守中的拳架,上身微動,腿活,拳長而沉,運勁隱秘如龍蛇緩緩靈動,乃「長拳」技法之極品。傅清泉行拳的動作與楊守中相比,無彈轉,纏絲外顯,身動(絕非微動),腿不活,足功不是勁源更談不上穩如泰山,他在步法靜態時反而偶有浮而移動的問題。

楊守中與傅清泉的不同,是因為功夫境界有高低,也體現了太極拳的傳統與現代有上下差異。

參、太極拳功夫的演變和比較

太極拳流派較多,為了避免解析上乘功夫過於抽象,所以借助錄影讓人方便認知。這裡主要使楊氏太極拳與陳氏太極拳作一比較,楊氏太極拳以楊守中為典範,陳氏太極拳就以楊文笏馮志強陳夢松為例,楊文笏是陳照奎的高徒,是唯一做陳氏的助教維持拳場的傳人,從功夫上講也是出類拔萃的。馮志強是陳發科的影響力最大的高徒。陳夢松得陳照丕之真傳,實在他人之上。

內功內勁是傳統國術之「法寶」,國術的各種上乘打法不僅因之而生,而且因此才能發揮出克敵制勝的威力,所以比較太極拳的功夫就要從「根本」上做比較才能得出精闢的認知。

揚氏太極拳要求鬆沉勁第一且含纏絲勁,鬆沉勁第一所以身法整沉,以丹田為中心整體旋轉,(這與八卦拳等有相通之處),像楊守中的錄影,以足功和檔功為鬆沉的落點和彈轉的2大勁源,纏絲圈小且是全身整勁彈轉的,因為鬆沉勁第一所以有壓地的反彈勁,這使這種整勁有「無為法」的隱秘特質,所以拳形表現就會上身微動,長拳動作如龍蛇但運勁隱秘讓人難以察覺。陳氏太極拳是纏絲勁第一且含鬆沉勁的,鬆沉勁是次要的,所以反彈勁不如楊氏太極拳那麼講究。因為以纏絲勁為主(不以鬆沉的反彈勁為主),所以陳氏太極拳的拳意顯露,運勁外顯。比較一下楊守中和楊文笏、馮志強、陳夢松的錄影,就不難看出這結論。也因為楊氏太極拳以鬆沉勁為第一,有整個拳架壓地產生的反彈勁再加上纏絲勁,形成隱秘強大的彈簧勁,所以楊氏最推崇彈簧勁且遠勝他者。

陳氏太極拳是纏絲勁第一,所以運勁上對比揚氏太極拳較外顯,動作也大一些。這在拳術首要表現在「長拳」技法上,揚守中上身前突且微動,拳如長蛇,坐檔腿活足沉。而陳氏太極拳不如楊氏拳長如蛇,也不如楊氏上身前突,運勁隱秘。再者楊氏以鬆沉勁為第一,因此腰胯合一落在檔功裡,強調鬆、彈、靈、轉。陳氏以纏絲勁為第一,因此以走腰為主,檔胯次之,不強調足功和檔功等的彈勁。陳氏是氣感外顯、纏絲分明,楊氏是氣沉內斂、運勁隱秘。綜合而言,揚氏太極拳的勁道是無為法的氣沉隱秘,陳氏太極拳的勁道與楊氏相較是有為法的、外顯的。

太極拳等內家拳是「以柔克剛」的。這「柔」源于道功氣功使武者肉身筋化,此乃內勁之本。這「柔」又指內勁之「柔」,如上所述鬆沉勁、纏絲勁、檔功、足功等皆是柔勁。這「柔」在戰術用法上,則主要體現于柔勁的「四兩拔千斤」克制迅猛打法和破敵之攻防,最後是剛勁(彈簧勁)的攻擊和發放。

「柔」的心法是「鬆」,「鬆」的功夫愈深「柔」的功夫就愈高。「鬆」有多個境界,這裡從低到高講3個境界。

1、「鬆」去掉緊和硬。

2、修之高深了,「鬆」了就「沉」了,使得氣沉壓產生膨脹,或者說「鬆」了就會「微掤」。丹田也是微微鬆脹的。

3、修之更高深了,「鬆」了「沉」了就會使氣合體合。具體而言就是先腰胯摺疊合為一氣,最後境界更高了,全身摺疊合成一體。要全身摺疊還須先煉到體氣開合與口鼻呼吸分開,體與氣的開合不受器官呼吸的牽制。這樣之後,「鬆功」再進一步,才能煉到全身一氣的自然摺疊。到了這個程度,「彈簧勁」才算煉成了。在此境界上的丹田是微微內收的,通合全身的,通合整勁的。當體與氣的開合不受器官呼吸的牽制時,就能使得體能耐力達到最佳,所以說內家拳高手的「黃金時期」是在40、50歲,這與外力搏擊完全不同。甚至於形意拳大家李存義70歲時還可以一一擊敗眾多挑戰者。

