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以「中華共榮」解決兩岸問題

2017-10-09 06:00

? 人氣

如果蔡總統能在國慶典禮上,依據我國憲法架構,提出以「中華共榮」加強兩岸合作及未來願商討「一中」問題的互動新模式,因為呼應了習主席的中華民族復興論及正視一中問題,將可化解兩岸的衝撞,並有機會在維護中華民國台灣主權的原則上,突破兩岸僵局,促進雙方的和平發展,等兩岸互動新模式發揮融合功能後,再商談「一中」問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如果小英總統願意採取「中華共榮」新策略,在政策推動上應有完整的短中長期策略。初期政策如上所述,小英先於國慶拋出「中華共榮」構想,如果中國反應良好,願意跟台灣恢復官方交流,兩岸就可進一步商談貨貿、服貿的立法簽約與後續執行的問題。惟兩岸恢復交流合作後,中國還是會提出「和平協議」,要台灣進入政治深水談判區,逼我面對「一中問題」。

對此,蔡總統及國安團隊應未雨綢繆,在中國未端出一中「和平協議」之前,擬好對策跟朝野各方商討因應「一中」的策略。雖然「一中原則」最大盲點是中國無法以「一中統台」,但由於朝野政治鬥爭,無法凝聚兩岸政策共識,以致中國認為有機可乘,一直堅持「一中原則」是對台政策的底線,不肯讓步。故而,小英未來面對中共的「和平協議」統台攻勢,應召開兩岸政策「國是會議」,藍綠各讓一步、截長補短,並設定對中國的我方「政策底線」,以凝聚朝野政策共識,強大台灣力量,團結因應中國,方能逼促中國知難而退、讓步妥協。

兩岸問題最主要的是主權歧異,衡察兩岸與國際情勢,唯有融合統獨,兩岸各讓一步,方能解決兩岸問題。故面對中國未來的一中「和平協議」統台攻勢,台灣對中國的政策底線應是,兩岸在「中華共榮」的目標下,共組「中華共同體」。蔡可用中國最在意的台灣海峽作為籌碼,拋出此構想。

中國百年來受列強欺凌,中國人民與中共最在意的就是台灣結合美國,運用台灣海峽的戰略位置圍堵中國。由於美國不支持台獨,更不可能承認台灣、協助台灣獨立,只想利用台灣來制衡中國,其他世界各國基於政經現實考量也是如此,故台灣要在國際外交上獲得世界各國的承認,唯一的方法是用台灣海峽作為籌碼,與中國共組近似「中華邦聯」的「中華共同體」。

未來習蔡很可能會面商議「和平協議」事,屆時蔡總統應明確指出,雖然中國可透過戰爭統一台灣,但台灣一片焦土,人民將在海內外組織流亡政府與游擊隊,不時對抗中國在台政府,中國永遠難以安穩地真正統一台灣,而且中國經濟也將倒退二十年,被世界各國所唾棄。蔡總統必須讓習主席明暸「一中統台」政策絕不可行,因為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台灣人民都已有國家意識,不願意被中國統一;而比「一國兩制」好的兩岸整合制度就是合組「中華共同體」,在共同體架構下,雙方互相承認,與中國互交出部分主權,全方位地展開國防、外交、經濟、科技、文化、農漁業、移民等領域的合作,並共用台灣海峽,讓台灣加入聯合國,否則兩岸勢必無法統合,最後兩岸分離對抗甚至兵戎相見,兩敗俱傷。

鑒此,蔡總統應以國人強大的團結力量為後盾,未來與習主席會談時,提出「中華共榮」的中期政策—共組「中華共同體」的構想,呼應習的中華民族復興論,提出未來中國更民主多元、修改相關法令時,經過台灣人民的公投同意後,兩岸可成立共同體,中國承認中華民國主權,兩岸可共用台灣海峽;並提出「中華共榮」長期政策—「民主中國」的構想,亦即中國如轉變成北歐洲社會主義的民主國家,實施總統民選及政黨與議會政治,台灣願意經由公民投票獲得大多數人民同意,跟中國透過「中華共同體」的機制,在民主對等的情形下統一,中國是務實國家,將很難拒絕最後兩岸可走向「民主統一」的「中華共榮」策略。

果能如此,在台灣人民自由選擇、未違背「台灣前途決議文」下,兩岸未來合組「中華共同體」,實現「中華共榮」的目標,最後不排除經由共同體機制,走向民主統一,這才是兩岸解決岐異、共創雙贏的正道。蔡總統必須勇敢地打出這張「民主統一」與「中華共榮」牌,以突破「一中」與台灣主權糾纏不清所帶來的兩岸僵局,開創兩岸合則兩利的大局。

*作者為退休駐美外交人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