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鴻源觀點:我們應該以哲學教育取代國文教育

2021-01-31 06:40

? 人氣

大學學測23日進行國文寫作測驗,作文考題「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引起熱議。示意圖。(圖/取自flickr)

大學學測23日進行國文寫作測驗,作文考題「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引起熱議。示意圖。(圖/取自flickr)

110年大學學測剛結束,但不少學生並沒有如釋重負的感覺,反而哀鴻遍野,直呼炸了,就連建中老師都直言,有些科目真的很難,如國文與數學,都很難滿級分。考生們議論紛紛,許多人說已經放棄學測,準備上補習班,參加7月指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今年大學國文學測,第1道題目「刪掉不愉快的記憶就能幸福嗎?」第2道題目「在冬天,如果我有一座冰箱」,要考生從冰箱內容物,想像自己最期待的幸福感受。以上2題最後的目標,都指向所謂「幸福人生」,可能嗎?

不知命題老師是否故意在折磨學生,否則怎麼會出這麼怪又難的題目?這些題目應該是他們平時想很久的問題,如今要高中生在90分鐘內回答,是否強人所難?有同理心嗎?按照慣例,出題小組每次出好題目後,應該都會先請幾位中等程度的大一生試寫,再調整難易程度,是否這次沒有這麼做?否則為何讓大多數考生都嘆氣,連建中數學名師都覺得難?

網友說 :「教改半天,作文還在出這種X題目?拜託趕快改成哲學思辨題吧!」、「我以為歪腰郵筒夠瞎了
沒想到竟然還能再超越!」、「把冰箱賣掉歐印(all in)台積電」。其實去年學測國文作文題也很瞎,居然問學生「玩玩具」到底是「玩物喪志」,還是「玩物養志」?是否很無厘頭?

筆者認為,今年命題老師的意思可能是要學生將不愉快的記憶放進冰箱裡去冷凍,不要整天回憶不愉快的事,才能快樂向前行,畢竟人生苦短。最好冰箱裡有冰淇淋或麻辣火鍋材料,可以在冬天時好好享受。去年命題老師要學生分析與比較「玩玩具」到底是好事或壞事,這根本是小學生問題,怎麼用來考高中畢業生?現在的國文老師水準只有如此嗎?既然學生學了一堆文言文,為何不讓學生以文言文作文?否則教那麼多文言文又為何?是否乾脆取消?

槍、玩具槍、水槍(圖/photoAC)
去年大學學測國文作文考科以「玩具」為主題,希望考生以自己的成長經驗,說明玩具對自己而言是「玩物喪志」或「玩物養志」。(圖/取自photoAC)

其實幸福是在生活中行善,不是在冰箱裡尋找。例如,30近年如一日,每週日早上,揹水上新北市觀音山硬漢嶺,免費提供給登山客解喝的蘇進雄先生,才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吧?他說,看到山友喝那一杯水給他的感受,難以用筆墨形容的快樂與幸福。蘇先生的學歷雖不高,卻知飲水思源,以身教教育子女,將許多有高學歷卻不知做人的老師與學者比了下去。

英國哲學家羅素在其《幸福之路》一書上也說:「情愛、求知,以及對人類苦難的無可忍受的關懷,是我一生所要追尋的目標,也是畢生快樂與幸福的泉源。如果天天無所事事,對他人的痛苦冷漠,只在意自己的吃喝玩樂,有如睡生夢死,則與行屍走肉何異,是幸福嗎?」

他進一步說:

1、幸福的獲得,在極大程度上是由於消除了對自我的過分關注。

2、幸福的秘訣是:讓你的興趣儘量擴大,讓你對人對物儘量傾向於友善。

3、一切偉大的著作含有乏味的部分,一切偉大的生活含有沉悶的努力。

4、須知參差多態,乃是幸福的本源。

以上2人的事蹟可以讓人體會到「施比受更有福」的真理,為何從未見國文命題老師,以他們的事蹟或名言為題目,讓學生去發揮呢?這樣不是可以鼓勵學生多去關懷社會與廣泛涉獵課外讀物嗎?為何師生只能在教室教書與讀書、將教科書當「聖經」、死背一堆文言文?

如果能以他們事蹟或名言當作文題目,一來可以讓學生懂得飲水思源的道理,二來讓大家多了解社會光明面,並見賢思齊,三來鼓勵大家時常閱讀這些哲人的書,與偉大的心靈導師同行,離幸福就不遠了,否則整天將教科書背得滾瓜爛熟,只是為了成績與升學,有何意義?

