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一個臺灣,各自表述,中華民國危在旦夕!

2017-10-12 05:40

? 人氣

外交部長李大維指示駐美代表處更改雙橡園造景,將國徽中「青天」部分的花草移除、留下「白日」部分種植綠色植栽,綠色「我愛台灣」立牌移到國徽旁。(外交部提供)

外交部長李大維指示駐美代表處更改雙橡園造景,將國徽中「青天」部分的花草移除、留下「白日」部分種植綠色植栽,綠色「我愛台灣」立牌移到國徽旁。(外交部提供)

德國哲學家康德曾說:「政治是最高明的騙術」!這句雋語,由80年代末捲起立院風暴的朱高正立委轉述,開始為國人所熟悉。柯文哲在競選臺北市長時,也曾拋出:「在臺灣,如果政治人物講謊話就要下臺,中華民國政壇大概為之一空」。顯示自民國76年政府宣告解嚴,深化政治民主化迄今,臺灣社會依然充斥著虛偽假面的政治文化,欠缺實事求是的精神和價值觀。當「三民自」媒體和綠營名嘴們高喊臺獨,「政客爽」之際,似乎早已遺忘了明鄭時期的「鄭克塽」,因澎湖海戰失利,被迫向大清王朝投降的殘酷史實。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今年9月26日,行政院長賴清德在立院備詢時表示:「自己是主張臺灣獨立政治工作者」,旋即引來對岸國臺辦回應:「臺灣永遠不會成為一個國家」;隔日,賴清德婉言表示:「臺灣是一個國家這是事實,臺灣的國家名稱叫中華民國」。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則在臉書為賴院長辯稱:前總統馬英九在總統競選辯論會上也曾說過:「臺灣是我們國家」!而馬英九此一敘述,在會後記者會上遭到記者質疑,是否認同民進黨所提:「臺灣是主權獨立國家」,以及蔡英文所謂:「中華民國就是臺灣,臺灣就是中華民國」的說法?

一個臺灣,各有解讀

頭腦稍微清楚的人都知道,「臺灣」是地理名詞,「中華民國」是國號,「臺灣是主權獨立國家」純粹是一句政治語言,毫無法源依據。

馬英九一貫的說法是:「中華民國是我們的國家,臺灣是我們的家園」,而「臺灣是中華民國」的媚俗說法,筆者臆測可能是想當全民總統的馬英九,為了迎合泛綠選民的喜好,脫口而出。至於民進黨以「臺灣」混淆「中華民國」為國號之舉,主要是為了爭取臺獨支持者的選票,再者才是心存僥倖,意圖藉由「謊話講一千遍就變成事實」,或可成就魚目混珠,借殼上市,過渡到「臺灣國」終極理想的階段論。否則,目前完全執政的民進黨賴院長豈能說出:「政府不會為了臺獨發起公投,民進黨內也沒有這個計畫」,而辜負了獨派數十年來汲汲於獨立建國的殷切渴盼?

中共為徹底消滅中華民國,在民國39年就提出「解放海南島、臺灣和西藏」的三大任務,期間歷經「八二三炮戰」、「九六飛彈危機」,對臺文攻武嚇未曾止息,惟鄧後中共為掌握歷史發展契機,現行的對臺政策是反獨優於促統。上述,馬、賴兩人「臺灣是主權獨立國家」的言論,文字相同,本質天差地遠,但都有惑亂視聽,以假為真,弱化對中華民國存在和認同的效果,以及強化中共武統臺灣的迫切感。

在政治上,部分國人習慣以「臺灣」替代「中華民國」使用,在此筆者要提醒國人注意的是,除非「臺灣」法定正名為國號,否則去「中華民國」的結果,在國際社會很可能陷入中共「三段論述」中,所設下「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的一部分」的圈套,同時失去與「臺灣」無隸屬關係的金門、馬祖、太平島等地管轄權的合法性與正當性。

中共歷來對外宣稱:「臺灣自古屬於中國」,雖與1684年(康熙23年)清朝才將臺灣納入版圖的史實不符,但其《憲法》序言明載:「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神聖領土的一部分」,在其《反分裂國家法》第2條也規定:「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民國60年中共進入聯合國後,積極和原先中華民國的邦交國建交,並提出「一個中國」原則三段論的建交條件:「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國人言必稱「臺灣」,不自覺由國家自我矮化成為地區,剛好正中北京當局下懷。

誠然,包括美、日在內的多數國家因接受或認知「一中政策」,都不承認「中華民國」或「臺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但中華民國自1911年建國迄今,一直存在,是東亞第一個獲得普遍承認的共和立憲制國家,同時亦是兩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勝國,以及《聯合國憲章》創始國之一。只不過歷經國共內戰,領土今非昔比,中華人民共和國並沒有完全消滅中華民國,也沒有完全取代,是不爭的事實。

