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如玄觀點:推倒性別與種族歧視的高牆—從拜登內閣女性反思改變臺灣新住民處境

2021-01-22 07:00

? 人氣

回顧臺灣女性參政,1995年已過世的婦運前輩施寄青老師在25年前以無黨籍身分競選總統,因為連署人數及保證金門檻過高而聲請釋憲,她為小民參政困難發聲,打開女性參政的空間。2005年任務型國民大會修憲時,設定不分區立委婦女名額不得低於二分之一,也因為這項規定,讓臺灣的女性國會議員比例在世界上名列前茅,連帶也得臺灣在聯合國開發計畫署公布2019年性別不平等指數GII排名,在163個國家中排名第6,居亞洲首位,南韓、新加坡則緊追在後。但地方政治就沒這麼容易,婦女保障名額從十分之一爭取到現在仍停在四分之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參政的性別平等是一條難走的路。縱然2018年各縣市議員女性比例已超過三分之一;女性縣市長成長到7席,超過三成;2020年立法委員比例超過4成。但在蘇貞昌內閣女性閣員比例7.32%,為20年來新低,被婦女團體批判為性別平等的倒退,亦違背國際性別平權。

在新住民參政方面,依《國籍法》、《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規定,因歸化取得中華民國國籍或設有戶籍滿10年後始有被選舉權。此一參政限制亦引起違憲質疑,畢竟新住民從居留、定居到國籍取得,已在臺灣生活數年以上時間,對當地日常生活及公共事務有一定程度瞭解,宜檢討放寬上述期間限制或地方自治團體被選舉權,賦予新住民完整參政權益。

性別與種族歧視沒有疫苗可預防,所以我們必須致力於改變。臺灣新住民56萬多人,但為自己發聲的權利卻極度卑微。在吵吵鬧鬧的政治修憲議題之外,弱勢女性參政並反思消除新住民歧視法規及措施的不足,是臺灣應立即著手改變的事。

*作者為雍展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董事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