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情願的流亡!英國移民潮蠢蠢欲動,開埠百餘年來港人「出走」為哪樁

2021-02-01 11:40

? 人氣

但這數字有其不能作凖之處:曹廣榮曾在立法局會議上解釋,港府主要根據向皇家香港警務處申請簽發「無犯罪紀錄證明書」(俗稱良民證)數字、各國駐香港外交機構提供的入境簽證簽發數字,以及人民入境事務處的香港居民淨外移人數紀錄來估算移民數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據香港保安局對BBC中文介紹,特區政府推算移民數字的方法大同小異。保安局指出:「獲發無犯罪紀錄證明書的人士未必都能成功申請移居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簽證,而取得移民簽證的人士亦不一定會最終移居有關國家或地區。因此,在詮釋有關估算時,必須考慮上述限制。」

圖表:香港特區政府推算之居民移居外地估算數字(1985-2019)
BBC

移民潮產生了「太空人」現象,意思是移民家庭留下一位家中經濟支柱在香港工作賺錢,而這通常是父親,剩下母親帶著孩子在新的定居地居留,以滿足入籍所需的居留年數,俗稱「坐移民監」,然後留港的定期赴「新家」看望親人。香港《星島日報》不下一次記載這樣一個傳說:一位富有的醫生把妻兒送往澳大利亞,自己留在香港工作,每逢星期五晚飛往悉尼與家人度周末,再趕星期天晚上返回香港的航班,正好趕上星期一上班。

高峰過後,香港反而出現了「回流潮」,不少已經取得外國公民身份與居留權的移民港人返回香港定居。香港浸會大學經濟系榮休教授林潔珍與香港中文大學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研究教授廖柏偉在1998年的一部合著中解釋,這一波移民潮隨著加拿大與澳大利亞等國收緊移民配額而回落,澳加與美國等自身經濟不景則導致了回流潮的出現。

在這期間,英國於1990年推出「英國國籍甄選計劃」,也就是「居英權計劃」,讓香港總督提名的5萬個合資格家庭直接取得英國公民身份與英國居留權。其目的之一在於因應「六四」事件的衝擊安撫香港民心,減慢人才與資金流失。

這實際上是一項免除申請人「坐移民監」的積分制移民英國計劃。申請人必須是BDTC,還必須是專業人士、政府公務員、華籍英兵等身份,審查當局繼而按照其年齡、工作經驗、教育程度、英語水平、與英國的關係、有否從事公共或社會服務和有否任何特殊情況打分,繼而決定是否批出英國公民身份與居留權。

雖然該段期間移民十分普遍,但香港電台電視部知名時事欄目《鏗鏘集》曾報道,許多獲批居英權的人都不敢公開身份,怕政治敏感,不想惹麻煩。

北京也不滿英方的安排。1996年5月15日,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施的幾個問題的解釋》,對來自「居英權計劃」的英國公民身份不予承認,也表明持有BNO護照的「香港中國同胞」均為中國公民。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