以色列的哲學會考

歐美國家與以色列,學生上課時數沒有台灣多,沒有老師故意出一些奇怪的試題在折磨學生,更沒有像我們補習班到處林立,然而他們在科學與文學上的成就卻遠在我們之上,如許多諾貝爾獎得主都是歐美人士,尤其是猶太人,在各行各業的優異表現,實在令人驚嘆。

關鍵在於,以色列有自己的經典教育,如《塔木德》一書,家長與學校平時教育子女與學生多懷疑、發問與辯論,不要只會做書呆子。而英法德奧等許多歐洲國家,從小有哲學教育,訓練學生獨立思考與懷疑精神,每年6月則有高中哲學會考做總驗收。例如2012年,法國的哲學會考考題是以下3選1:

1. 工作可以讓我們獲得幸福嗎?

2. 所有信仰是否都與理性對立?

3. 請試著評論斯賓諾莎(Spinoza)的作品「神學政治論」片段。

考試時間一般為4小時,學生通常至少要寫滿8張A4紙,前因後果要連貫,等於一篇小論文,這樣才能測試出學生的獨立思考與表達能力。試問,我們一般大學或研究生會寫嗎?何況一般高中生,因為大家從小沒有這方面的訓練。

以上問題都可說是「大哉問」問題,讓每位考生看到題目都哭了,因為命題老師將他們當成有智慧的成年人看待,思考人生重要的問題,讓他們感受到被尊重。反觀我們歷屆學測或指考出的國文作文題,其內涵能與人家相提並論嗎?

歐洲的哲學會考是拿破崙時代開始的,與歐洲的民主發展有關,對促進歐洲科學、文學與社會學的發展有很大幫助,只因近代德國有康德、黑格爾、尼采與叔本華等偉大哲學家,法國則有伏爾泰、孟德斯鳩與盧梭等近代文明的啟蒙3聖,互相輝映,光耀奪目,然而近代的中國與台灣,有誕生出甚麼大思想家?

囿於「忠貞愛國」思想的台灣

19世紀末葉,滿清政府見樹不見林,只學習歐美國家的軍事皮毛,國內還有科舉取士的文化。日本人則有眼光,明治維新時,許多日本有志之士已經看清楚,歐美國家的富強在於以哲學為根基所發展的政治與教育制度,所以19世紀末,德國首相俾士麥曾對友人說,中國遲早非日本的對手,果然1895年的甲午戰爭終見真章。

以前威權時代,由於兩蔣擔心知識份子起來反抗,所以不重視哲學教育,反而打壓,如50年前的台大哲學系事件,只因有人批評國民黨。兩蔣只重視孔孟學說與三民主義,其目的與中國歷代皇帝一樣,都是在培養所謂「忠貞愛國」的順民,而非培養有獨立思想的自由人,所以台灣至今尚無法自行培養一位諾貝爾獎得主。

台灣雖然已民主化多年,但是許多人心中仍然有個小警總,否則為何威權銅像還到處是?連許多老師與大學生至今也不敢談論政治以示「清高」,也因此學測或指考的作文題目,常出一些無厘頭的怪題目,將高中生當小學生看待,否則今年國文學測怎麼會出這樣的作文題?

歐洲國家與以色列的高中畢業考是在考學生的邏輯思維與論證能力,我們則是在考學生的背誦能力!人家大學並非只是看你筆試成績有多好,而是看你在各方面的表現是否均衡發展,特別是課外活動的表現能力,因為他們大學是在培養有領導能力與創造力的人才,不是只在培養很會讀書與考試的書呆子,所以他們沒有甚麼補習班,也沒有教育部指定的教科書。

歐美國家鼓勵學生探索興趣

歐美高中生畢業後通常不急著上大學,而是先去「雲遊四方」,看看其它世界,1、2年後才決定自己未來的路怎麼走。美國長春藤盟大學則是鼓勵大一新生到第三世界國家「遊學」,以培養國際觀與人道精神,再決定走哪一方向,或去工作一段時間再到大學進修,所以他們沒有選錯系的問題。

以色列高中生更偉大,畢業後是先去當兵,無論男女都一樣,沒有人認為是浪費時間,而是成長的必經過程。雖然是《憲法》規定,但是大家都能接受,也認為理所當然,所以連許多住在他國的猶太年輕人,也常志願回國從軍,不計較待遇。其某部隊長就說,服兵役不只是教育年輕人保衛國家,而是建立一種價值觀,如何讓這個國家成為適合人人居住的國家。

人人都需要當兵的以色列,其國防、科技與年輕人的創業率,不僅沒有比我們差,甚至過而有之,讓世界各國不敢輕視,畢竟以色列在近20年內,已經自行培養出10位諾貝爾獎得主,人均創業率位居世界前3名,可見服兵役不僅不是浪費時間,而是國家強大的原因之一。

以色列猶太人不分男女皆要當兵(AP)
以色列猶太人不分男女皆要當兵。(資料照,AP)

反觀我們家長與年輕人呢?許多大學生從小到大,一直在讀書,沒人告訴他為何讀書,他們也不知自己興趣何在,入學後才在後悔選錯系,想要重考,是否教育資源的浪費?還有我們的軍中教育,會是人才養成所嗎?為何將失敗的獨裁者當精神領袖?為何將沒有民主思維的老孫當國父?為何國民黨黨歌可以當國歌唱?難怪會培養出那些缺乏軍人武德的退役將校!

