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10兆、15%,2個數字看台灣金融業的困境與風險!

2017-10-09 07:30

? 人氣

坦白說,離岸風電的還款償債能力,就是來自未來工程完成後發電的收益;但即使有台電給予保證價格的收購,風險仍存在;例如因自然災害(如颱風)導致風機受損無法發電,既然無電可賣,當然就沒收益;或是風機完成卻無輸配電系統可把電送回變電站,或甚至因政治因素讓原來的收購價格與合約有變,都會讓授信產生風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任何企業、任何生意,很難有穩定賺不賠,只有風險高低之差而已。金管會為了支持政府的能源政策、鼓勵銀行對風電、綠能企業貸款,大幅放寬5%的限制,而且一口氣調高到15%,短期而言,確實能讓業者容易取得資金、有利計劃推動,銀行亦可去化濫頭寸;長期而言則是置金融體系於火爐上,授信集中、風險增加、違背分散原則。金管會別忘了,過去國內所稱的「四大慘業」中,就包括了綠能產業。

而金管會的放寬之舉,公民營銀行又面臨不同的風險。民營銀行雖然有金管會可能依照「依政策貸款」比例多寡,給予不同的獎勵與懲罰的壓力,但自主性畢竟較高,其主要問題在缺乏對風電與綠能貸款計劃的評估能力。公營行庫則除了與民營銀行有相同的問題外,更因公營身份背負政策任務,而必須「有感 」的增加對風電、綠能的貸款,其風險可能又更高了。

濫頭寸過多,政府該作的是回頭檢討及改善投資環境,讓企業願意多借錢投資;要加速風電與綠能建設速度,應多在行政程序上著眼,少在金融監理上動歪腦筋,以免幾年後國內金融業要再次承受金融風暴的壓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