現況上,兩岸都是主權國家,且各自把對方領土包括在自己的主權範圍內,儘管國際上不承認中華民國的合法主權,但中華民國擁有事實主權,並與世界各國有實質的往來關係。例如,持中華民國護照免(落)簽及其他簽證便利待遇的國家數目達164個。如按1933年《蒙特維多國家權利與義務公約》的規定,具有主權國家的充要條件,殆無疑義。然而,建立新而獨立的「台灣國」,不僅會裂解國人的國家認同,更會迎來中共武統的步步進逼,也無法獲得美、日等大國的承認,未蒙其利,先受其害。理性權衡得失,只有強化既存現狀的中華民國,才能緩解中共武力犯臺的急迫性,符合臺灣主流民意─「永遠維持現狀」的需求。

臺灣獨立與反共大陸

審視近二十五年來,全球約有200個地區爭取獨立,僅有東帝汶等9個如願成立了新國家。其中,有4個是歷經內戰才獲得獨立;另外5個,則是歐洲共產主義垮臺後的產物。就算有大國支持,獨立之路依舊坎坷,科索沃至今仍有許多國家不承認,也未能進入聯合國,至於南蘇丹則是飽受種族暴力衝突,社會動盪,以及饑荒之苦,獨立之路不僅充滿血腥,結果也充滿風險與不確定性。

日前,無論是庫德族抑或加泰隆尼亞人,在爭取獨立的過程中,都面對國際廣泛的反對聲浪。在國際法下,它們並未擁有合法獨立權。國內博學多聞,學而優則仕的綠營政治人物,向來只是片面灌輸民眾:「所有的人民都有自決權」的迷幻藥,卻從來絕口不談1960年通過的《給予殖民地國家和人民獨立宣言》,也同時規定:「任何旨在部分或全面分裂一個國家的團結和破壞其領土完整的企圖,都與《聯合國憲章》的目的和原則相違背」。以「黑寡婦」聞名於世的車臣,為尋求獨立建國,遭到俄羅斯兩次血腥鎮壓,並譴責車臣獨立將破壞國家秩序,營造出兵的合法性,同時也讓西方國家無法進行人道干預。

西班牙加泰隆尼亞自治區追求獨立,大批西班牙民眾7日走上街頭,要求統獨雙方進行談判(AP)
西班牙加泰隆尼亞自治區追求獨立,大批西班牙民眾7日走上街頭,要求統獨雙方進行談判(AP)

綜觀臺灣歷史,不乏獨立運動史實。明鄭時期鄭成功曾在臺灣南部建立東寧王國,名義上隸屬南明,一般認為是最早的漢人臺獨思想。中日「甲午戰爭」清軍戰敗,清朝將臺灣和澎湖割讓給日本。臺灣人民為抵抗日軍的接收,擁立當時臺灣巡撫唐景崧建立「臺灣民主國」。日治時期「臺灣共產黨」成立,明確主張建立臺灣共和國,為臺灣有史以來第一個提出臺獨主張的政治團體。但上述獨立運動,無一不是遭到血腥鎮壓,以悲慘命運收場。

臺灣威權統治時期,黨外人士批評政府「反共必勝,建國必成」的口號,為「反共無望論」,與此相較,同樣高喊「反共」、「建國」的臺獨主張,更是一廂情願,自欺欺人。不同的是,當年主政的國民黨提出:「一年準備,兩年反攻,三年掃盪,五年成功」的時間表,同時強化了國防戰力,而民進黨的「臺獨黨綱」,就如同中共要實行共產主義一般,不僅可望而不可及,卻早已撕裂了社會的和諧與團結,導致少數國人政治認同轉向對岸,更造成了年輕人怯於從軍的窘境。

彭明敏教授在「臺灣人民自救宣言」中不客氣指出:「他(蔣中正總統)所耍『反攻大陸』的把戲,實在是20世紀的一大騙局」,如今大家都明白當年的反攻大陸是妄想。但新時代有新的謊言,臺灣獨立運動由20世紀延續至今,不僅沒有因陳水扁總統坦承:「要把我叫的國號改為臺灣共和國,我做不到」,而消失匿跡。21世紀臺灣獨立建國的神話,反而在泛綠陣營與臺獨「文青」之間,不斷擴大、蔓延。

政客貪戀權位,不惜貶抑國格

在臺灣,臺獨聲浪之所以方興未艾,主因在於中共不肯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並不斷在國際上打壓我國外交空間,重挫國人的情感,以致部分國人想要改弦更張,另闢途徑,尋求擴大自主國際空間的可能性。也與國民黨捍衛中華民國的論述不力,以及泛綠陣營政治人物,善於見縫插針,斷章取義,蓄意扭曲、斷裂中華民國的歷史傳承,密切相關。

