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太累!」寒冬一氧化碳中毒頻傳 醫揭如何避免「死不掉,後面更慘」

2021-01-22 08:10

? 人氣

寒流來襲,全台低溫,連帶讓一氧化碳中毒事件頻傳。醫師示警,一氧化碳中毒後送醫已是非常危險。示意圖。(資料照,取自MIKI Yoshihito@Flickr) 

寒流來襲,全台低溫,連帶讓一氧化碳中毒事件頻傳。醫師示警,一氧化碳中毒後送醫已是非常危險。示意圖。(資料照,取自MIKI Yoshihito@Flickr) 

「霸王級寒流」一波波來,全台各地持續低溫,讓因在家洗熱水澡但空氣不流通,導致一氧化碳中毒事件頻傳。醫師建議,政府應在寒流來襲前就加強宣導,提高民眾警覺性,也可以提高救治的可能;醫師指出,陪同就醫者,可請醫院為病人輸血,將因一氧化碳中毒而失能的血紅素進行更換,降低因缺氧導致器官失能的可能性,避免「前面死不掉,後面更慘」。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長年關心警消議題的前警大教授、立委葉毓蘭則認為,一氧化碳中毒的宣導不能說不夠,但仍會在冬天發生。她19日在消防節於臉書直播,請消防專家來講述各種注意事項,「宣導永遠要周而復始」:她也指出,熊熊大火的火警現場畫面衝擊性高,媒體較多著墨、新聞報得多,但一氧化碳中毒這種「無形殺手」其實也很需要宣導和注意。

永和耕莘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方識欽受訪時解釋,一氧化碳無色無味,看不到聞不到,民眾缺乏警覺性,一家有一人中毒,幾乎就是整家中毒,因此全家一氧化碳中毒的新聞頻傳。

(延伸閱讀:寒冬無形殺手》熱水器一氧化碳排放標準10年沒檢討 遠高於中國、美國

「一氧化碳中毒是慢慢累積的!」方解釋,當它在身體內達到一定濃度才會發生反應;一氧化碳進到身體會跟血紅素結合,破壞血紅素正常運作,導致缺氧狀況。血紅素為人體帶來氧氣,當氧氣為人體器官所用,就會離開血紅素,但一氧化碳結合血紅素的能力是氧氣的200倍,一旦連上血紅素就幾乎不會離開,導致血紅素失去運送氧氣功能。

方識欽也指出,腦和心臟最需要即時與新鮮氧氣,因此一旦發生缺氧,腦血管會舒張,就有頭脹、頭痛、頭暈等類似偏頭痛的症狀,讓人誤以為偏頭痛發作;同時,缺氧時心臟血管的冠狀動脈也會舒張,產生胸悶、胸痛、呼吸喘、心悸等類似心肌梗塞的症狀,再來是身體無力、疲倦、反應慢、想睡覺,讓人誤以為是工作太勞累才想睡覺,「但一睡覺,就完蛋了。」

20191129-個人危機,苦惱,懊悔,痛苦,頭痛。(資料照,取自pixabay)
醫師指出,缺氧時會有頭脹、頭痛等類似偏頭痛的症狀發生。示意圖。(資料照,取自pixabay)

一氧化碳中毒危害大 治療後數月仍可能不治

他說,一氧化碳中毒不像溺水或上吊般激烈,而是「慢慢缺氧」,有人會噁心想吐,誤以為吃壞肚子或腸胃出毛病;或因為頭痛、頭暈,誤以為是腸胃型感冒,但感冒或腸胃炎,都不會突然發生,「當你沒意識到是一氧化碳中毒,以為只是太累想睡,一睡下去,就進入昏迷狀態,若沒人注意,持續在缺氧狀態下,對器官的破壞,都是不可逆的傷害。」

方識欽表示,因為一氧化碳中毒後送醫,大多是亡羊補牢,即便送醫救治後,也可能會有「延後性神經後遺症」,即便沒有馬上死亡,但神經細胞因缺氧、「被摧殘過」,幾天、幾周,或幾個月內一直退化中,最後可能還是不治。

診所缺乏高壓氧設備 醫師:換血為缺氧狀態解決

在現行技術上,方識欽解釋,大型的醫學中心可以動用高壓氧設備減緩缺氧狀態,但需要時間;對於缺氧的病人來說是爭分奪秒,時間不站在病人這一邊;至於地區型的診所,因為沒有高壓氧設備,就算提供氧氣罩供氧,還是等於「持續缺氧」中,因為氧氣「搶」不過與一氧化碳結合的血紅素。

20210121-高壓氧治療機艙體 (取自國軍桃園總醫院網站)
高壓氧治療機艙體 (取自國軍桃園總醫院網站)

方認為,既然原理是血紅素被一氧化碳癱瘓,因此,輸入新鮮的血液「換血」,再搭配氧氣改善缺氧狀態;不過,現行醫生面對缺氧的病患,通常都是提供氧氣,因為沒貧血,就不會輸血,但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與時間賽跑。因此他建議,陪同一氧化碳中毒病患的親友,可主動建議醫生讓病人換血,否則都只是維持缺氧狀態,無助救治。

他也建議,每到冬天或寒流將至,一氧化碳中毒新聞頻傳,盼政府加強宣導,最好早在寒流來襲前就灌輸民眾一氧化碳中毒的知識,提升警覺性,並呼籲公益團體協助宣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

潘維庭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