至於如「導引任督二脈」、「尾閭微收」等經絡氣脈和穴位上的講究都是輔助功法,功到自然成。拳家與求道不同,求道以修心為主,講究經絡氣脈和穴位之修煉,拳家以勁道為目的,以內勁的功法為主,經絡和穴位之修煉只好居其次,只是輔助地位的。

總之道氣功和鬆法高了,柔功就會更高了。「以柔克剛」其實也是武當和少林2大派上乘功夫的共同點。少林「鎮山之寶」的「心意把」,也是以內修為本,也是「以柔克剛」的,上乘頂級的功夫總是殊途同歸的。

這裡對於「以柔克剛」作一解析,簡略有5:

1、「柔」本源於「極虛」的道氣功和鬆法等內功,然後產生肌肉的筋化和內勁,可以說是「極虛極實」產生「柔」。

2、極柔者因為是整勁整拳架的,所以極剛極重。

3、柔者產生極速的勁道。

4、以柔勁和長拳之法,可以克制迅猛打法和破敵攻守的拳架,這是用法上的「以柔克剛」。如:用柔勁的黏纏術破敵之快攻,破敵防守架式,能夠黏纏則必極利於拿和打,太極拳散手的功夫打法由此盡出。

5、極「柔」者產生彈簧勁成為「克剛」的極器。楊氏太極拳可以說是鬆柔功法和「以柔克剛」、長拳戰法上的集大成者。楊氏太極拳源於陳氏太極拳,但是楊氏「成品」於武林中心的京師,相比偏鄉(陳家溝)較有優勢條件,是與各大拳種、各大門派交流學習精進後開創的,也可以說是陳氏太極拳的升級版,與陳氏有很大的不同。

以後太極拳又流變出若干拳派。1954年吳鑑泉長子與陳克夫比武,雙方徒手參照拳擊規則比賽,但是不客氣的講,沒有長拳戰法,沒有黏纏之術等,所以說楊氏太極拳之後的太極拳流派是否有進步呢?還是退步呢?實在令人懷疑。當傳統太極拳流變出現代太極拳時,養生和推手運動成為主題,這是當代的一個新領域了,不同於傳統太極拳了。

肆、結語

今有人以現代搏擊挑戰「中華傳統武術」(實乃非傳統的「現代武術」),又有人質疑太極拳的養生水平。筆者因此認為有必要講一講傳統太極拳的功夫和用法,而且傳統太極拳在今天確有斷根失真之憂。

道氣功和內功內勁是傳統國術的「法寶」,沒有這個就沒有各種上乘功夫和用法。何謂「氣」呢?氣功與內勁以及拳術有何關係呢?前面已經分別涉及到了,這裡再總體講一下。

現摘錄〈尚能戰否?揭開太極拳演變的真相〉的一段文字作說明:

「何謂氣呢?當今對於氣的認知有較多偏差之見。道功含有氣功,氣者本源於精神意念,生於丹田呼吸,成為一種能量。氣感如水流動,如大、小周天之通,又如磁場開合,等等。氣也有內氣與外氣之分,氣初行於體表,修之深也,氣浸透體內。氣有何用?對於養生而言,修心養氣其妙無窮,身心俱受益。對於武者而言,氣足則與肉身融合,久之深之,由體表深入體內,無處不在,配合拳術之修煉,終使肉身如筋,如此,筋勁或者說內勁成也。煉氣的歷程是漫長的,氣初聚成丹田一個『球』,久之修下去,整個肚腹聚氣成一個『球』,再高深修下去,聚氣全身成一個『球』。久之持續高深修下去,配合以拳術之修煉,肉體修進為筋强骨空,彈簧勁成也,這樣身體就脫胎換骨了。對於道氣功和拳術的上乘境界可以總結成一言是:『心法即功法即拳法』。若至此境界,道氣功和拳術才算合一。所以修煉內功內勁,首要就是煉氣,使肉身脫胎換骨,但是居統領地位的不是氣,而是心法統領氣和內功內勁,這是『心法即功法即拳法』的深意」。

這樣的上乘功夫的用法首先是長拳戰法及其黏纏之術、彈簧勁法等,楊氏太極拳、八卦拳和少林的心意把,這3家是典型,雖然這3家的戰法各有千秋。

這樣的上乘功夫的養生是高明的修心修身的,養生健體的水準是極高的。而現代太極拳流行把形體上的「太極操(拳)」當成養生功的精華,這種養生水準總體來說是不高的。

太極拳的確需要從流俗裡回歸傳統的本真。

*作者為獨立學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