曾任「蒙藏委員會」委員長的許志雄大法官,在立院大法官被提名人答詢時表示:「臺灣領土僅臺、澎、金、馬」,筆者愚昧,不知其法源依據為何?抑或遵循大法官第幾號釋憲文?亦不解許志雄為何擔任不在其認知領土範圍內的「蒙藏」委員會委員長;許員復稱:「『中華民國』是中國廢棄不用的『國號』,這『國號』在國際間有混淆之虞」。筆者同樣不明白,他擔任的是哪一國的大法官?出國拿的是哪一個「國名」的護照?

尤有甚者,綠營的國家領導人,基於政治或勝選考量,不惜貶抑國格。陳水扁總統曾公開謔稱:「中華民國是啥米碗糕」?蔡英文總統則在獨派面前宣稱:「中華民國是流亡政府」。孟子曾說:「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統治階層不尊重自己的國家與國號,誰會尊重「這個國家」的領導人?實則,沒有不正常的國家,只有不正常的領導人,如果一個國家的國號可以輕易更改,如何建立人民對國家的認同感?

對臺獨運動而言,改變「中華民國」國號是脫離中國最關鍵的一步。綠營的統治階層,不論是陳水扁、蔡英文,以迄賴清德等人,都異口同聲說過:「不會宣布獨立」或「不必宣布獨立」,誰也沒膽真的踩踏中共紅線,玩火自焚。為何泛綠的政治人物,總是三不五時要以隱諱的方式,挑動臺灣獨立的敏感神經?說穿了,民進黨以抗爭起家,根本毫無治國能力,推出的政策不是一無是處,就是意識形態掛帥,從勞民傷財的「一例一休」,到復仇式的軍公教退撫制度改革,就可看出端倪。僅靠效法、承襲自國民黨的分贓政治,與地方派系結盟,和財團掛勾等方式,尚不足以勝選,如果不透過民粹主義操弄臺灣獨立,挑起中共打壓臺灣的悲情,同時貶抑「中華民國」這張選舉動員王牌,怎能把民眾對施政的不滿,引導到對中共的仇恨上,又如何能適時滿足獨派團體的精神需求,獲得擊敗國民黨的關鍵支持選票?

2017國慶大典,陳抗民眾楊思聖披著國旗進場。(顏麟宇攝).jpg
2017國慶大典,陳抗民眾楊思聖披著國旗進場。(顏麟宇攝)

明代翰林學士解縉曾借物喻人,題詞:「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嘲諷根基不紮實之人。後來,被毛澤東援引,批評知識份子,不能嚴守立場。這句詩詞,用來形容臺灣「心中只有權位,沒有中華民國」的諸多政治人物,應該也是恰如其分,剛好而已。

中華民國何去何從?

民國38年9月,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領導人在籌備建國時,基於對孫中山先生的尊重和辛亥革命歷史的肯定,以及考量當時大陸地區人民對中華民國的使用習慣和情感,將國號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同時又加上「簡稱中華民國」。後來,受到周善培的提示:「如果叫中華民國的話,毛主席你的地位永遠不會超過孫中山,你只有改個國號,你才能做『太祖高皇帝』」。最終,毛澤東在個人權力慾望作祟下,刪除了「雙重國號」。

幾年後,當毛澤東得知美國逼迫國民政府從金、馬撤軍,試圖割斷臺灣與大陸的地理聯繫時,為此感到萬分懊惱。民國54年,毛澤東接受法國共産黨《人道報》採訪時,坦言:「不應該把中華民國改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如果四九年不改名的話,會減少很多麻煩,解決很多問題,好比聯合國問題、臺灣小朝廷問題等」。中共前國防大學政委劉亞洲在《對臺作戰:戰略評估》一文中,也有類似的敘述。毛澤東為滿足當開國皇帝的私心,不僅成了「兩個中國」的始作俑者,多花了22年的時間「重返」聯合國,也讓統一大業延宕迄今,未能如願。

臺灣在黨政不分的年代,黨外和臺獨人士視「中華民國」等同於中國國民黨,主政的國民黨也將黨外人士、海外臺獨和中共宣傳為危害中華民國存在的「三合一敵人」,當時臺獨運動所欲推翻的主要對象是主政的國民黨政權,「中華民國」卻連帶受害,遭到排斥。

臺灣民主化、政黨輪替後,臺獨運動不再用來做為號召反抗壓迫的工具,而轉型為「未完成的使命」。臺獨勢力也分流為進入體制內選舉的「暗獨」(民進黨),以及公開主張臺灣獨立建國的「明獨」(獨派團體),裡應外合,相互聲援。民進黨統治階層狡詰之處在於,洞悉目前的國際情勢,兩岸不實現統一,中華民國這個國號將繼續在臺灣存在,因此把「中華民國」和「臺灣」畫上等號。但國家定位的依據不是《中華民國憲法》,而是毫無法律效力的《臺灣前途決議文》,只在臺獨活動引起爭議,遭致各方的壓力與責難時,才拿「中華民國」當擋箭牌,再向國人控訴北京當局要消滅中華民國,隨後用完即丟,始亂終棄。

自己的國家誰來救?

