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業龍頭晶華國際酒店集團,在董事長潘思亮運籌帷幄下,積極轉型城市休閒飯店,去年精品業績成長2成,居全球之冠,晶華可望為全球上市飯店集團唯一或唯二有獲利者。回顧驚濤駭浪的一年,潘思亮表示,「先把企業穩住,經濟才有V型反彈。」
新冠疫情去年爆發初期,潘思亮在巴黎,由於有先前SARS的經驗,飯店管理部門去年1月23日馬上實施量體溫措施。他說,「起初以為像SARS一樣,幾個月就會過去,所以堅持不裁員、減薪,公司有存糧,可以撐過去。沒想到日、韓、歐美都淪陷了。」
「全球封城鎖國,絕不是企業自己可以度過的」
「全球封城鎖國,街上一個人都沒有,這就是戰爭,絕對不是企業自己可以度過的。」晶華房客原來90%是國際人士,如今全都進不來,潘思亮直言,「我是重症患者,必須插管治療,你給我感冒藥是不夠的。」
去年3月初,在獨董高志尚協助下,潘思亮向台灣觀光協會會長葉菊蘭說明情況非常危急,建議政府紓困要提前出手,否則就來不及了。3月9日葉菊蘭召集各飯店負責人開會協商,當晚葉菊蘭與潘思亮一起向交通部長林佳龍報告觀光業的慘況,潘思亮強調,「台灣防疫佳,政府超前部署做得好,經濟有機會V型反彈;但是如果產業垮了,員工失業了,就不可能V型反彈。因此,政府紓困措施必須提前出手,穩住企業。」
潘思亮說明,「觀光產業的就業人數龐大,如果出問題,嚴重影響消費,員工失業了,擴散出去,其他行業也受挫,屆時經濟疫情擴大,一發不可收拾。政府應該先穩住受創最嚴重的觀光產業,不能讓我們倒。」

「面對戰爭危機,政府與產業應迅速溝通」
潘思亮提出「三金」(稅金、薪金、租金)的建言,交通部很快推出「紓困2.0」,接著升級為「紓困3.0」,受影響員工人數從20萬人擴大至200萬人。他說,「去年4月起,交通部這項紓困政策及時推出,穩住了台灣。」
去年母親節,晶華除了餐廳之外,另提供外送服務,當天營業額比往年多一倍。後來,指揮中心宣布自6月7日起解封,暑假期間餐飲就動起來了。
經歷這次新冠疫情考驗,潘思亮認為,「遇到戰爭危機,政府與產業之間要有迅速溝通的機制。政府部門其實早有備案,企業要適時發聲,媒體扮演關鍵角色。去年葉菊蘭召集觀光飯店負責人開會是一大關鍵,緊接著向部長林佳龍報告,傳達產業的心聲,後來行政院、國發會、總統府都表達關切,使得紓困政策很快上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