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一個臺灣,各自表述,中華民國危在旦夕!

2017-10-12 05:40

? 人氣

對臺獨運動而言,改變「中華民國」國號是脫離中國最關鍵的一步。綠營的統治階層,不論是陳水扁、蔡英文,以迄賴清德等人,都異口同聲說過:「不會宣布獨立」或「不必宣布獨立」,誰也沒膽真的踩踏中共紅線,玩火自焚。為何泛綠的政治人物,總是三不五時要以隱諱的方式,挑動臺灣獨立的敏感神經?說穿了,民進黨以抗爭起家,根本毫無治國能力,推出的政策不是一無是處,就是意識形態掛帥,從勞民傷財的「一例一休」,到復仇式的軍公教退撫制度改革,就可看出端倪。僅靠效法、承襲自國民黨的分贓政治,與地方派系結盟,和財團掛勾等方式,尚不足以勝選,如果不透過民粹主義操弄臺灣獨立,挑起中共打壓臺灣的悲情,同時貶抑「中華民國」這張選舉動員王牌,怎能把民眾對施政的不滿,引導到對中共的仇恨上,又如何能適時滿足獨派團體的精神需求,獲得擊敗國民黨的關鍵支持選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7國慶大典,陳抗民眾楊思聖披著國旗進場。(顏麟宇攝).jpg
2017國慶大典,陳抗民眾楊思聖披著國旗進場。(顏麟宇攝)

明代翰林學士解縉曾借物喻人,題詞:「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嘲諷根基不紮實之人。後來,被毛澤東援引,批評知識份子,不能嚴守立場。這句詩詞,用來形容臺灣「心中只有權位,沒有中華民國」的諸多政治人物,應該也是恰如其分,剛好而已。

中華民國何去何從?

民國38年9月,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領導人在籌備建國時,基於對孫中山先生的尊重和辛亥革命歷史的肯定,以及考量當時大陸地區人民對中華民國的使用習慣和情感,將國號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同時又加上「簡稱中華民國」。後來,受到周善培的提示:「如果叫中華民國的話,毛主席你的地位永遠不會超過孫中山,你只有改個國號,你才能做『太祖高皇帝』」。最終,毛澤東在個人權力慾望作祟下,刪除了「雙重國號」。

幾年後,當毛澤東得知美國逼迫國民政府從金、馬撤軍,試圖割斷臺灣與大陸的地理聯繫時,為此感到萬分懊惱。民國54年,毛澤東接受法國共産黨《人道報》採訪時,坦言:「不應該把中華民國改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如果四九年不改名的話,會減少很多麻煩,解決很多問題,好比聯合國問題、臺灣小朝廷問題等」。中共前國防大學政委劉亞洲在《對臺作戰:戰略評估》一文中,也有類似的敘述。毛澤東為滿足當開國皇帝的私心,不僅成了「兩個中國」的始作俑者,多花了22年的時間「重返」聯合國,也讓統一大業延宕迄今,未能如願。

臺灣在黨政不分的年代,黨外和臺獨人士視「中華民國」等同於中國國民黨,主政的國民黨也將黨外人士、海外臺獨和中共宣傳為危害中華民國存在的「三合一敵人」,當時臺獨運動所欲推翻的主要對象是主政的國民黨政權,「中華民國」卻連帶受害,遭到排斥。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