從歷史興衰觀之,改朝換代實屬正常,筆者並不全然反對臺灣獨立建國主張,但前提必須是和平過渡,不能危及人民的生命和財產,畢竟國家構成四項要素中,只有國民才是真正具有實質意義活的主體。好的意圖,必須靠有效的手段來落實,在現實主義框架中的國際社會,講求的是實力叢林法則,絕不是較量口舌。臺獨人士最讓人瞧不起之處是光說不練,徒有臺獨的浪漫情懷,卻沒有為建國犧牲的決心和準備,民運人士王丹在臺北臨別贈言時即指出:「臺獨不願流血是打嘴砲」,而被退伍軍人族群嘲諷為「逃避兵役聯盟」的時代力量,就是典型的例證。

2017-10-10-中華民國106年度國慶日,台北市政府自行於府前舉辦升旗典禮。(北市府提供)
2017-10-10-中華民國106年度國慶日,台北市政府自行於府前舉辦升旗典禮。(北市府提供)

美國共和黨愛達荷州主席葉望輝(Stephen J. Yates)被問及臺獨問題時表示:「若臺灣做好臺獨的各項準備,且人民有共同決心,他會尊重這個選擇,但臺灣人不要寄望美國出面相挺」。冷戰結束後,多數歐洲國家取消了徵兵制度,但在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由於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增加,許多國家開始重新檢討兵役制度,和芬蘭一樣一直保留徵兵制的挪威,甚至強制女性必須像男性一樣服兵役。當臺獨運動失控假戲真做,臺灣遭受侵襲時,我們的最後一道防線絕不會是精英部隊,也不會是未必馳援的美軍,而是遍佈於社會各角落的後備軍人和平民。令人費解的是,宛若「臨時政府」的民進黨統治階層,卻仍堅持實施募兵制,調降國防經費,甚或削減退伍軍人法定的退撫待遇,縱容臺獨「文青」高調批判國軍,而軍人族群也鄙視文人只要求權利,卻不願犧牲的「自私文化」,軍隊與社會的關係更加疏離。

二十一世紀是和平和發展的年代,綠營政治人物和名嘴濫用「言論免責權」、「新聞自由」,刻意扭曲和平的倡導為投降,不斷透過各種管道和方式鼓吹戰爭,唯恐天下不亂,並從中汲取政治和經濟利益,大有兩岸不走上兵戎相見之路,絕不中止的態勢。這些逞口舌之能的人,充其量只具有德國社會學家韋伯(Max Weber)所說的「意圖倫理」(the ethics of intentions),而絲毫沒有「責任倫理」(the ethics of responsibility)可言,簡直把國人的生命和財產當兒戲。臺灣豈容再重蹈黨國不分的覆轍,只因有人想當「臺灣國」的國父,就裹脅全民要為「臺獨黨綱」而戰的道理?

針對上述亂象,賴岳謙教授提議立法《國民權利義務法》,主張臺獨的,才需要當兵。如果兩岸開戰,臺獨的後備軍人有義務立即從軍,反臺獨的不需當兵。筆者在此民粹加碼,主張平時應對鼓吹「臺獨」的政客、名嘴課徵「戰爭風險稅」,專款用來強化國防戰力,一旦兩岸戰爭爆發,還應凍結其財產,管制三等親出境,以防杜這些政治權貴興風作浪後,攜家捲款逃亡,俾利強化「愛臺」信念與共赴國難的決心。

臺獨固然是美夢,但沒有可行性。戒嚴時期的自由主義者殷海光,在「關於『反攻大陸問題』的問題」中說道:「我們是寧願沉醉在感情之霧裡,不顧客觀存在的事實真相而混下去呢?還是寧願走出感情之霧,正視客觀存在的事實真理,拿出切實的辦法來解決問題」?自認覺醒的臺獨人士,不自欺欺人的話,應該知道:反攻大陸做不到的,臺灣獨立依然做不到!可悲的是,在中共與臺獨勢力的雙重夾殺下,中國民國已是氣若游絲,危在頃刻!

*作者為退伍軍人,大學助理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