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宗洸觀點:「非核增碳」讓「零碳家園」口號消音

2021-01-25 06:50

? 人氣

民進黨立委洪申翰(左)等立委共同要求行政團隊應正視氣候變遷,並且提出邁向2050淨零碳排、推出台版綠色政綱、提出《氣候變遷法》、納入多元社群參與氣候政策,完善台灣的氣候治理。(洪申翰國會辦公室提供)

民進黨立委洪申翰(左)等立委共同要求行政團隊應正視氣候變遷,並且提出邁向2050淨零碳排、推出台版綠色政綱、提出《氣候變遷法》、納入多元社群參與氣候政策,完善台灣的氣候治理。(洪申翰國會辦公室提供)

近年來,全球性的溫室效應與氣候變遷導致的環境衝擊效應越來越明顯,碳中和的議題也因此不斷被提出討論,許多先進國家更先後訂定有效減碳與「淨零碳」(Net-zero Carbon)的中長程目標,若以世界各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總和分析,目前加入淨零碳行列的全球GDP已達60%,俟拜登主政的美國加入後,宣示2050年達到淨零碳的國家就會占有全球GDP的75%。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檢視全球先進國家的排碳數據可以發現,發電部門排碳量在各國幾乎都是名列前茅,其次是交通運輸,接著才是製造與建築。因此,足以立竿見影的減碳作法當然是採用運轉零排碳的發電方式,例如核電與再生能源;全面改用電動車輛也有一定減碳效果,只不過總體用電量將隨之提升,保持潔淨電力的供應充足也會是一項挑戰。

另一方面,前述的淨零碳其實並非完全不排碳,而是排碳之際,必須以其他方式有效減碳,增減中和之後達成零碳排。具體可行的有效減碳作法包括廣植樹林與碳捕獲、再利用、封存(CCUS)。植樹可減碳造氧已毋需多述。二氧化碳經捕獲收集後,可直接進行封存;亦可另製烷類與醇類化合物續當燃料,形成碳本身的封閉循環。

國際能源總署(IEA)2020年10月出版的《世界能源展望旗艦報告》中,已將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Net-zero Emission),也就是前述的淨零碳,訂為主要目標,簡稱為NZE2050。IEA進一步評估,欲達成NZE2050,2030年時,全球再生能源供電占比須達60%、核電略高於10%,不具CCUS功能的煤電占比則須從2019年的37%,大幅調降至6%。

針對淨零碳的目標,不少國家或已立法、或已見諸政策文件、或有立法提案、或仍在討論,目前已公開宣示將厲行淨零碳的國家,多以歐、美為主。以英國為例,2030年碳排將較1990年碳排減少68%以上,並於2050年達到成淨零碳目標;美國總統拜登也早於大選時宣示,2035年達到發電零排碳,2050年達到全面淨零碳;歐洲核電大國−法國早在2019年便已立法,強制規定2030年之前,該國必須削減化石燃料用量40%,並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日本首相菅義偉則在去年10月宣布將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日本原訂的2030年減碳目標將因此不足,必須重新修訂。前述先進大國能夠展現30年內達到淨零碳的魄力,其堅強後盾當然不會是化石能源,而是如IEA建議的核能與再生能源搭配使用。

國內部分人士也主張我國繼2025年邁入非核家園後,應將「零碳家園」訂為2050年的長程目標,口號喊得震天價響,卻不見具體作法。眼看核電即將在2025年歸零,諸多「護國神山」們擴廠下的用電成長又迫在眉睫,火電占比仍然維持在80%,加上再生能源的不穩定供電還得依賴更多的天然氣發電救援,實在看不出來我國在2050年達成「零碳家園」的可能性。

筆者特別整理了我國2008至2019年的發電量變化與2008至2017年主要溫室氣體排放量變化,一如預期,除了年發電量持續成長,主要溫室氣體排放量(下稱溫排量)也是逐年增加。值得注意的是,發電量與溫排量有著緊密的關聯度,雖然溫室氣體排放的來源相當多元,包括發電、交通運輸、製造與建築業、焚化爐等,畜牧業甚至還會釋出甲烷;但是在台灣,電力部門卻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這可以從發電量與溫排量這兩項數據,在2008年至2011年出現一致的V型變化觀察而得。

210122-2008至2019年發電量變化。(葉宗洸提供)
2008至2019年發電量變化。(葉宗洸提供)
210122-2008至2017年溫室氣體排放量變化。(葉宗洸提供)
2008至2017年溫室氣體排放量變化。(葉宗洸提供)

當發電量持續成長且不斷創下歷史新高,台灣的溫排量也必定隨之成長,即便2018年與2019年的溫室氣體排放數據尚未公布,不過可以預期的是,溫排量進一步增加將無可避免。不知這些少數環保人士是否留意到,非核之後的能源配比完全無助於淨零碳的實現。2050年太遠,現今檯面上的決策者屆時可能都不在了,比較務實的評估應是檢視IEA建議的2030年能源配比,而這就足以讓汲汲於火電機組延役與新建的行政院閉口轉頭,不敢針對「零碳家園」做出任何承諾。

現實的情況是,喊口號做不到淨零碳,沒有了「以核養綠」,「非核增碳」又成了必然,就別再癡想「零碳家園」了!

*作者為國立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