讀書不是唯一出路

最近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就說,近幾年,他每年都會舉辦對大一學生的演講,每次會後都有好幾位學生圍著他哭訴,哭訴的問題幾乎都一樣,例如:「葉老師,讀了才發現我對這個系完全沒興趣,怎麼辦?」,「那就重考啊!」他通常這麼說。「但,就算我花一年重考,我也還是不知道我要讀什麼系……」

連台大生都如此,何況他校,不知有多少人不知自己興趣,在大學虛度4年。關鍵在於,我們從小缺乏哲學教育,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如思考人生是什麼?自己是甚麼人?興趣為何?未來想做什麼才是有意義的人生?畢竟只有先參透為何,才能迎接任何,而非隨波逐流,像牛一樣,被世俗價值觀牽著鼻子走。

儘管台灣升學率已經是世界最高,我們許多高中生卻幾乎3年都在補習,只為了進入所謂明星國立大學,享受他人所無法享受的教育資源,以致學測若考不好,就趕快去補習班報到,準備參加7月初的指考。有些人考上醫學系還不滿意,非考上T大的不唸,如柯某就是其中之一,即使擁有博士學位、教授與市長頭銜,其品德又值得恭維嗎?

歐美許多年輕人的夢想很多樣,不是只有讀書才有前途。當職業運動員是他們的最大夢想之一,還有許多人嚮往當歌手或技工等其它行業,這也是他們沒有什麼補習班的原因之一,為何我們年輕人的最大夢想只有當「五師」或公務員?為何沒有幾人向陳偉殷、阿妹、周董或吳寶春等人看齊?難道當運動員、歌手或麵包師傅不入流嗎?有人說像他們有幾人,那麼考上台大醫學系或法律系就容易嗎?

近年來還有所謂在職進修班,目的是給出社會已久想進修者的一個管道,然而許多進修者通常只是抱著為自己「化妝」的心態而來,希望履歷上能漂亮一點,有助於他們競選公職,或在名片上好看一些,然而有認真讀書嗎?中山大學「妳沒真」事件已經充分暴露出問題十分嚴重,不過只是花錢買學歷而已,這樣的在職班研究所值得念嗎?

有些公立大學的教授,還真神通廣大,每學期居然能指導10幾位碩/博士生,有些人還跑到國外大學去「講學」,根本只是想多撈錢與拉關係而已,有能力指導人家嗎?那些論文都是自己寫,還是有槍手代寫,大家都心知肚明,瞞得了是誰?尤其是那些念大陸所或EMBA的,其碩/博士論文能看嗎?還不都是東抄西抄一堆?如近幾年來還出現「論文指導家教,各科全方位輔導」的廣告,難道不可笑嗎?可見那些在職進修班的學生,到底有幾分實力?

回歸哲學 多元思考

哲學是鼓勵學生不斷思考自己存在的目的,探討人與社會的關係,所以叔本華才能寫出《意志與表象的世界》,愛因斯坦才能寫出《人類存在的目的》那麼發人深省的文章。前者說:「一個人只有在獨處時才能成為自己。誰要是不愛獨處,那他就不愛自由,因為一個人只有在獨處時才是真正自由的。」後者說,他不相信所謂人格化的上帝,他心目中的上帝存在於有秩序的自然界中;生活的目的不是賺大錢,圖一己享受,而是盡己所能,回饋社會人群。

如果懂得思索人生,會以賺大錢為人生最重要的事嗎?歐美國家與以色列的年輕人,他們的夢想是否我們一樣以賺大錢為人生最大目的?他們那些獲得諾貝爾獎的人,年輕時的夢想像我們目前的年輕人一樣嗎?一個國家是否有偉大的思想家當典範,實在很重要,這絕非考試所能造就。所以筆者認為,我們應該以哲學教育取代國文教育,以哲會會考取代國文作文。

它山之石,可以攻錯。我們應該向歐美國家與以色列看齊,以更均衡的方式甄選學生,不要重視筆試成績。最好讓高中畢業生先去服役至少1年,心理與生理才會比較成熟,知道自己未來該走的方向,否則長此下去,只是培養「媽寶」而已。前提是目前軍中教育應逐漸全面比照歐美,並盡量讓留美的軍官充當教官。

*作者為台大物理博士、文化大學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